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延燒不止,「全國三級警戒」也將迎來「延長加賽」。此際,《遠見》緊急發動民調,於昨(28)日公布全台首份「新冠肺炎疫苗政策企業滿意度大調查」,並邀請專家到Clubhouse上共談產業衝擊與對策。
28日晚間8點,《遠見》在Clubhouse上啟動「疫情民調房」,邀請醫界與產業界先進,針對民調結果共思前瞻防疫戰略。
本次與會的四名嘉賓,包括公衛專家、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民間企業自購疫苗代表、鴻海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產業代表、饗賓集團總經理陳毅航和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
在開房的1.5小時中,再次站上該時段Clubhouse(CH)的收聽榜首。到底,四位嘉賓在房內聊了什麼?對於台灣「抗疫持久戰」,又有什麼樣的見解?《遠見》特別整理這次CH對談中,最具前瞻性的三大抗疫戰略。
戰略一:提高「採檢」與「接種」量能
與《遠見》本次的民調結果一致,面對台灣疫情能否在6月14日前控制住,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同樣不樂觀。
「去年,澳洲封城花了兩個月,才平穩疫情,台灣只花一個月,我看很難,」洪子仁分析,由於本次感染台灣的英國變種病毒傳播力極強,加上兩周前控管不佳,病毒蔓延程度恐怕比想像中嚴重。
他指出,過去台灣靠「邊境封鎖」加上「居家檢驗」的舊方法,已然失效。此刻,面對全台遍地開花的變種病毒,只剩下兩個方法,一是提高採檢量能,盡速找出所有隱形確診者;二是提升疫苗施打量能,朝群體免疫的目標努力。
「在特殊前提下,我是支持普篩的,」洪子仁表示,以現行萬華區病毒的盛行程度來看,比起擔心「偽陽性」的風險,快速找出感染者,避免疫情擴大,才是當務之急。
此外,洪子仁也提醒:「若以現行疫苗的接種速度,每天最多三萬來看,台灣要達到群體免疫,恐怕還要兩年!」他建議,指揮中心應開始超前佈署,規劃機場、學校、教堂等公共空間,成為大型的疫苗接種站,唯有如此,才能追過病毒擴散的速度。
戰略二:下放進口疫苗權力給民間
隨著疫情的持續升溫,近日,包括地方政府與企業也都相繼喊話,希望能夠自行進口疫苗。日前,郭台銘旗下的永齡基金會也證實,郭董正向「BNT疫苗代理商上海復星」洽購一批BNT疫苗。
而根據《遠見》最新民調,也能看出企業主管對疫苗的強烈重視。高達78.2%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向上海復星採購德國製BNT疫苗;67.7%認為應開放地方進口疫苗。
衛福部長陳時中昨(28)日的記者會上也首度鬆口,企業或地方政府若要進口疫苗,需要向中央來申請「疫苗專案」,並檢附相關申請要件。
對此,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也在Clubhouse上回應,雖然,指揮中心已決議將進口疫苗的權力下放;但,眼下相關的配套細節仍舊模糊。
她呼籲:「疫苗專案的細節怎麼做?文件又該怎麼拿?指揮中心皆應盡快公布。」
劉宥彤分析,當前,由於中國仍以推動國產疫苗為優先,尚未開放施打BNT疫苗,因此現階段,正是台灣向上海復星搶購BNT疫苗的最佳時刻。
最後,面對國人質疑,由上海復星所代理的BNT疫苗,與直接和德國原廠進口相比,是否會有品質上的落差?
劉宥彤也澄清,現階段上海復星所代理的所有疫苗,並沒有所謂「中國代工」的問題。現在的BNT疫苗只有一種,皆為德國原廠製造、包裝、運輸,請國人不必擔心。
戰略三:加津貼、補租金,紓困政策等不得
除了公衛政策上的呼籲外,面對疫情期間民生產業的快速崩盤,政府如何即時制定紓困政策,搶救台灣經濟,也成為本次Clubhouse的討論焦點。
「饗賓集團」總經理陳毅航指出,由於本次疫情來的又快又急,導致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在短時間內迅速崩盤,幾乎所以的實體經濟產業,在一夕之間都陷入「斷炊」的絕境。
「做我們這行,一天沒開工,就是一天沒收入,」陳毅航粗估,光是饗賓集團在這波「半封城」措施下,營收平均至少掉了九成,一個月下來,估計就損失超過一億元,等於是饗賓資本額的三分之一。
協助餐飲業研發管理系統的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也指出,根據iCHEF後台數據統計,自全台宣布三級警戒後,全國超過7000間的餐廳營收,已經剩不到上個月同期的四成。
陳毅航呼籲,在第三級警戒狀態下,政府應針對營收下滑五成以上的企業加強紓困,包括給予薪資補貼,以及各種形式上的稅額減免,否則,在營收銳減、成本不變的壓力下,將造成台灣服務業永久性的結構損害。
程開佑也指出,「封城自救」台灣絕非首例,過去新加坡就曾在封城期間,貼補店家兩個月的店面租金,並給予75%的薪資津貼,協助業者度過難關。
「這次雪崩式的消費力道陡降,迫使得政府的紓困政策,不能有時間差!」陳毅航向政府喊話,這次他不代表饗賓,而是真正想替全台服務業發聲,「疫苗、紓困都得趕快來,要不然即將湧現倒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