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度過了缺水限電的季節,進入夏季以來,台灣又因雨太多,菜價居高不下,近期豬價也大漲。其他國家也沒好過,世界各地發生的毀滅性高溫、乾旱、災難性降雨等極端天氣給世界各地的農民帶來惡夢,導致全球各地食品價格正在攀升,專家預言,氣候異常將成常態,未來大家得習慣貴鬆鬆的食品價格。
巴西乾旱之後又遇霜凍,阿拉比卡咖啡期貨在過去一年幾乎漲價一倍,達到七年高點。不只咖啡價格飆漲,巴西也是全球最大糖產國,異常氣候使糖價也在飆升。美國西部超過95%地區目前處於某種程度的乾旱,推升小麥價格飆升至近八年來最高水平。據CNN報導,具體而言,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的乾旱已經摧毀小麥,美國一些農民已經放棄耕種。
氣候變化正在進入餐桌。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過去一年世界糧食價格飆升31%,而極端天氣造成的供應短缺,是造成這種食品通漲的因素之一。報導指出,過去也有食品價格上漲案例,但這次上漲並不是由新興市場需求或美元疲軟等典型因素驅動,CNN引述瑞穗證券能源期貨執行董事Yawger表示,「過去氣候災難並不是一下子拉動一切。」食品價格一夕之間全都上漲,過去從沒見過這種事。
僅2021上半年,惡劣天氣事件就造成400億美元自然災害損失,這是有紀錄以來第二高。一些異常的天氣模式可能是由反聖嬰現象造成,但科學家認為大部分仍是人為排放導致變暖。
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自2013年以來首次重大審查氣候變化科學,對人類生存提出紅色警戒的最嚴厲警告。
據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本世紀全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應控制在遠低於2°C範圍內,並努力將其控制在1.5°C以下。但是報告指出,2011~2020年的十年間,全球地表溫度比1850~1900年間高1.09攝氏度。報告預測,未來幾十年,所有地區的氣候變化都會加劇。若全球變暖1.5°C,熱浪會增加,暖季會更長,冷季會更短,若全球變暖2°C,極端高溫往往會達到農業和健康的臨界耐受閾值。
作者認為,到2040年,氣候預測的所有情景都將達到1.5°C,如果未來幾年不削減排放量,這將發生得更早,該報告估計2034年中期就會達到。報告合著者、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高級氣候科學家表示,未來全球變暖程度肯定會更糟,且看不到任何安全區域。
雖然這波食品價格上漲部分也是由勞工短缺、運費漲價引起的,但科學家一致認為,氣候變化是對各種作物的同時影響的罪魁禍首。專家預言,將來食品供應商面臨更高的投入成本,將促使各行各業的公司提高消費者價格,而未來不是漲價,就是相同價格但分量縮水,為求溫飽,未來人們恐怕將掏更多錢。
本文轉載自2021.08.18「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