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胡錦濤能否順利接班

張玉文
user

張玉文

2002-06-01

瀏覽數 17,400+

胡錦濤能否順利接班
 

本文出自 2002 / 6月號雜誌 第192期遠見雜誌

4月底,美國敞開大門接待首度往訪的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除了未獲邀赴白宮晚宴之外,胡錦濤受到的待遇幾乎相當於外國元首訪美的規格。他與美國總統布希在5月1日的會面,被《紐約時報》形容為「友善的會面」。

走過去年中美軍機相撞造成兩國關係的低迷冷淡,胡錦濤訪美受到極大關注。胡錦濤在短短一、兩天之內,就會見了許多重量級人物,包括美國總統、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國會議員、世界銀行總裁等,可見他所受到的重視。

大家都想見見胡錦濤,因為他被外界視為中國下一任國家領導人的最熱門人選。一般預料,胡錦濤可望在今年秋天接下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一職,明年扶正為國家主席,接江澤民的班。對於將出掌全球人口最多(也因此有潛力成為全球最大市場)、軍隊規模最大的國家的領導人,外界自然充滿了好奇,身為世界強權的美國,自然也要及早與他建立關係。

美國雖然和中國在政治和軍事上利益並不一致,布希也早已將中國定位為「策略性的競爭對手」,但是在經濟上,中國對美國卻極為重要,反之亦然。英國《金融時報》就指出,美中關係真正的內涵在於商業。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金額達1030億美元,單是Wal-Mart(威瑪百貨)一家公司在中國採購的金額,就高達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的1%。

高科技產業更是中國和美國各取所需的領域。5月3日,胡錦濤結束訪美行程前順道前往矽谷,造訪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龍頭Intel(英特爾公司),這次訪問是中國政府主動要求的。英特爾董事長葛洛夫(A. Grove)和執行長貝瑞特(C. Barrett)告訴來訪的胡錦濤,中國對於英特爾具有策略性的重要性。胡錦濤則對葛洛夫和貝瑞特說,科技對中國的經濟成長有策略性的重要性。

英特爾的主管指出,過去五年,中國一直是英特爾在亞太地區成長最快的市場,目前亞太地區占英特爾總營收約三成。英特爾發言人穆洛易(C. Mulloy)則表示,過去五年間,英特爾在中國投資了約5億美元,在中國設有兩座半導體封裝測試工廠,在北京和上海也設有研發中心。

胡錦濤首度亮相

外界對胡錦濤的好奇,更因為他向來作風低調,外界對他瞭解甚少。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指出,在共產中國的政治接班史上,很少有國家領導人的接班人像胡錦濤這樣不為外界所熟悉,簡直像謎一樣。

在共產中國,過去不乏各方看好的熱門人選卻未能順利攀上權力頂峰的例子,甚至有些下場淒慘,例如劉少奇、林彪、胡耀邦等人,因此權力地位尚未完全穩固的胡錦濤保持低調,是很合理的。胡錦濤謹守分際,謹言慎行,《紐約時報》形容,他從未搶過上司的風頭,也從未說過片語隻字可以讓敵人利用來詆毀他。

外界對胡錦濤的瞭解太少,因此,他去年首度訪問歐洲,今年首度訪美,被視為「亮相之旅」。美國各大媒體都忙著為「胡錦濤是誰?」找答案。

見過謎樣的胡錦濤的外國人不多,美國知名的中國專家、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 Vogel)是其中之一。傅高義表示,見過胡錦濤的人都會留下良好的印象,他談話不必準備草稿,資訊豐富,記憶力驚人,對於中國面臨的主要議題都相當了解,也有自己的見解,而且他的個性平易近人。

《紐約時報》也引述見過胡錦濤的人所說,他實事求是,很有自信。

今年底將滿六十歲的胡錦濤,是中國第四代領導人。他與之前的領導人不同之處在於,他來不及參與中國共產黨建黨、建國的過程,沒有寸功。

而胡錦濤成長、求學的年代正逢毛澤東掌權下最動盪的時期,包括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四人幫等。文化大革命時,整個中國的教育體系幾乎癱瘓,胡錦濤幸運地成為當時受過完整四年大學教育的最後一屆學生。1965年他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之後被下放到偏遠的甘肅省去工作。

政、經、社會問題有待解決

胡錦濤如果順利接班,面對的問題將很棘手。過去中共採取「經濟鬆、政治緊」的做法,一手嚴控政治,一手改革經濟,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市場之一。如果胡錦濤接班,外界預期他在經濟上會延續向資本主義靠攏的改革路線;而在政治上,不少人期待他能一反過去執政者的保守作風,進行政治改革,美國《華盛頓郵報》就期許他能創造一個新的制度,讓未來他的繼位者是以全然不同於他接班的方式出線。

