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沒有年貨大街了,哭哭!」別難過,還能線上辦年貨!迪化街40家老店聯手電商,古早年味在網路上開賣啦……
2月初的迪化街上,儘管仍有人潮,抬頭仍可見尚未拆掉的「台北年貨大街1/28~2/10」橫幅一條條隨風飄逸,卻不見各個店家工讀生伸手遞試吃給遊客的景況。
由於疫情升溫,各縣市陸續取消年貨大街實體活動。其中「迪化街」,更是自1996年首度舉辦年貨大街活動之後,於今年第一次取消,佔店家約30、40%營收的重頭戲檔期,瞬間落空。
今年實體年貨大街雖然人氣不若以往,但民眾採買意願仍然熱烈。
傳統業者也積極求變與店商平台業者聯手一波波造勢,將年貨大街搬到線上,成為觸及客戶的便利管道之一,反而帶動了「宅過年」商機。
「蝦皮」輔導老店線上賣年貨
差不多在兩年前,蝦皮等電商即開始接觸迪化街店家。去年疫情爆發後,蝦皮購物更為積極,他們找上「台北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想搭上迪化街名氣之外,也希望協助實體店家,嘗試線上生意。
於是,由促進會推薦店家,蝦皮招商團隊再採一對一輔導上線,元月時候推出第一波促銷檔期。
原本蝦皮的策略是,只做1月這一檔期就好,沒想到1月20日市府突然宣布,取消年貨大街活動。
「我們擔心老店生意受衝擊,就問促進會總幹事,是否需要協助,」蝦皮購物品牌行銷部長廖君凰說,蝦皮想利用線上資源扶持老店,於是與促進會決定,緊急再辦一場「線上年貨大街」,於2/3~2/10之間加強曝光。
廖君凰指出,輔導老店數位轉型,最大挑戰是,要讓店鋪熟悉線上營運模式及商品結構。
蝦皮發現今年「熱紅酒」搜尋量高,於是建議店家可把傳統五香肉桂、八角、丁香等,做成熱紅酒香料包。
以及教導商品圖拍照、文案的撰寫,並建議,盡量上架多一點商品,讓消費者搜尋關鍵字時候,容易搜尋得到。
如何將年味帶入線上?直播刺激「五感」體驗
並且,像是30年迪化街老店「富自山中」,蝦皮就建議他們,出貨時可隨機放入驚喜手寫卡,建立回頭客。
結算1月檔期銷售狀況,成績斐然,包括富自山中、李日勝、川元參藥行等迪化街名店都有50%成長。
烏魚子一甲子老店「李日勝」的第二代當家老闆王麗蘋就說,透過蝦皮的平台,能接觸到更多客群,尤其是年輕人,對於年貨多半不熟悉。因此,上架於蝦皮,可再次擦亮老招牌,讓年輕人重新認識年貨。(延伸閱讀:想念這年味?迪化街烏魚子名店「李日勝」,線上開賣一甲子老滋味!)
不過,如何將年貨大街熱鬧氛圍,帶進螢幕裡,也是一項考驗。
商發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指出,傳統年貨大街不僅是採購的意涵,還是讓民眾感受年節到來的「前哨站」:邊試吃、邊與老闆殺價、邊聽店家吆喝聲,還有將南北貨、茶貨、布料等傳統產品,推廣給民眾的文化傳承意味。
李世珍建議,年貨線上賣可透過直播行銷,用影音呈現年貨大街的氣氛,讓主持人、直播主形容試吃、形容觸摸乾貨的手感,刺激消費者味覺、觸覺等「五感」,增加購買慾望。
不過,李世珍也提醒,要長期穩健經營數位通路,老店就要常設人力,維護網站與網購的水準。
目前蝦皮和商圈發展促進會正如火如荼聯手促銷,已有40間的迪化街商家在線上「開店」,還有20家正等待上線,趁勢開啟另一條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