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成長策略專班 成長策略專班 打造企業一頁成長策略書,帶回公司立刻用>>立即報名

花旗宣布退出台灣消費金融市場!為何外資銀行頻頻撤台?

經濟日報
user

經濟日報

2021-04-16

瀏覽數 82,200+

圖/花旗銀行昨(15日)晚宣布退出包含台灣的13個消金市場。Flickr by bruceg1001
圖/花旗銀行昨(15日)晚宣布退出包含台灣的13個消金市場。Flickr by bruceg1001

花旗集團15日晚間宣布將退出13個國家消金市場,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證實,花旗銀要出售消金只留企金,類似澳盛銀台北分行(一部分消金業務賣給星展銀)。昨天花旗銀董事長莫兆鴻已向銀行局報告,其商業考量金管會將給予尊重。

花旗銀向金管會報告,消金業務希望在台灣找新買主,退場時間尚未決定。莊琇媛說,金管會尊重其商業考量,但將要求保障客戶和員工權益,要對內對外溝通,也要跟客戶說明,員工士氣也需處理。此外也不准把客戶轉介到其他地方(如香港),客戶去香港做交易出了問題,將涉及消費者保護問題。

據銀行局之前統計,2012年以來,就有瑞士信貸銀行、南非標準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四家外銀撤台。

2017星展銀行又完成收購澳盛銀行在台灣、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以及印尼等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接收了這五大市場近130萬客戶數,其中台灣納入逾50萬新客戶,已有不少先例可循。

外銀頻頻撤台原因,外界分析包括台灣的銀行業過度競爭、利差低、台灣法規限制嚴格、中小企業陸續出走等。台灣有37家銀行,金融市場過度擁擠,over banking一直是老問題。

加上數位浪潮衝擊下,國銀實體分行分支機構據點持續減少到九年低點。金管會銀行局3月才公布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底,國銀分行家數降到3403家、比2019年底再少兩家,回到2018年的九年新低紀錄。去年本土銀新增了七個據點,但還趕不及外銀撤了九據點的速度。裁撤的包括星展銀裁了五家、花旗銀裁了三家、凱基銀裁了一家。

本文轉載自2021.04.15「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