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王鍾渝的中鋼歲月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02-08-01

瀏覽數 19,750+

王鍾渝的中鋼歲月
 

本文出自 2002 / 8月號雜誌 第194期遠見雜誌

成功靠自己定義

在每個崗位上,王鍾渝總希望都能做出一些成績,能對社會大眾有所貢獻,不希望徒具虛名;總希望將工作當成責任,有沒有回收不是他所在意的。想法上和有些人將工作當成職業,視頭銜為升遷階梯大不相同。

許多人視他為成功的象徵,但他對成功卻另有一番見解。

「成功要由自己去思考、去定義,人生才會有快樂與成就感,不要被社會的價值,不管是主流還是非主流,成為限定你的框框。

因為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最能夠掌握自己,把人生的價值釐清,再盡心盡力去做,就是成功。如果一定要達到什麼職務,那你會不愉快,因為不一定做得到,即便得到也未必可以發揮自己。

而往日成功的經驗不可能再成為未來的指導,昨日之非可能為今日之是,昨日之是也可能為今日之非,要關心周遭環境與社會,多注意社會變化,如政府政策將大家領往何處?政策的變化絕不是聽別人說即可。

每個人對成功定義的釐清可以推展到企業,比如若以賺錢為目的,用到企業上就是想盡辦法,多賺一點錢,讓股票價值高。若要作個規規矩矩的好人,用在企業即是穩健踏實經營。有人一生中什麼事都要嘗試,不管好的壞的,只要不上癮就好,這種好奇心在企業便是冒險投資創新。把人生目標想得很清楚,將來就會變成很好的管理者。

同樣地,人生理想擴大到企業,就是企業的願景。」

王鍾渝自承「從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平生無大志,只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幸運,有了工作就拚命去做而已。

考進中鋼第一份工作是工程師。從工程師跟著中鋼成長上來,在中鋼三十年有過十三個不同的職稱,在每個職務上只要求盡心盡力,努力認真做事,也「從不拒絕長官所交辦的事情,把事情做好,就覺得很高興了。」

因而至今只要有人說「王鍾渝了不起」,都要嚇一跳,想「怎麼會這麼說呢?」所以對有關「成功」的問題也最感為難,笑說「一直到今天,我的心都還是像剛踏出校門的學生」充滿熱情。

啟動多角化機制

王鍾渝自1993年9月24日接任董事長後,便延續著老人們(中鋼歷任董事長)留下的法規制度和精神帶領公司,為公司訂下目標,擬定發展策略。老人們重操守,不搞小團體,以身作則,克勤克儉,不重個人享受,秘書和司機共用的傳統仍為他所遵守。以中鋼四大精神,團隊、求新、企業、踏實為基礎,一步步地將公司往目標推進,希望將中鋼經營成為萬年長青的企業。

在經歷四階段擴建、民營化後,國營事業時期淺嚐即止的多角化機制,開始啟動。少掉國營法規束縛,中鋼當即宛如脫疆野馬、飛躍奔騰,王鍾渝更是有「海空憑魚躍、天空任鳥飛」的自由自在。

這項舉動促使中鋼萬年長青的多角化機制,加速運作,公司定位做了調整,業務導向為主的鋼鐵材料供應者角色,更加深化擴大,成為工業材料供應者,以配合多角化。經營策略朝技術、業務、製程關聯性進行。同時第二期標竿運動也被推出,成為公司全體奮鬥目標。

組織重整,提升效率

在王鍾渝的觀念中,中鋼民營化只是法律層面上官股降到50%以下的民營,以企業管理角度言,官股的降低僅是企業股本變革或企業改造,目的在追求企業化經營,民營化其實尚未成功,要等股東、員工、客戶、社會等四大滿意了,才算真正成功。而要做到四大滿意,唯有藉由多角化、集團化、國際化方式來提升員工生產力,追求公司成長,才可能創造經營成果。

