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之後,一連串的「藥品回收」事件,重創了杏輝醫藥集團40年的老牌藥廠形象。昨天(29日)在杏輝法說會上,董座李志文在事件後首度露面,說明如何用三大改革讓杏輝步上正軌!
老字號藥廠「杏輝」度過不平靜的2020年!先是9月13日遭爆出,有6款藥品效期主成分過低,必須全面回收;九天後,同樣因為藥效不足的問題,14款藥品再次依法下架。
10月7日的記者會上,高層表示尚有3款藥品需要停止出貨。當時,杏輝總經理白友烺還率高層向民眾鞠躬道歉,並承諾外界所有遭下架產品,不限批號、不限規格皆可接受回收。
然而,令外界好奇的是,在這場公關危機中,從未現身幕前的杏輝集團董事長李志文,究竟在想些什麼?
昨日(12/29)法說會上,杏輝集團董事長李志文終於現身,這是他自今年八月胰臟新藥期中分析發布會以來,首度現身媒體面前。
「兩個月前的事件,是杏輝集團改造的契機!」法說會一開始,不等記者發問,李志文開門見山說出自己對回收藥品的總結。
集團三大改革,讓營收重回正軌
不打高空,李志文直接用數字說話。他指出,雖然在9月事件爆發以來,杏輝因藥品回收銷毀,損失了上千萬。但在改革逐步到位後,集團的營收也漸漸回到正軌。
截至今年11月為止,杏輝今年總營收已突破22億,相較去年累計總營收,年增率3.36%,更是近六年來,同期累積的最高總營收。李志文更進一步透漏:「12月的銷售狀況也都如常。」
讓杏輝能在短短三個月內,就重回穩定營收的關鍵,是李志文自事件爆發以來,快速推行的三大改革。
白友烺進一步透漏,杏輝之所以能在11月通過衛福部GMP系統查核,讓製造許可延長至民國111年,靠的就是這套系統的優化管理。「查廠人員一看藥廠系統後台數據就一目了然,我們想躲都難,」白友烺說明。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為了防止查廠再次出包,白友烺直接邀請食藥署藥物品質組的退休顧問,每個月定期來訪藥廠,定期「模擬查廠」;此外,還另外委託台灣藥物品質中心及藥劑中心協助工廠檢驗。
李志文靠著「三支箭」帶領集團度過危機,短短不到三個月便讓營收重回正軌,同時加速傳統藥廠的數位化進程,寫下2020年台灣藥品業的一大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