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林行止:汪明荃為何走入人大?

丁 望
user

丁 望

1988-03-15

瀏覽數 19,800+

林行止:汪明荃為何走入人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4月號雜誌 第022期遠見雜誌

電視演員汪明荃在廣東「七屆人大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以最高票數當選「全國人民大會代表」;在香港這個政治思想並不完全開放的社會,向以聲色娛人的藝員,突然粉墨登政壇,引起民間紛紛議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香港人的議論,主要分為二方面。其一是為什麼選中汪明荃?其一是最近不斷公開表示對政治沒有認識的藝人,當上政治人物,能否勝任?此外,由於汪女士是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她究竟以什麼途徑、通過什麼渠道躋身大陸政壇,同樣引起人們的好奇。

表面上看,由於近年來藝能界人士移民者眾,「阿姐級」的汪明荃當選為「人大代表」,除了顯示她並無追隨同行友好移民海外的打算外,更藉參與政治反映她對中共管治下的未來香港充滿信心;對於移民這股「逆流」,多少可起一點抗衡甚至振奮人心的作用。

融演唱與政治於一爐

事實上,若干蛛絲馬跡反映汪女士其實是深具「政治本能」的。從她在大陸的活動表現看,汪女士早已將螢幕上的表演天衣無縫地融入生活之中,在某些人眼中,這或許就是「政治智慧」亦說不定。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九日,岳思先生在明報發表的「廣州巨星汪明荃」一文,對汪氏融演唱與政治於一爐的表演就讚口不絕。

原來汪明荃於八四年年底已回廣州開演唱會,連開三場,場場爆滿,而汪女士分文不收;不但如此,在她赴廣州之前,「海峽那一邊展開爭取汪阿姐赴台的大統戰之爭,據……說,那邊開價港幣七位數字給汪小姐,而她未為所動,寧願一角錢也不要而回大陸。」

選擇演出地點,於汪明荃來說,已帶有重大政治意味,由於她的「押寶」對象與大多數她的同行不同,所以她當時在廣州獲得廣東「省長」、「黨書記」、「政協主席」、「廣州市長」及「黨書記」親自接見,乃至入住招待國賓的解放北路「迎賓館」,在在證明她的「政治選擇」深受當權者賞識。

汪明荃不僅下出這步政治棋,她的應對亦極得體,顯現了她有不錯的從政潛質。當她知道入住國賓館,而同在廣州演出的大陸大明星趙青、孫道臨及馬季等人只能入住「白天鵝酒店」時,岳思先生寫道:「汪小姐為此十分激動,頻說自己是晚輩,(要)讓老前輩和自己調換地方……。我們這些工作人員,看到汪小姐那麼謙遜,亦很感動呢!」

在演唱會後的慶功宴上,汪小姐本來預定不講話的,可是後來她要求講幾句,結果,據岳思先生說:「她很得體很有分寸說了幾句動人心腑的話:「我很感動……在許多「省市長」以及國內藝術界的老前輩面前,本來是不打算講話的了……但是,我這次回廣州演出,受到這樣熱情的接待,能有這樣的機會向在座的老前輩學習,我實在太感動了,這是我畢生難忘的一頁……。」說著汪明荃眼兒有點濕潤了,全場頓起熱烈的掌聲。

「汪阿姐沒有賺一分錢,然而,她得到了比金錢還重要的東西,甚至是「無價之寶」--獲得中英「愛國藝人」的稱號,她為許多港台明星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今後,她在中(共)港微妙的關係上,相信會擔任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回廣州免費娛樂同胞

在香港,從娛樂消息的報導,我們對汪明荃有輕言寡笑、處事認真的印象,因此,她在廣州的所作所為,就很難看出有做作的成分。或許正因為如此,她才會受知於當道,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全國人大代表」。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其實汪明荃於八四年作出不去台北「掘金」,而回廣州免費娛樂同胞這種犧牲經濟利益的政治抉擇,現在看來,是她的明智選擇。

據說汪女士為人謹慎、虛心向學、工作投入;不過,二十多年的電視生涯,她的鋒芒畢竟到了極限,要再尋求突破,衝上表演事業的新高峰實在不易,這是她自己最清楚的。

當時她若走台灣路線,充其量只能在電視電影圈浮沉,很難闖出石破大驚的新局面;但走上了「中國」路,她卻可以將人生推入一個嶄新境界,以後不斷掀起高潮,並非奇事。以她的好學精神,她的接受提名為「人大代表」,似可說明她樂意在政治領域上作新嘗試。

從另一角度看,汪明荃這次以最高票當選,是大有道理的。有一張令人受落(編者按:受歡迎)的臉孔、一副聽眾歡迎的嗓子,加以她的台風及應對甚合國人口味,在經濟學上,這是她的「經濟天賦」(economic rent,暫譯)特別優厚,因此為市場所接受,使她成為走紅的藝人;在社會主義「中國」,這種「經濟天賦」同樣可應用於政壇上,紅線女有一個時期紅透中共政治舞台,就是這個道理。

受群眾歡迎的藝人被邀作政壇配角,在中國大陸並不鮮見,倒是港人態度較為保守,因此有點不習慣;加上汪明荃雖然十分「識做」,但她的一向表現是政治意識不強,娛樂版上有關她的離婚、戀愛和形象新聞不絕,至於知道她有什麼政治理想或抱負卻極少提及。因此,今次「榮登政壇」,一般港人、甚至她自己都不免有點無端轉入此中來的味況。

最具「代表性」的「人大」

顯而易見,汪女士之當「人大代表」,完全是其所作所為甚合當權者的胃口,大人物一旦看中,汪明荃就莫名其妙(她一而再表示不明何以會當選)地當上了港澳區的「人大代表」;「一經品題,聞價十倍」,原來正是今日中國大陸社會的寫照。中共政壇的升沉,有跡可尋,無軌可依,這正是中共政治的可怕處。

至於不少港人對毫無政治經驗的藝人從政持否定態度,我們是頗不以為然的。因為在民主體制之下,普羅老百姓的「一般見解」(common sense),遠較政治理論家的深奧理論重要。

說到底,政治是眾人的事,亦是眾人可以和應該參與的事,因此普通人從政,固是正常的事,能否勝任愉快是要經實際表現來衡量,不能預先妄下評斷的。

由於中共政壇升沉,無軌可依,個人層次的抱負和職志,因而並不怎樣重要,像汪小姐這樣對政治原來沒有什麼興趣的藝人,只要她的存在被認為有政治價值,就可當上在大陸最具「代表性」的「人大代表」。香港有心效力政治的志士仁人能不啞然?

英國大哲羅素指出:「我們由三種對個人的不同看法,可衍生出三種不同的政治哲學。這三種對個人的不同看法是:(1)普通人;(2)英雄;(3)機器的齒輪。第一項看法導致了民主,第二導致法西斯,第三則導致共產主義。」

作為一個香港人,特別是一個熱愛香港生活方式的藝人,汪明荃若能以香港社會對個人的看法帶進「人大」,她的當選才有意義。

無論如何,汪明荃當選「人大代表」,起碼可打破港人對「人大」的陌生感,引起港人對該組織的認知與興趣,汪明荃無疑是極佳的媒體。在政治過渡期,港人對「人大」種切多加瞭解,自有其必要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