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常會把自己的「不成功」和「沒有背景」做連結。好像別人的成功,都是因為有後台、有背景、有資源。來自英國的Jack Petchey爵士國中都沒有畢業,但他從打雜開始,最後成為了地產大亨!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傳奇故事。
本文4大重點:1. 不認輸,讓中學都沒畢業的他當上戰機工程師。2. 努力工作,直接睡在公司等客人上門。3. 韌性十足,不停的爭取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4. 大膽,願意冒險抓住任何新機會 。
1. 不認輸,讓中學都沒畢業的他當上戰機工程師
1925年,Jack Petchey在英國倫敦一個平民家中出生。從小,Jack就知道自己的家庭並不富有。他們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公寓裡,連廁所都要和鄰居共用。週五傍晚是Jack家庭的「洗熱水澡」日,他們會將平常掛在屋外圍欄上的鐵澡盆拿到廚房,並加滿熱水。然後,他們家人就會從最年長開始輪流洗熱水澡,而最年幼的Jack每次都只好最後洗。
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Jack很小就愛上了賺錢。無論是送柴、送報、送蔬果,任何能夠賺錢的工作他都願意做。11歲那年,Jack在一家雜貨店打工,一天老闆請他將一批番茄分成兩堆,擦得發亮的那堆標價比較貴;另外沒擦的那堆就標比較低的價格。他還在猶豫為什麼要這樣做時,老闆就告訴他:
有些客人喜歡便宜貨,但也有的喜歡貴的
即使有些客人愛討價還價,所以會買比較便宜的番茄,但重視品質的人就會直接選比較貴的。這也讓年幼的Jack學會了要讓商品能夠符合不同人的需求。
由於忙著打工,Jack在學校的成績非常糟糕。再加上在那個時代大家都沒有那麼重視學歷,因此Jack在13歲那年決定要離開學校,將全部時間投入到賺錢中!但以他當時的資歷,Jack只能在一家公司負責跑腿打雜而已。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Jack因為之前曾參加過童軍(Boy Scout),因此被徵召為警察的傳令員,在空襲期間騎著腳踏車為不同警局傳遞訊息(因為空襲時電話線可能會被摧毀)。16歲那年,Jack考到了機車駕照,於是就從警局轉調到消費局擔任傳令員。
1942年,17歲的Jack知道他是逃避不了兵役的,所以自願參與皇家海軍,而且還被選參與軍官訓練。3個月後,Jack沒有通過訓練,但是,一位從伊頓公學畢業的同袍通過了。Jack覺得那位同袍不是「領導人才」,只是「學歷比較好」而已。但這次失敗也激起了Jack不服輸的鬥志。
Jack之後被轉調到艦隊航空兵(Fleet Air Arm)。由於航空兵都需要懂得數學,決定要發憤圖強的Jack人生第一次專注在學習上。結果,他不但通過了數學測驗,而且還成功的當上了士官。最後,他被指派為戰機工程師,還曾經維修過參與諾曼第登陸的戰機!
2. 努力工作,直接睡在公司等客人上門
二戰結束後,Jack回到被徵召前的公司上班。在海軍中學到的數學,讓他可以脫離了打雜的日子,加入公司的會計部。但很快的,他發現在參與過戰爭後,會計部門工作對他來說非常的沈悶。於是,他決定要參加公司的管理培訓計劃,期望之後能夠成為管理層。但這次,輪到Jack被公司主管認為他不是「領導人才」!不願服輸的Jack於是決定要離開公司,去闖一番事業證明自己的能力。
失業的Jack想不到要做些什麼,於是就用全部財產(60英鎊)買了一台二手車,然後開始當起計程車司機。他每天都到碼頭去等待靠岸的輪船,然後將乘客載到倫敦市區。當他漸漸的累積了一些錢,Jack馬上買了第二台車,以及租下一間店面,將事業從「開計程車」變成「開計程車行」!
為了不錯過任何生意,Jack的計程車行24小時營業,而他就睡在櫃台後面。任何客人只要進來搖鈴,他馬上就跳起來載客。就算是在Jack結婚的那天,他和太太也只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回到公司繼續賺錢!
因為Jack的拼勁,他的計程車行越做越大。到了1952年,Jack發現他車行裡的車很常故障,而主要原因是這些原本都是二手車。為了要提供更好的服務與節省維護費用,Jack決定將所有的車都賣掉,並購入全新的福特Consul系列汽車(英國有一段時期的警車也採用福特Consul)。
這時Jack遇到一位想要將他的二手車賣給Jack的客人。但由於Jack已經開始在用新車接客,所以不再需要買入二手車。但本著服務客人的精神,Jack答應讓他將車停在車行前,由Jack為他販賣。沒想到,很快的就有人將車買走!而Jack也忽然發現,賣車比開計程車好賺多了!
