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被當傻子也沒關係?人生的「坦克車遊戲」裡,相信善意謊言的我們

一場人生坦克車遊戲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1-01-07

瀏覽數 34,700+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編按:「你必須得到1000分。因為只要誰先得到1000分,誰就能獲得坦克車。」這個遊戲規則出自於電影《美麗人生》,片中父親對同處於集中營的5歲小童所虛構與創造出的「坦克車遊戲」,目的在於守護他的幼小生命。(本文摘自《自己的力學》一書,作者為洪瀞,以下為摘文。)

我們不難想像,二戰時期的集中營該是何等糟糕的環境,困在裡頭的每個人都承受著巨大壓力,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但是,儘管在如此糟糕且壓力山大的環境裡,飾演父親的主角,仍能絞盡腦汁、堅持不放棄希望,只為保護自己心愛的孩子。

最終他編造出了「坦克車遊戲」,讓必須依靠躲藏才能求得生存的五歲小童,順利在這艱難、如同地獄般的集中營裡生存下來。

事實上,這個「坦克車遊戲」的玩法一點也不輕鬆,沒有一丁點遊玩的感覺,彷彿也看不到遊戲的盡頭何在。對這名小童而言,要想獲得這1000分,簡直難如登天。

過程中,小童必須無時無刻堅守眼淚、不能思念自己的母親、還得耐住飢餓。正常來說,要不是因為他以為自己只是在一場遊戲之中、以為自己只是身處於一個夏令營裡,我們很難想像一名5歲小童能在那樣的環境裡存活。因為,只要他不小心犯了一丁點失誤,遊戲將隨時結束。

我們知道小童參與的從來都不是一場遊戲,由於他毫無勞動能力,一旦被發現,就會被假借為洗澡的名義送往毒氣室,所以這種種一切總特別揪心。

從電影裡可以看到,如何做才能讓這名小童在這場坦克車遊戲一直玩下去,直到最後一刻呢?

一、讓小童深信這是場「現在進行式」的坦克車遊戲,透過眼見為憑看到其他玩家。

二、告訴小童目前他的積分領先,且有最大的機會贏得坦克車。

三、知會小童能夠隨時退出這場遊戲,但這也意味著主動放棄即將獲得的坦克車大獎。

在艱難的情況下,父親始終能在小童面前強作鎮定,讓小童深信他們仍在這個「坦克車遊戲」裡。若從小童的角度去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身處在非常高壓、惡劣的環境與條件之中,只要他心裡不這麼想,認為這只是場遊戲,那這就只是一場大家搶著想獲得坦克車的遊戲罷了。

從父親的角度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他對孩子和太太充滿了愛,並堅信「不慌不忙,事情才能往好的方向發展」,儘管我想他的內心其實正在淌血哭泣吧!恨不得自己有飛天遁地的能力,直接帶孩子離開這個集中營地獄。

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

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將人生想像成一場挑戰遊戲

若想像成我們是一群正在進行「人生坦克車遊戲」的迷茫玩家們,或許可以借鏡劇中的告誡與技巧:

一、想像自己正在進行一場「人生進步遊戲」。

只要左看右看後,不難發現周圍許多人都正積極努力求進步中。或許會有技術不好的玩家,但我們很少看到不願成長進步的玩家。  

二、相信自己能隨時隨地離開,不會被一場遊戲絆住手腳。

有這樣的認知後,我們將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也因此能更容易發現那些被隱藏起來的康莊大道。  

三、告訴自己,不管在任何一場人生遊戲中,我們的積分都是領先的、最有機會能獲得勝利。

如此一來,就不會過早放棄即將獲得的回報與勝利喜悅。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將這些複雜的心理機制做任何的心理學連結。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只要能了解不同的意見、不抱持固有的成見、願意接受與接納不同的想法,不管情況聽起來多可笑、多麼傻、多麼天馬行空,或許將更有能力發揮出超越自己所預想的能力。  

試想,小童若無法受教和相信這場虛構的坦克車遊戲,他也無法發揮出超乎5歲小童能力以外的驚人潛力吧?最重要的是,他最終順利的存活下來,如願見到他心目中的坦克車。

在現實中的許多時刻,我們無法選擇進行什麼樣的人生進步遊戲,也無法在參加遊戲之前做好萬全的準備。但任何一場人生遊戲中確實有這麼一招能幫助我們,那就是將挑戰當作一場遊戲,並展現出自身的堅持忍耐、努力付出,以及全然的用心。

相信善意謊言的我們,就算因此被當成是傻子也完全沒有關係。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洪瀞著,圓神出版

《自己的力學:找到喜歡又做得好的事》,洪瀞著,圓神出版

延伸閱讀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