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700位精英齊聚 共商疫後永續之道

2020第18屆遠見高峰會精采紀實

劉宗翰
user

劉宗翰

2020-11-21

瀏覽數 35,800+

今年雖受疫情衝擊,第18屆遠見高峰會仍突破重圍如期舉行,打造出33場知識饗宴。張智傑攝
今年雖受疫情衝擊,第18屆遠見高峰會仍突破重圍如期舉行,打造出33場知識饗宴。張智傑攝

本文出自 2020 / 12月號雜誌 2021 K型經濟復甦來了

一場世紀瘟疫刮起巨浪,迫使世界面臨未知變局。台灣史上最悠久、規格最高的華人國際型年會——遠見高峰會,今年突破疫情與國界的限制,邀集各領域精英齊聚台北,為期兩天的大會中,眾人打造出33場知識饗宴,一同探討後疫情時代,解封重啟、轉型求生、再創巔峰之道。

困頓難安的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疫後的新世界,將會擺渡到何處?

18年前,面對全球化衝擊與區域經濟崛起,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暨董事長高希均登高一呼,首創遠見高峰會,成就台灣歷史最悠久、規格最高的華人國際型年會。今年雖受疫情衝擊,第18屆遠見高峰會仍突破重圍,如期在11月5日、6日舉行,兩天會議中,邀請來自台灣、大陸、澳門、美國、泰國、馬來西亞、以色列等七個國家與地區共65位各界領袖,擔任演講及與談嘉賓,進行13場專題演講、8場觀點分享、12場專題論壇,打造出33場知識饗宴。

亮點1〉「6+1都」卡司超強

本屆高峰會最大亮點,是邀請到「6+1都」的超強陣容,包含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鄭文燦、台中市長盧秀燕、台南市長黃偉哲、高雄市長陳其邁均到場;剛奪下2020《遠見》縣市總體競爭力第一名的新竹市,五星級市長林智堅也獲邀出席演講,一同分享對城市的規劃及遠景。

台灣政壇新生代政治明星共赴盛會,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在會中打趣地說,「這七位很可能是下一屆或下下屆的總統候選人,甚至當選人!」

亮點2〉海外精英突圍赴會

此外,遠見高峰會向來瞄準熱門話題,講者皆為該領域中舉足輕重的華人意見領袖,可惜今年遭逢疫情的襲擊,多數海外講者無法如願抵台。

難得的是,橡子園顧問董事長陳五福、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長劉宇環、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政策成果暨預防中心主任王智弘、永信東南亞控股董事長李芳信等各界領袖,仍專程自海外搭機來台,進行跨領域、跨國際交流,精神可佩。

亮點3〉國際大師視訊開講

同樣受限於疫情,身在國外的大師們仍心繫本屆高峰會,包含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新銳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亞倫.戴蒙德愛滋病研究中心創始人何大一、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紛紛透過視訊與影片,與台灣現場連線,傳遞知識精華。

由於峰會期間,適逢美國總統大選開票的關鍵時刻,大師們對大選情勢的剖析,成為全場亮點。至於新冠疫情、AI人工智慧……也為熱議焦點。

受限於疫情,本屆遠見高峰會突破國界限制,旅美國際大師傅 高義特別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透過Live 即時連線,進行意見交流。蘇義傑攝

受限於疫情,本屆遠見高峰會突破國界限制,旅美國際大師傅 高義特別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透過Live 即時連線,進行意見交流。蘇義傑攝

亮點4〉盤點疫後再起解方

本屆高峰會主題為「裂解與再融合 疫後新世界」,從政治、產業、經濟、教育、城市、醫療等角度,探討各產業在病毒肆虐後,如何解封重啟、轉型求生之道。

飯店業堪稱是這波疫情的「重災戶」,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便在「抗疫之路 從困境到永續」論壇中,分享心路歷程。

沈方正評估,明年整體飯店業業績僅能恢復至疫前的三成,即便2022年,也只能恢復到六成。他認為,業者勢必要苦思應變。例如住宿是否要轉往銀髮住宅市場?如何讓環境更友善?還有菜單開發、服務照顧等問題,都要重新盤點。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飯店員工方面,也可朝向「服務輸出」。他舉例,美國希爾頓飯店就派員工到沃爾瑪上班,台灣的飯店可思考能否包下其他公司的櫃台服務專案,成為新商業模式。

疫情帶來遠距教學需求,顛覆教育模式,加上108課綱上路,學校、老師、學生,該如何迎接未來挑戰?在「未來教育.未來大學」論壇中,國內推動創新教育與翻轉學習的知名學者、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葉丙成指出,台灣最大的教育問題,不是老師教得好不好,而是學生一開始就選擇錯誤。