3. 韌性十足,不停的爭取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發現賣車更好賺之後,Jack開始收購二手車來賣。很快的,他發現他賣車的速度,遠高於他能夠展示車的空間。為了要讓二手車買賣成長,他開始租下更大的空間,好讓他可以買入更多的二手車。
賣車雖然好賺,但它也有不同的問題需要依靠強大的韌性解決。有一次Jack將一台很酷炫,擁有玻璃纖維車體的跑車賣給了一位客戶。但那位客戶付了頭期款後就沒有繼續付錢了。於是,Jack在一天晚上就跑到客戶家的前院,將停在那裡的跑車開回他公司。
兩天後的早上,Jack回到公司上班時發現那台跑車消失了。原來客戶發現車子被Jack偷偷開走後,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半夜去到Jack公司的前院,將跑車開回家。
當天晚上Jack再次去到客戶家,又將跑車開回了公司。這次,他沒有將車停在前院,而是停在後院,並用其他車堵住跑車的出路。Jack心想,這次一定萬無一失了!誰知道在那天深夜,發現跑車又不見了的客戶,帶了一批朋友去到Jack的公司,直接將很輕的玻璃纖維跑車抬出來。而這次,為了避免Jack再次將車開走,他將跑車藏了起來。
Jack發現他找不到那台跑車後,決定不放棄。他一有空就到客戶家附近晃晃,在三週後,他總算又看到那台跑車停在客戶前院!於是,Jack不但將跑車開走,還直接將它停到上了鎖的車庫內!
第二天早上,Jack回到公司時,就發現那位客戶手上拿著斧頭在等他。客戶不停的揮舞著武器,並威脅Jack如果他得不到跑車,就會對Jack不利。但Jack沒有退縮,最後,這位客戶只好乖乖的付清餘款,而Jack也馬上的將跑車歸還給他。
除了處理客戶的問題,Jack還是覺得只要他有更多的空間,他就能夠賣更多的車!於是,這讓他決定要自己買地來蓋汽車展示間。
4. 大膽,願意冒險抓住任何新機會
為了要賣更多的車,Jack開始進入房地產事業。他在倫敦的East Ham買了一塊地,建了一間可以容納50台車的展示間。並且在展示間樓上蓋了21間公寓,另外還在展示間前為他的持續擴張的車隊建了一間加油站!
但讓Jack真正感受到房地產威力的,是當他以20萬5000英鎊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將生意收掉然後以35萬1000英鎊賣出那家公司的大樓!Jack馬上發現原來賣房又比賣車好賺多了!於是,他開始花更多的精力在房地產上。
1974年,英國陷入金融衰退,導致銀行的利率高漲,進而讓房地產的價格崩盤。由於Jack向銀行借了很多錢,所以被要求賤價出售一些房產來還清他的債務。Jack非常沮喪,他知道所擁有的房產總值比債務多,但卻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來還債。就算他決定賣掉一些房產,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也不會得到太多的錢,反而會導致他接下來要宣告破產!
於是,當銀行打電話給Jack,和他約定時間簽約好讓銀行可以拍賣他的房產時,他堅決不肯答應。雙方在電話中激烈的辯論了很久,最後,銀行經理發現無法戰勝Jack的堅持,於是只好和他討論其他財務重組計劃,讓Jack有機會撐過難關。
而Jack在房地產上最滿意的投資,是他在葡萄牙南部Algarve區蓋的Praia da Oura Apartment自助式公寓。當時,Jack聽說有一位先生有很多在Praia da Oura的土地想要出售。於是,Jack就和一些商業夥伴一起飛到那裡實地參訪。
當Jack站在位於Praia da Oura的懸崖上俯瞰大西洋,他馬上知道這可以發展成一個度假勝地。他甚至可以想像千千萬萬的遊客,會被他眼前的美景征服!於是,他花了四天和律師討論出一份買賣合約。雖然他非常有信心,但是在簽約前的一剎那,他還是覺得心裡不踏實,畢竟這是一筆不小的錢而那塊土地當時完全沒有發展。
最後,他「抓緊機會」的性格戰勝了心中的不安,毅然的在合約上簽字。當時,所有人都認為他一定是神經病才會付那麼多錢去買這些土地。但多年以後,每個人都認為他眼光獨到!
他不但將Praia da Oura變成了觀光天堂,而去還將「時權」(Timeshare) 的概念發揚光大。Jack在Praia da Oura Apartment建立的公寓以「時權」的方式經營。擁有時權的人,在一定的時限內,可以住在公寓裡,而這些時權可以轉賣。1982年,他更將這個經營模式帶入美國。
今天Jack的 Petchey Holdings集團每年可以獲得約900萬英鎊(約新台幣3.4億)的盈利。而這些錢大部份都用來支撐Jack至今最大的成就: the Jack Petchey Foundation。這個基金會的目的是為了藉由各種項目,來協助倫敦和艾塞克斯地區 (Essex) 的年輕人,讓他們有機會發揮所長。
從1999年開始,Jack的基金會已提撥了1.33億英鎊(約新台幣51億)資助不同的計劃。其中一項它們最常舉辦的活動就是 Jack Petchey Speak Out Challenge。參與活動的年輕人將會被要求在同學、老師及家長面前演說。
而今年95歲的Jack依然堅持每天都要到基金會上班。回顧他一生的成就,他覺得很多人認為他很幸運(Lucky),但他只是很大膽(Plucky)而已。因為成功與否,都在於你是否有勇氣去做決定和抓住機會!
參考資料:
2. ‘I was standing at the wrong end of a machine gun’
4. ‘If you think you can, you can’ – The Jack Petchey Story
文/戴羽
(原文刊載於《創新拿鐵》;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