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投資朋友們的臉色,的確不太好看,連同荷包也是大大縮水。
究其主因,截自發文時間(8/23),台北股市竟然遇到近16年,僅僅出現過四次的「連九跌」慘狀。也就是,自從8月5日交易日起天天跌,更是在上週二(8/17)收在1萬6661點,累積九天之內,跌掉962.53點,市值蒸發近3兆元!
儘管週三止跌,翻紅漲164點作收,但換算下來,平均每位股民在8月交易日內,損失已超過20萬元。
而在週四遇到美國聯準會7月會議紀錄,預告年底前縮表大限已近,與Delta病毒影響,乃至國內當沖延長與否新制之討論,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台股近501.4774億元,為歷史第六大與今年度第三大賣超記錄;甚者根據統計,迄今的外資已從台股提款5817.24億元,超越了去年全年度的5394.7億元,看來外資動向的確還是值得投資者多加關注。
然而,說到8月初以來的台股連九跌,不禁讓我想到股海的「買股票是技術,但賣股票則是藝術」一席話,因為每位投入股市的投資朋友,不論是謹慎保守看K線的投資者,抑或瘋狗流搶一波的投資者,面臨到每天都屬於「僅跌」一、兩百點的無量下跌走勢,可說是有苦難言。
而這樣的趨勢,在我們歷經多年的多頭時代,思量著如何在漲少跌多的局面下,進而抓點位來買賣股票停損停利,難度相對提昇,甚至也考倒了不少台面上的知名分析師。
「萬八」只是曇花一現?
若是我們先就近月來,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台股下跌日來看,莫過於是5月中旬,臺灣國內因爆發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盤中「帶量下殺」近1417點的歷史紀錄,足見恐慌性殺盤外,就事後而論,當天(5/17)下跌是帶有量的,交易量還來到4808億元,但多為散戶人踩人的出脫股票,反倒是外資及陸資、投信兩大法人還逆勢買超,三大法人(自營商少量賣超)合計買超新台幣324.39億元,撿了個大便宜呢。
爾後,台股果不其然,5月中旬過後,隨著臺灣疫情漸趨穩定,投資者信心恢復後,加權指數也深V地一路向上攀升,至7月15日還創下歷史新高的1萬8034高點呢。
然而,就在大家僅高興台股上「萬八」一日後,這一個半月來的指數表現,並未符合大眾期待,多以少紅多綠小漲多跌為趨勢,甚至拉長加權指數走勢來看,近日不論是五日線、月線、半年線皆往下彎,走出一個下降M頭,讓許多投資者心慌慌。
連九跌的投資心理小劇場
然則,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連九跌的當週,真的跌得讓股民跌到懷疑人生,而就投資朋友們如何在連續下跌趨勢,不論是先收手跑一趟,抑或認賠殺出,都是一大考驗呢,此話何說?
因為股市若是跌個一天,大家可能都沒有感覺,畢竟「漲多修正」「股票沒有天天漲的」,儘管當天面對綠油油的虧損數字,仍是如此安慰自己,期待明日開高紅盤;然而,台股若是連續下跌兩、三天,就有不少朋友蠢蠢欲動醞釀搶反彈,但若是連跌個四、五天,此時停損停利標準,就在考驗著技術派的投資者,是否該依循著投資原則,出場或入場「抄底」或「攤平」。
更別提大膽開融資的風險愛好者,恐怕得趕緊補錢,好保護融資維持率;而假若跌個六、七天,恐怕網路上早已興起嘲諷,認為先前「抄底」的人,多為「接刀」的慘戶者居多;萬一真的不幸遇到此無量下跌走勢的八、九天,的確會造成大多數股海朋友不少恐慌,私想許多投資者已是早就手麻了,面對著慘綠數字,苦笑不已,只能期待指數早日翻紅。
做好停損停利準備,以防「連九跌」重摔
如同,連九跌的第九天,台股成交量萎縮至2956億元,創今年3月以來新低,此偏空頭趨勢,不似5月的大戶或外資的「下殺取量」的普遍玩法,而充滿著撲塑迷離劇情,股海瀰漫著一股悲觀看法,興起散戶何去何從的眾多討論。
而於本週,雖然台股已經結束連九跌且稍微回穩,但若是時間能夠重回,我們面對著先前股市的連九跌,正是能夠重新反思自身的投資策略,即是否在這連九跌內,有無秉持初衷停損、停利手中的股票,這也許有助於我們未來面對多日重跌的劇烈波動。
當然,就我自己來看,面對著美股屢創新高、世界各國疫情尚未平息、塞港塞櫃的趨勢未緩等有利台股條件下,此連九跌或許僅是今年台股的一段插曲。
若台股在未來幾週能有某類族群能帶頭反攻,不論是我看好的貨櫃三雄(諸如2615的萬海),抑或散裝航運(諸如2606的裕民、2612的中航)、鋼鐵人(諸如2027大成鋼)等傳產股助攻,甚是跌深反彈的科技股(諸如2330台積電)等,台股仍是有機會站穩萬七,繼續挑戰萬八。
(本文為作者觀點,非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