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何必再找工作?一個觀念告訴你為何要「找收入」!

既然終歸要找收入,何不趁早!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1-09

瀏覽數 99,10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人生上半場,找工作是一個選項;到了人生下半場,找收入是必走的一條路。既然終歸要找收入,何不趁早!(本文摘自《失業教我們的事》一書,作者為洪雪珍,以下為摘文。) 

每個月初,我都有一件例行任務,盯催數百名進階班學生的斜槓進度。這天是8月1日,10幾個群組像青蛙跳水般,噗通噗通地跳上跳下,學生一個個浮出水面,張貼出一大串下班後做斜槓的工作進度。看著斐然的成績,還在替他們高興的當下,不到一小時之內,居然跳出四個人都報告了同一個消息:

「我離職了。」

三個主動離職,一個被資遣。怎麼會?2020年6月之後,打開電視,看到的新聞畫面盡是風景區人擠人,飯店訂房額滿,餐廳大排長龍...標題無不表達出「景氣報復性的反彈」。但是關上電視,打開手機,在Line看到的卻是相反的現象,疫情之後比疫情期間離職人數還多,彷彿是一種秋後算帳的報復性失業。

人性不愛工作

我一時迷惘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到底哪個才是事實?還好,學生們因為學了斜槓,或是做了斜槓,沒見到驚慌失措的,反而各個一副胸有成竹、老神在在的模樣,令人心安不少。比起我兩年前被失業,他們比我更快進入狀況,顯然是「訓練有素」的結果。這些學生第一次來上斜槓基礎班時,我第一句話就告訴他們,未來三小時的課程都環繞著一個核心概念。他們接受了,才繼續報名進階課,這個概念是──「找工作不如找收入。」

一句大白話,完全解釋「零工經濟」的精髓。這句話不是我發明的,而是在失業期間,去上就業服務站安排的課程時,聽到一位講師說的。當下腦袋像被雷劈到似的,我跟自己說,對,就是這個概念!於是借用至今,不斷宣揚。

三寶爸年逾40,而三個孩子都還小,家計負擔沉重,很想換工作,但是憂心不僅要面對更高的生涯風險,還可能陷家庭於更大的不安之中,非常猶豫。為了尋求解答,來上我的課,並聽進這句話,朝著找收入的方向發展。後來一直慶幸做了正確的選擇,覺得受益很大,便推薦同事夫妻一起來上我的課。

我之所以對這句話深表贊同,是因為我懂得上班族的心。除了少數人熱愛工作、追求自我實現外,多數人認為工作是辛苦的,要不然怎麼會經常聽到有人說,如果中了樂透,他一定馬上離職。可見得多數人工作無非是為了賺錢謀生,一旦失業,害怕的不是失去工作,而是失去收入。因此重要的不是工作,而是收入;要做的事不是找工作,而是找收入。

台灣人太早退休

再來,我想如果大家知道一個統計數字,就不會對找工作如此執著不悔。每次上課我都會問在座的學員,台灣人平均在幾歲退休?無一例外,大家都會眾口一聲說:

「65歲!」

這個答案,顯示上班族對就業市場的真相有一定程度的隔閡。怎麼說?歷年來每年統計出來的退休年齡增長幅度大都落在0.2至0.3歲,2016年官方統計是58.6歲,隔年2017年跳升到61.3歲,為什麼突然出現2.7歲這麼大的升幅?原因是政府修改退休年齡的定義,從「離開組織的年齡」改成「領取勞保年金的年齡」,而2017年可以領取勞保年金的年齡恰好是61歲。我再問學員:

「這兩者是一樣的嗎?」

他們都搖頭說不一樣。一般上班族明白領勞保年金的年齡不等同於退休,那麼政府為什麼要動手修改退休年齡?原因只有一個,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人太早退休,不符合時代潮流,韓國大約73歲,日本則在70歲。超過65歲以上繼續工作,韓國有44%,日本超過1/3。這樣的「國恥」透露什麼訊息?只有一個:

台灣就業市場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

但是政府似乎無感……有一次我去聽一場官方舉辦的銀髮族就業論壇,一名科長上台報告自己單位做的調查,說結果顯示企業端都很有誠意繼續雇用中年人,但是員工端顯然想早點退休,以致台灣的退休年齡比其他國家來得早。一聽,我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心想他是主管單位,哪家企業會告訴他實話,是他們逼員工提早退休?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延伸閱讀│人生財富時鐘有4個重要階段:做對「這2件事」比賺錢更重要

取自Pexels

取自Pexels

既然事實如此,我們就要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先假設自己會在60歲左右被逼退休,接著再看向生命的終點:自己的壽命。目前台灣平均壽命在80歲出頭,而今年呱呱落地的嬰兒預計可以活到105歲,你認為自己會活到幾歲?以我為例,父母都年近90,自估活到100歲,養老金至少準備到100歲。

誰給你工作?