可是多角化說來容易,推動時卻困難重重,最難面對的是員工的惰性,因為員工已習慣安穩的環境。

王鍾渝苦口婆心地告訴員工,「不要相信處變不驚是對的,也不要相信以不變應萬變是對的,因為今天的環境一直在變。」若等到外界給予壓力時才產生變化,就已為時太晚。畢竟現在已不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年代,而是時間密集。唯有企業組織感覺到困難時,即想辦法發動變革,企業才可以永續經營,中鋼要穩健有計畫地轉型,也要有冒險創業的精神,時機即商機,一去即失。

他開玩笑地說,「大樹底下固然好乘蔭,但是風雨來時,也容易被雷打到。」

而且四十多萬名股東把錢投資在中鋼,是希望中鋼能給他們合理的回報,絕不是跟股東講,「你投資中鋼,還要每天禱告,景氣好是你走運,景氣不好對不起,你只好回家喝西北風!」為了不要讓公司營運和盈餘靠天吃飯,王鍾渝將中鋼員工從待慣的溫室中,拖出來操兵,整隊重新出發,在「不會得心臟病」的前提下,提供願景,設定目標,要他們盡力地跑,跑得愈快愈遠愈好。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他將目標鎖定建立中鋼為跨世紀的一流鋼廠,拉高公司願景。整體做法是除了生產、技術精進外,業務、財務、幕僚等單位,都藉由組織重整,提升工作效率,務使公司整體呈現出安和、明朗、有活力的形象,對社會公益方面也賦予更多關心。

所以營業額被定位在高標準,他要同仁攀越巔峰。

取法乎上,拉高目標

1995年,他告訴同仁,2000年,中鋼公司營業額要達到新台幣1500億元,其中鋼鐵事業營收將有1100億元,他講這話的前一年,中鋼年營收才665億元,加上轉投資公司收入,也不過900億。龐大的數字,讓員工心情混亂,認為根本是天方夜譚,愛說笑。

好幾位同仁深夜靜思,愈想愈不安,從床上爬起來跟他打電話,只想證實「董事長,你這是真的、假的?」同仁拜託他不要亂講話,因為「君無戲言」,不要開玩笑。

他不以為意,表示「營運目標必須具有挑戰性,且是不易達成的,這樣全體員工才會發揮潛能,努力達成。」這是「取法乎上,僅乎其中」。

如果「取法乎中」將「僅乎其下」,公司願景或目標,應是令員工竭盡所能,可望而不可及,最後即使達不到,也比容易達到要好得多。

而身為領導人,就是要提供願景,訂定目標、並激勵員工努力達成,同時在面對急遽變動的環境下,更必須不斷刷新願景,帶領員工作適當調整,以使企業化危機為轉機。

因而從「鋼鐵生產者」以擴充產能提高生產力為目標,到改為業務導向的「鋼鐵供應者」。在因應多角化發展下,公司重新定位成「工業材料供應者」。2000年3月,為配合經濟知識時代來臨,公司定位又調整為「工業材料、腦力資源、優質生活供應者」,包括「材料、服務、智慧」三大體系。每一次轉變對中鋼員工言,都是大挑戰,但王鍾渝很得意,「我們的優點是,只要大家有共識,決定去做,憑著長期以來的彼此信賴與默契,好像還沒有做不到的!」

將中鋼打造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在王鍾渝心中,中鋼似乎已是他的全部。

在歷任董事長中,王鍾渝被公認是最會求新、求變的一位,趙耀東以深具危機意識著名,擁有「危機部長」稱號。王鍾渝也不遑多讓,他說在內外環境變化前就應「洞燭機先」,及早因應,否則時不我與。為了提醒同仁危機的存在,他猶如一隻司晨的公雞,不時地要喔喔啼。