在經濟上,胡錦濤將接手一個經歷過多年高速成長的經濟,他是否能繼續維持高成長的動力,是個困難的挑戰。《經濟學人》引述一名北京大學的學者指出,中國現在應該準備接受較低的經濟成長率。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更棘手的是社會問題。伴隨著經濟發展而來的失業、貧富差距擴大和貪污問題日益嚴重,刺激著中國社會敏感的神經,近年來持續出現因失業、薪資問題而引發的示威活動,農民為繁重的稅賦而抗議,工人因為失業而遊行。

中國在去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失業問題一直引發各界高度關切,因為內部的經濟改革和外國企業的競爭,都可能使更多人飯碗不保。根據中國官方發表的一份有關就業及社會福利的報告,從1998年到2001年,國營企業裁員超過兩千五百萬人,其中只有一千七百萬人找到新的工作。

《經濟學人》引用一份針對五十名中國學者和官員所做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估計中國在都市地區的失業率平均超過7%,這個數字幾乎是官方公布的失業率的兩倍,而且已略超過受訪者認為的「警戒」水準。多數受訪者認為,未來兩年內,失業率還會再升高一到兩個百分點。

中國嚴重的社會問題不知何時會大規模爆發,因此,波士頓大學中國政治專家傅史密(J. Fewsmith)指出:「之前中國的重點一直放在經濟改革,現在應把重點轉向社會公平。否則,那些未因經濟發展而受惠的人該怎麼辦?」

要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不得不先面對政治問題,過去中共官方視為禁忌的政治改革、甚至共產黨的改革議題,有浮上檯面之勢。西密西根大學教授譚納(M. S. Tanner)指出:「現在有些中國人開始期待胡錦濤能夠讓中共現代化,同時領導中國真正進行過去視為禁忌的政治改革。」

胡錦濤是否有能力領導解決中國在政、經、社會面臨的這些大問題?他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和未來可能採行的做法究竟如何?一向低調且謹言慎行的胡錦濤,在權力地位未穩固的現在,不可能高調地對外宣示﹔但即使從他過去的言行來推斷,也很難定論他接班後會怎麼做。美國《新聞周刊》指出,胡錦濤的治國能力,尚不得而知。

兼具強硬作風及改革做法

《金融時報》則指出,胡錦濤過去的紀錄顯示,他有時展現強硬派的作風,有時又有改革派的做法,兩種傾向兼具。

悲觀的人認為胡錦濤不過是一個共產黨精心培育成的接班人,在大的改革上(尤其是政治改革方面)不會有異於過往的大動作。例如,胡錦濤於1988年擔任西藏的共黨書記,他到任後,積極籠絡西藏宗教領袖班禪喇嘛,向藏人示好,當時一般人認為他代表開明派的作風。但在1989年3月,支持藏獨人士公開遊行,中共採取鎮壓手段,兩天後北京政府宣布戒嚴,這段經歷成為胡錦濤強硬派立場的佐證。

相反地,對胡錦濤和中國樂觀的人,則認為他是支持改革的開明派。《經濟學人》指出,目前在中國,有兩處擁有許多自由派思想的人,那就是共產黨青年聯盟和中央黨校,胡錦濤在共產黨青年聯盟任職過很長時間,目前也兼任中央黨校的校長。

接班人的兩難

在胡錦濤以施政的實際作為來證明他究竟是什麼樣的領導人之前,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鞏固他的權力地位,順利接班,否則一切都不重要了。胡錦濤過去的資歷可說是一帆風順,幾乎所有他擔任過的職務,他都是最年輕就擔任那個職位的人,例如,他四十二歲時成為歷來最年輕的貴州省委書記,1992年成為最年輕的政治局常委(總共七名),而且是當年鄧小平欽點的第四代領導人中的明日之星。

胡錦濤的能力和謹慎的作風,使得他獲得各派大老的認可,所以能平步青雲。「胡錦濤最主要的資產,就是他能夠左右逢源,獲得不同立場和派系的大老們支持,即使這些大老們彼此正鬥得你死我活,他照樣能升官,」譚納說。

但是要談接班,面對的權力生態就比過去複雜得多。一般認為,胡錦濤在軍事、外交、經濟等領域的經驗不足,是他最大的弱點。而且,他還必須善處舊勢力,以免接班不順,或是接班後仍受大老掣肘。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胡錦濤訪美時展現的謹慎態度,顯示他的接班地位並未完全穩固。

胡錦濤目前面臨典型的「接班人的兩難」:一方面培植自己的人馬,為接班後布局,但又不能影響到支持他的現任大老們的勢力,以免遭到反撲。綜合《時代》雜誌和《經濟學人》的報導,江澤民、朱鎔基、李鵬等現在檯面上的權力人物都打算「退而不休」,目前都積極安排自己的人馬出任重要職位,以便在卸任後保有實質的影響力。

無論胡錦濤是否能像過去升官如坐直升機般,順利成為中國下一代的領導人,也無論誰將接江澤民的班,中國下一代的領導人面對的挑戰勢必嚴苛於過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