再來看不工作的餘命有多長。台灣目前是20年,日本是13年,活到100歲的台灣人如果存款不足,恐怕要工作到78歲。我每次講到這裡,台下的學員都驚嚇到說不出話來,禁不住懷疑人生,心想有需要這麼老歹命嗎?可是到日本或韓國旅行,你一定注意到多的是老年人在工作,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

下個問題來了,假使60歲被退休,要怎麼找工作?我想45歲被迫離職的中年人,多半充分感受到工作難找,而且像流沙一樣,一路往下找,更遑論60歲!一路算下來,我們不得不認清現實,後面至少有10至20年的生涯,完全想像不出來有哪個老闆會給我們工作,因此自己找收入是一條必走的路。

經常有年輕人在網路上留言說我恐嚇大家,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說,「事實」是無法改變的事,不要為它們傷腦筋或不快樂,因為它們屬於過去;但是「問題」屬於未來,是可以改變及解決的事。我也一直相信,真正對人生負責的人是看清事實,解決問題,不是否認事實,以為是眼睛業障所致。

我的斜槓班學生,他們不僅明白「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而且身體力行,除了上班工作外,下班還做斜槓,另外他們也學習各種投資工具,有人做股票,有人定期定額買ETF,有人做包租婆,有人買賣不動產,有人合夥做餐飲,有人插股公司經營……這些都是找收入的管道。

而且找收入的目的,不是賺取一次性收入,而是建立一個自動化、持續化賺錢的系統。有別於上班要花八小時、或兼職要花二到三小時賺「時間財」,在建立系統以後,「事業財」不受時間與地點的拘束,像打開水龍頭,錢一直流出來。講一個誇張的例子,我有個學生有13間房子出租,來學習斜槓是想要快速增加為30間房子,我問他原因,他說:

「這樣我就有能力請人來打理一切,我不需要做任何事。」

不必工作,就有錢進來,是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不過跟找工作一樣,找收入也必須培養技能,耕耘一段時間,經歷過嘗試錯誤、不斷滾動式修正的過程,才能開花結果。那麼什麼年紀該開始找收入?不少人都等到人生步入下滑期才起步,未免嫌晚了些。所以我開出來的時間表仍是「趁早」,今天永遠比明天來得及。

終須一戰,趁早吧!

我有一位學生在日商任職20多年,位居高階,不幸被失業,到處求職碰壁,經人推薦來上我的課,幾個月後找到工作,以下是他在群組的留言:

「身為一名中高齡失業的大叔,面對著家庭生活、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打擊,只能勇敢面對迎擊。經年抓不著單槓,更不用說是斜槓。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狀況之下,每天媒體充斥著負面的新聞,被迫停業、被減薪、被裁員、被放無薪假,許多『被』的負面能量占滿新聞版面。因此今天的進度報告,我打算來點正能量的,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被錄用』了,5月初復工,重新回到久違的、熟悉又陌生的職場。過去長久職場麻痺的我,不會再度輕易地陷入『養,套,殺』的陷阱,爭取自己的第二度人生,取回主導權。穩住單槓,重起斜槓!」

面對人生的起伏,我們就是認清事實,解決問題。人生上半場,找工作是一個選項;到了人生下半場,找收入是必走的一條路。既然終歸要找收入,何不趁早!想要少奮鬥十年,或是想提早退休,不想要老來還在求職碰壁,都得加入「時間因素」,掌握愛因斯坦說的第八大奇蹟「複利效應」,時間就會幫我們慢慢致富。全球股神巴菲特提出著名的「雪球理論」,說的也就是「趁早」的道理,他說:

「人生就像滾雪球,你只要找到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延伸閱讀│資深老鳥教我的人生真相!陳重銘:有能力選擇才是真自由

《失業教我們的事》一書,洪雪珍著,商周出版。

《失業教我們的事》一書,洪雪珍著,商周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