中鋼就在他苟日新、日日新下,積極地邁向多角化、集團化、國際化,子公司一家家接連出現,集團正式成軍了。

同仁坦言,中鋼集團完全是王鍾渝的意志力主導出來,沒有他,集團不可能成軍。

中鋼精神鬆動

但中鋼精神在董事長替換後,財測調降,加上政治力進入中鋼,中鋼形象明顯地已出現崩落。

王鍾渝談到自己的下場只能感慨,「自己的經歷沒人懷疑不是一個專業經理人,而是一個政治人物,像我這樣拿薪水的經理人,在台灣有九百多萬人口,若規矩守法工作,將工作做好,非常認真冒險犯難,甚至犧牲生命去工作,卻沒有理由被換掉,這讓其他專業工作者有何安全感?未來,還有誰會無私無我地奉獻在他的工作崗位上?

當我們都說要拚經濟、發展經濟,要台灣優先,讓台灣走出去與其他國家併肩,站在同等地位上競爭、溝通、交涉時,大家對國家的信心,社會的團結和諧若做不到,內部就在內耗,怎麼跟人在國際舞台辦交涉?國力怎會繼續成長?經濟怎可能發展?」

他說,自己被換沒什麼了不起,只恐台灣千千萬萬的就業人口同感專業努力不被尊重後,信心崩潰,沒人願再無私無我的付出,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理想已遠

2001年離開工作三十年的中鋼公司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表示要出一本書,介紹本人和中鋼成長的故事。當時想到,在過去三十年的歲月中,親眼目睹一個從泥巴與沼澤中,一步一腳印成長建立而成今天的中鋼集團,的確有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企業文化,譬如,「無私無我的領導精神」「求真踏實的追求合理」「鼓勵勇於任事的獎勵制度」「用人唯才的人事安排」「全球著眼的前瞻布局」……,所以也就欣然答應了。

看完了作者所寫的文稿,驚覺到在我人生最黃金的三十年青春歲月中,我失去了個人所應享有的私人領域,包括我的家庭。我全心全力奉獻給中鋼,付出的遠比對我的父母、妻子與子女還要多,讓我感到無限愧疚。同時也發現,在中鋼成功的故事裡,有著許許多多和本人相同無私、無我的專業工程師與經理人,希望這一群拉拔中鋼比拉拔自己子女還努力的專業人員,不要因為看到我的離職,而動搖對公司、社會、國家努力的熱忱。

我們上一代的前輩們,都經歷過國家因政治理由,而忽略了讀書人的堅持與專業人士的智慧。而我們這一代的青年們,曾幸運地生活在一個追求美好理想及合理制度的轉型時代,這個充滿希望的時代,讓每一個人體認到,真真誠誠、實實在在、長長久久地努力,都會有圓夢的時候。許多成功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及在高科技業飛黃騰達的專業人士都證明,一個只要辛勤努力或專研知識即可實現理想的環境,已在這個國家逐漸形成。但是沒想到,在部分人士妄想可利用政治變天,政黨輪替之手段加速公理社會達成的錯誤下,歷史似乎又將改寫。目前只能期待更多的人能體會,專業的堅持與智慧有其絕對的價值,尤其是對一個像台灣這樣多元又狹小,且必須時時刻刻在世界市場保持領先的小島。

書中對中鋼從無到有、篳路藍縷的精神,與鋼鐵產業發展之介紹甚詳。另外,由書中之內容更提醒我,在過去三十年中,個人若有一些可留下的痕跡的話,中鋼創業前輩們的前瞻、無私和提攜是最讓我尊敬和感謝的,一起努力打拚的同仁們是讓我此生永遠無法忘懷的,從未被我好好照顧的家人們是讓我愧疚一生的。最後除了感謝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給我的支持之外,我要向所有對本人在中鋼期間與離開中鋼之後,給予支持與鼓勵的中鋼股東、客戶、朋友,以及許許多多素不相識的社會各界人士表達我的感念,大家珍重。(摘自《鋼鐵風雲:王鍾渝的中鋼歲月》一書自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