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高山上的舞蹈課!雲門「舞蹈蒲公英計畫」讓遠方孩子動起來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1-04-24

瀏覽數 54,800+

圖/雲門舞集「舞蹈蒲公英計畫」前進偏鄉教小學生跳舞。邱莉燕攝
圖/雲門舞集「舞蹈蒲公英計畫」前進偏鄉教小學生跳舞。邱莉燕攝

疫情爆發以來,雲門舞集前進全台「極度偏遠小學」教小學生跳舞,長達一年多,跑了98所平均學生人數在40人以下的學校。這裡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捐贈的電腦教室,而是學習興趣的培養、學力的提升,還有被看得起。

極度偏遠小學達邦國小,深藏在嘉義阿里山上,海拔970公尺。沿著蜿蜒的山路繞行,暈車的感覺一度讓人誤認自己出現高山症。

雲門舞者蘇依屏與許辰,與「說舞人」雲門新創事業部經理張完珠同行,來到這所台灣第一座原住民小學。階梯教室裡,早已聚集開心興奮的鄒族小朋友。

除了達邦國小的56位師生,附近號稱台灣最「高」學府的香林國小,全校20位師生,以及十字國小26位從幼兒園生到六年級也到場。聽說享譽國際的雲門舞集親自上山來教他們跳舞,一張張小臉上寫著期待。

「跳舞不一定要學很難的技巧,很厲害的技巧,一定要劈腿,一定要動很快才叫跳舞,」一身黑衣的張完珠,嗓音溫柔地告訴台下的小朋友:「其實有時候安靜,有時候不動,也是一種舞蹈。」

雲門舞者蘇依屏。邱莉燕攝

雲門舞者蘇依屏。邱莉燕攝

舞者下鄉》遠方孩子動起來了

從未聽過的新概念,立刻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全神貫注聆聽。接著,蘇依屏與許辰示範西方芭蕾的五種姿勢,邀請學生原地起立依樣模仿動作,所有人迫不及待照做,上起生平第一場舞蹈課。

一個半小時的課程裡,深入淺出分享了西方芭蕾及現代舞發展、東方舞蹈的身段武功,以及雲門舞者平日訓練方法,穿插雲門舞作精華片段呈現。搭配舞者現場演出,讓一雙雙童稚的雙眼近距離瞭解舞蹈的力與美,更不時帶領孩童跟著跳,身體力行體會律動的快樂。

從未接觸過如此舞蹈課的小朋友,立刻被帶入趣味盎然的新世界。眼見許辰在臺上施展鷂子翻身、雙飛燕、十三響等京劇功法,一個個目瞪口呆,「哇!」聲不覺。

當在練習蘭花指時,眼睛須望向手指的地方,由於學生們依樣畫葫蘆的模樣太過可愛,張完珠不禁笑說:「眼睛要跟著手轉的時候,不是翻白眼啦。」台下還給她的是分貝超高的哈哈聲。

介紹到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與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兩位現代舞大師時,本以為孩子們會覺得深奧,當舞者示範完兩派不同的舞蹈身體後,詢問小朋友有沒有看出哪裡不一樣,立刻得到「呼吸不一樣」「力量不一樣」的回答,令人意外的觀察力,正是藝術教育最想看到的成果。

「說舞人」雲門新創事業部經理張完珠(右)與雲門舞者蘇依屏(中)與許辰(左)。邱莉燕攝

「說舞人」雲門新創事業部經理張完珠(右)與雲門舞者蘇依屏(中)與許辰(左)。邱莉燕攝

蒲公英計畫》將舞蹈帶入極偏鄉角落

上午在達邦國小上完課,一行三人匆匆吃過午餐,繼續趕往11公里外的樂野部落,阿里山國中小75位與隙頂國小20位師生正翹首以盼。

源於2020年的雲門舞集「舞蹈蒲公英」計畫,希望至2021年底,累計規劃完成10縣市、62場示範講座及演出,將舞蹈之美帶給144所特殊偏遠、極度偏遠學校的4255位師生。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雲門舞集指出,身處都市的人們觀賞一場舞蹈演出,是捷運或公車30分鐘的距離;但對偏鄉孩童來說,可能是兩個小時的山路、幾天的生活費才能換來。雲門的舞蹈蒲公英對許多偏鄉孩童而言,更是他們第一次完整的舞蹈體驗課。

「說舞人」張完珠與兩位舞者蘇依屏、許辰,三人搭檔踏上散播舞蹈種子的道路,走過50幾個偏鄉,不僅路途山高水重,也看盡了獨特的人生風景。

夢想力量》孩子:我以後想當舞蹈家!

像是到新竹尖石的那天,約莫下午4點多,團隊本想稍作歇息後再外出覓食,當地居民忍不住提醒:「店家五點就會關門了,天黑後的路上是沒有人的。」同樣的情形發生在苗栗汶水,一到傍晚就沒東西吃,民宿老闆就熱情地下了麵條,餵飽飢腸轆轆的他們。

舞蹈蒲公英計畫,最常使用的空間是教室、禮堂、或是風雨球場,活動進行過程中必備的舞衣吊掛處及快換間,總是需要因地制的搭設,隨團的藝術行政也練就了一身找場地搭設的功夫,走廊上、空地處都難不倒。

有一次,在舞蹈蒲公英的活動現場,一位中度腦部傷殘的小朋友在課程剛開始,總是以雙手摀著耳朵,似乎拒絕與外界溝通。神奇的是,經過舞者的帶領,亦或許是同儕共舞的氛圍,在課程的最後,居然能加入共舞的行列。

而在阿里山國中小,8歲的裴容晉上完課後,害羞透露了自己未來的志願,竟是:「我以後想當舞蹈家!」

雲門舞集前進偏鄉,啟發孩童藝術種子。邱莉燕攝

雲門舞集前進偏鄉,啟發孩童藝術種子。邱莉燕攝

文化刺激》打開人生的可能性

根據2018年的PISA測驗顯示,台灣學生「前10%」與「後10%」學生間的閱讀測驗表現,約有六年的學力差距,顯現出同齡學生學習落差的狀況。細查這些學力較落後的孩童,普遍來自偏鄉與弱勢家庭。

特殊偏遠、極度偏遠學校,不僅是地理上的交通不便,還有衍生的師資不足、學習資源匱乏等問題,當出身成為學習興趣與未來前途的主要決定因素之際,以教育來翻轉社會階級的功能,恐將消失殆盡。

因此雲門的到來,對孩子們最大的幫助,一是拓展了孩子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是讓孩子們知道人生有不一樣的可能性,連舞蹈也可以成為一個終身的職業。這樣的「文化刺激」,是偏鄉小孩極度需要又極度缺乏的。

「在山上跟山下最大的差距,應該是孩子的(成績)競爭力,」達邦國小教導主任何柏緯指出,山上的孩子樂天指數超高,比較感受不到山下的競爭力,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畢業同學都是同一批人,怎麼考試都是前3名、前10名;然而一旦前往山下的國中唸書,成績往往相對較差,不斷被提醒著自己其實沒那麼優秀。

但成績不是絕對標準。若讓學童在學校裡就有機會接觸舞蹈,像是有顆藝術的種子,飛到孩子們的心裡,發芽乃至深耕,明白未來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不必妄自菲薄。

「如果有一個許願盒,我希望達邦國小畢業的小孩,最終都成為一個有自信的鄒族原住民!」「到山下以後可以有多元競爭力,跟山下的孩子一起競爭,」何柏緯說。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