他認為,大學必須先轉變,好好專注於國教端怎麼教學生,並由大學出手幫助高中,讓學生進到大學科系時,都能選到自己有興趣的學門。透過開放更多選修課,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摸索自我、理解科系,選擇想要的未來。否則最終孩子只會變成「無動力世代」。

後疫情時代,跨域結合AI、資通訊的大健康產業更成顯學,面對這個轉型時刻,台灣如何掌握契機?在「大健康產業,生醫與科技新藍海」論壇中,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政策成果暨預防中心主任王智弘提出兩點建議。

首先,台灣要有練兵機會,防疫表現固然值得嘉許,但生技業卻面臨「無病體可用」窘境,導致台灣開發疫苗進度落後。他建議,必須盡快開啟與各國的合作。東南亞疫情比台灣嚴峻,台灣可透過向東南亞各國尋求病體,以避免國內生技業再次遇到病體不足的問題。

第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崛起,科技與醫療整合趨勢不可抵擋,王智弘指出,在推廣醫療科技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弱勢。罕見疾病、偏鄉、貧窮家庭,都是公民社會要努力照顧的對象。

在全球面臨疫情衝擊的同時,台灣近年來也努力挖掘在地奮起的力量,讓「地方創生」亦成峰會探討重點。政務委員唐鳳在「社會創新 地方創生新生命力」論壇中,便提出重塑地方活力的看法。

唐鳳建議,推動地方共生,可參考政府建立的社會新平台,提供資源和工具。她指出,三年前有位高中生王宣茹到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結合網路社團「不塑之客」,促成「全國漸進式禁止使用免洗餐具」一案跨過連署門檻,成功推動政府的減塑政策。

「雖然孩子還沒有投票權,但靠個人的力量和創新點子,就成功引發了社會創新,甚至影響政府的政策走向。」她說。

唐鳳進一步舉了總統盃「黑客松」競賽的例子。新創團隊「奉茶」自製本土版的免費取水地圖,不僅發揚台灣自古以來的無私分享文化,還結合許多具備共同願景的環保團體,發揮一傳十、十傳百的影響力,令人感動不已。

本次高峰會特設第一屆「君子經濟學家獎」,頒給台灣大學前校長孫震(右),並邀請外交部前部長錢復(左)擔任贈獎貴賓。張智傑攝

本次高峰會特設第一屆「君子經濟學家獎」,頒給台灣大學前校長孫震(右),並邀請外交部前部長錢復(左)擔任贈獎貴賓。張智傑攝

亮點5〉華人之光共享榮耀

世界經濟受到疫情重創,如何重整世界秩序,遠見高峰會中也提出解答。高希均認為,文明與社會進步仰賴「君子」及「君子風範」的普及,故遠見高峰會從2016年起連頒三屆「君子企業家獎」,2019年頒贈「君子科學家獎」,今年則頒贈「君子經濟學家獎」給台灣大學前校長孫震。

遠見高峰會閉幕式,特邀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演說,並與獲贈三大獎的四位華人之光合影。

「遠見終身成就獎」得主之一為建築師潘冀,曾獲第19屆國家文藝獎,是首位榮膺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的台灣建築師,受儒家精神影響,重視建築與環境和諧共存,累積近百件作品獲獎,為一代建築名師。另一位得主劉宇環在1983年率先將創投引入台灣,他對創投的獨到見解被奉為「劉氏標準」,縱橫創投界40年,精準眼光始終引領趨勢。

「遠見傑出領袖獎」則由10月初甫拿下2020年HBR台灣CEO 100強的大成集團董事長韓家宇贏得殊榮。接班19年,他重視現代化管理,將大成打造為六大產品線一條龍生產的農畜及食品龍頭,獲利屢創新高,領導實力卓越。

「遠見青年傑出創業獎」則頒給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在他的努力下,南投竹山成為華人社會地方創生的示範重鎮。

綜觀本屆遠見高峰會,不僅創下許多「史上之最」,也由65位講者分享思想結晶,引領所有人迎戰疫後新世界。眾人期盼明年疫情散去,相約再聚首,一同共享知識、分享經驗、共創未來!
王力行(左起)、韓家宇、潘冀、高希均、劉宇環、張善政、何培鈞,在閉幕典禮中共享遠見高峰會榮耀。張智傑攝

王力行(左起)、韓家宇、潘冀、高希均、劉宇環、張善政、何培鈞,在閉幕典禮中共享遠見高峰會榮耀。張智傑攝

延伸閱讀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數位專題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近年「海線五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和大肚迅速崛起,能源、高科技、金融業紛紛進駐,龐大投資額正湧向海線城市,市府的「富市臺中」計畫,大力招商,讓海線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新廊帶。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