很多人都稱這個地球為小世界,因為國與國之間的商業、觀光旅遊等活動愈來愈頻繁。但事實上,文化之間的差異,卻不僅是通曉三國、甚至五國語言就可以解決的。
南轅北轍的時間觀
就拿時間觀念來說,真是南轅北轍。如果雞尾酒會的請帖上寫的是八點開始,在美國,你的主人預期你大約八點十五到八點半之間光臨;在德國,八點就是八點;在拉丁美洲,如果你九點以前到,你會發現主人還在洗澡。所以跟熱情的拉丁人打交道,最好問清楚:「你說的是美國時間,還是拉丁時間?」
美國人視時間為金錢,不論何時何地都滔滔不絕、談正經事;但日本人就大相逕庭。跟日本人開會,交談中片刻沈默是非常正常的。美國人開會時永遠精力旺盛地發言,有個日本人曾不解地問:「美國人可以一邊說話,一邊思考嗎?」
美國人自小受到的教導是,握手要有力、雙眼直視對方的眼睛。可是在日本,直視對方是非常粗魯、沒禮貌的。而在中東,握手只能輕輕一握,中東人的眼神也顯得傭懶,就西方人看起來簡直是在拋媚眼。
空間的運用也是門大學問。美國人講話,大約須隔一臂之遙;但中南美國家的人講話時,彼此靠得很近,在談話或走路時,偶爾還會輕輕握著對方的手肘。一個秘魯人形容跟美國人講話,就像在跳探戈。因為他一直往前,想靠對方近一點,但對方卻一直往後退。
反過來說,在東方,跟別人講話,最好離遠一點,千萬別拍日本人的背。如果能鞠個躬,東方人會更覺得受用。鞠躬的意義深遠,第一次見面可以鞠(尤其對長者),分離時亦然;說謝謝時可以一鞠躬,要道歉時更少不了它。
吃飯、喝酒也是很容易鬧笑話的。歐洲人喜歡喝純酒,不加冰塊,飯前喝一、兩口,其他的留在進餐時享用;但美國人比較愛豪飲,飯前酒淡、飯後酒較烈。
如果在法國,看到有人牽(或抱)著寵物進餐廳,不必太驚訝,在愛狗甚於愛小孩的法國,這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在回教國家不能吃豬肉,不能用左手進食;在印度則不能吃牛肉。
禮貌耐心各地通用
以上是一些大原則,現在來談談各地區一般的狀況:
.在歐洲:人們講話的音量比較小(美國人卻總覺得話說得大聲,別人才聽得懂)。
歐洲女人比較常跟別人握手。另外,北歐人比南歐人來得更守時、更嚴謹、正式、更保守,不會把喜怒哀樂形於色。
.在亞洲:雖然國與國之間有極大不同,但有兩件事卻是超越國界的--禮貌和耐心。
送禮,在這個地區,是極重要的行為,如果要送禮給日本人,必須注重包裝;用素色、淡顏色的包裝紙,不要用白色,也別弄得太花俏。
買東西時,千萬記住要討價還價。一個東方店主談到他怎麼訂價時,很乾脆地說:「顧客進門,我才決定價錢。」
.在中東:跟中東人開會,是大會中另有小會。你的商業談判對手,在一個大房子裡,不斷穿梭在不同的小組中。不要太不耐煩,他們就是這樣做決定、談生意的。
中東人有時顯得過分大方,所以不要在他面前稱讚他家的畫很漂亮,因為他可能當場取下來送你。
用心體會、觀察各種文化的異同,對商人、遊學異國的人、觀光客都是有益的。但話說回來,儘管各種文化差異很多,但有幾件事是不會變的,那就是誠實、正直、互利,還有微笑。
(取材自World and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