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累積經驗,找出最大公約數,進而認清一號瓶在哪裡。」……可是,到底要累積多少經驗才夠?(本文摘自《零意志力也OK!懶人PDCA工作術》,作者為北原孝彥,以下為摘文。)
例如有人在部落格上寫了1000篇貼文,但還是看不出最大公約數是什麼。
就直覺上來說,這種人即使再寫一千篇,也還是一樣。
說得狠一點,其實就是「沒才華」、「不適合(在事業上)用部落格」。
其實我也曾碰過「網站連續三年都一直在更新,可是在事業上卻遲遲不見成果」的諮詢個案,還問我「那我該什麼時候退場啊?」
答案是
什麼時候退場?就是現在啊!
如果投入了三年的心力,都還不知道事業發展不順的原因為何,那最好趕快認賠殺出、轉換方向,或找其他擅長的人幫忙。
有些人搞錯了目的和方法,還因為慣性而一直做下去。
懶人明明應該要在投入每件事之後速速看到成果,竟有人覺得持之以恆、不放棄就有意義。
不論行動或發展事業,都需要懷抱「做了不行就放棄」=退場的準備——畢竟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
撤退線要這樣訂
那麼撤退線要向什麼地方看齊?
答案是「盡力的時候」。
一年、三年、1000次……先設定「一定要盡力完成」的目標,如果達到這個目標還是一無所獲,就該考慮其他做法。
起步別拖延
所謂的退場,不單只是「放棄」,也代表「從現狀退場,再奮力一搏」的意涵。
在髮型設計師的世界裡,很多人都懷有「自己開店」的目標。可是,當中卻也有人遲遲跨不出自立門戶的那一步。
日復一日地練習剪髮,卻讓自己邁向下一個目標的「起步」時間不斷往後延……於是所謂的「奮力一搏」,就像是不站上打擊區,只在場邊不斷地做揮棒練習。
如果這樣的「揮棒練習」讓各位覺得幸福,那麼它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倘若持續寫好幾年的部落格,就是各位生活的意義,那就這麼寫下去也無妨。
然而,如果各位懷抱明確的目標,且有心想達成,那就該決定什麼時候要奮力一搏——也就是決定何時從現況退場。
頂尖人士很懂得掌握「退場時機」
我認識的頂尖企業家,個個都很懂得掌握「退場時機」。
就像開車時除了要適時加速,也要適度地踩剎車一樣。甚至還要在適當的時機判斷「這輛車不能再開了」,而選擇認賠殺出。
笨拙的企業家只會一直踩油門。這就像是在說「我要踩油門了,你要跟上」,接著就準備加速。如果有人反問「那什麼時候要停下來?」他們就會回答「出了車禍就會停下來了」。
適度踩剎車,適時「汰舊換新」——撤退線是商務上相當重要的一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