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反恐效應全球擴散

周華欣
user

周華欣

2002-12-01

瀏覽數 12,450+

反恐效應全球擴散
 

本文出自 2002 / 12月號雜誌 第198期遠見雜誌

恐怖主義的野火,正在全世界蔓延。

10月12日印尼峇里島發生爆炸案,將遊客如織的夜總會夷為平地,造成一百八十多人死亡。

峇里島每年為印尼賺進15億美元,而爆炸案將把印尼明年度的經濟成長炸掉整整一個百分點。印尼政府已把明年度經濟成長預估,從先前的5%,下修為4%。印尼財政部長布提奧諾(Boediono)說,這1%是峇里島爆炸事件直接造成的。

爆炸案發生後也炸醒印尼政府的偏安心態,迫其正視並檢討它的反恐怖政策,並推動法律賦予印尼警方更大調查恐怖活動嫌疑犯的權利。鄰近的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曾多次呼籲印尼總理梅嘉娃蒂(Megawati Sukarnoputri)正視境內恐怖活動,但卻遲遲不見行動。

分析家說,梅嘉娃蒂的猶疑有政治目的,因她恐懼會激怒印尼的回教選民,對後年的大選不利,並被解讀成在全球伊斯蘭「聖戰」中屈服於西方腐敗勢力的代表——美國。

根據主導爆炸案調查的印尼警察檢察長帕斯迪卡(Made Mangku Pastika),爆炸案主謀者可能與基地組織掛鉤。情報單位匿名人士指出,最近被逮捕的主嫌被懷疑曾與激進派伊斯蘭傳教士阿布.巴卡爾(Abu Bakar Bashir)會面,而巴卡爾因被指控參與恐怖主義活動而遭到多個亞洲國家通緝。此外,嫌犯還與恐怖分子伊沙穆丁(Riduan Isamuddin)有聯繫。伊沙穆丁被認為是基地組織在東南亞的代理人之一。

此外,國際刑事警察組織祕書長諾博(Ronald K. Noble)近日告訴法國媒體,基地組織逃竄世界各地的黨羽「正在計畫一大型攻擊行動」,可能將目標設定在美國以及數個其他國家。他說他相信賓拉登仍活著,手上握有3億美元,用以支持襲擊活動。

種種跡象顯示,在美國出兵直搗阿富汗神學士政權基地組織近一年後,反恐之路仍漫長。在反恐鬥爭中,沒有永遠的勝利者。

美顛覆伊拉克政權獲新動能

隨著反恐效應的全球擴散,美國出兵伊拉克與顛覆伊拉克海珊政權的動作也添了新的動能。

在美國宣布伊拉克為「邪惡軸心國」之後,華府宣示對伊將採「先發制人」策略,國會也通過決議支持對伊動武。有些國家便憂慮美國的軍事行動會造成中東地區的不安,破壞區域間的權力平衡,並助長其單邊主義、在全球版圖獨大的氣勢。

儘管如此,布希政府在最近取得外交上的重大勝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無異議通過美國主導的對伊拉克武器檢查決議案,要求伊拉克當局立即並無條件開放國內所有地點,接受檢查小組和國際原子能總署人員檢查。

決議案也警告伊拉克當局,若持續違反決議,將面臨「嚴重後果」。

雖然美國在決議內容作了讓步,從原來一旦伊拉克不合作武檢即觸發軍事性懲罰的提案內容,改為只有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才能向安理會報告伊拉克違反承諾,安理會之後再開會審議報告。但是布希對伊求戰態度卻日益強硬。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我認為布希政府將在明年初尋求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聯合國決議和美國期中選舉都沒法阻止他們,」美國能源產業顧問公司原油財金公司(Petroleum Finance Co.)的中東分析師阿卡迪瑞(Raad Alkadiri)指出。

早在8月,美國鷹派的副總統錢尼與國防部長倫斯斐,公開質疑武檢的效果。《紐約時報》近日報導,美國總統布希已批准了一項針對伊拉克的作戰計畫,戰爭可能會動用二十五萬美軍。

布希如果出兵,至少他已握有民意的背書:美國參眾兩院10月中先後通過授權美國總統布希出兵攻打伊拉克。

師出有名?

美國出兵是師出有名,還是顯示它為所欲為,不顧國際和平機制的霸權心態?至今仍沒有足夠證據認定伊拉克是全球恐怖活動的主謀,伊國也非世界上唯一坐擁大規模毀滅武器的國家。

布希針對這樣的批評,於10月一全國演說做出回應,「伊拉克是一個特殊案例。」他表示,伊拉克目前有上千噸致命的化學毒物,與涉及數百哩的飛彈彈道射程技術,都是由一個嗜血的暴君所控制,而他又對美國懷有深刻的敵意。

但有分析家批評,布希顛覆伊拉克政權的決心,模糊了反恐戰爭的焦點,使打擊基地組織的寶貴資源,被挪到打擊伊拉克之上。情報與保安單位為了尋找伊拉克與賓拉登掛鉤的證據,瓜分了蒐集基地組織情報的資源,錯失化解恐怖危機的先機。

對伊拉克宣戰,到底對躲在暗處伺機而動的恐怖主義團體有沒有破壞作用?分析家指出,對於某些極端分子來說,只會強化他們報復的決心,並不能嚇阻他們的行為。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已經多次警告華盛頓,美國恐嚇伊拉克只會離間回教世界,並導致更多的恐怖活動。

美國《新聞週刊》指出,如果美國進攻伊拉克,將需要相當程度的軍事配合,包括軍隊、民兵與執法單位的支援。據估計,一年需高達160億美元的軍費。

《新聞週刊》指出,為防恐怖分子在本土採取報復行動,需實施大規模行動,海岸巡邏隊的海岸偵查要持續展開,海關單位得嚴加管理貨航運檢查,情治單位也有更大的壓力進行偵防行動。

根據美國前眾議院發言人金瑞契(Newt Gingrich)估計,反恐行動所需的國防與情報支出,2005年前佔美國生產毛額比例將從預估的3%升至5%,足足有2000億美元的差距。

問題是美國花了這麼大筆預算反恐,是否將更加速恐怖行動擴散?或將是促進人類和平?值得深思。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