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重溫情義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2-05-01

瀏覽數 27,650+

重溫情義
 

本文出自 2002 / 5月號雜誌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如何打造千億資訊王國

在被遺忘的年代,情義是什麼?

當三十年前的窮小子,個個翻身為百億大富翁時,廣達電腦林百里、英業達集團董事長葉國一、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廣達電腦總經理梁次震、益世達科技董事長江英村,開始尋找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一個十八年前就消失的公司,一個月前,報紙上出現斗大的「尋找三愛人」。尋人者是林百里,是溫世仁,是葉國一,是江英村。「在美國看到媒體時,我不敢相信,三愛兩個字,竟然還會再出現在我眼前,」三愛前董事長高琮富說。

尋找三愛人

跟這些億萬富翁比起來,高琮富是失意人。十八年前,因為投資音響策略錯誤,結束三愛,避走美國,十八年來自我封閉,但當百萬富豪林百里趨前擁抱這個幾乎跟他同時代的老董事長時,高琮富感動地說,「我要重新再站起來。」

三十年後,林百里、溫世仁在尋找什麼?

命運的安排,就是這樣開始。三愛電子1972年成立,隸屬三德集團,是本土電算機第一大廠,高琮富為董事長,林百里等人都是當時三愛的創業元老,林百里在三愛的員工編號002。「三十年前的4月8日,我們在中山北路二段71號舉行第一次募股會議,」當時的財務經理葉國一清楚地記得。

當年,林百里只有二十三歲,三十年後,在三愛OB(old bone老骨頭)尋人會上,他激動地抱著高琮富。「對我來說,三愛就像是我的初戀,」林百里說。

十七歲從香港來台灣,如果沒有三愛,林百里會回香港,到現在可能只是香港一個小小的工程師;但是因為三愛,林百里不但在台灣一待三十六年,而且網路調查,林百里不但成為台灣大富豪排行第二名,還是台灣的繳稅冠軍。梁次震財富排名第十二,葉國一排名二十一,溫世仁排名三十一名。

走過大江南北,為什麼回頭尋找年輕時小小的根源?草創之初,在三德建設的工寮裡,擠了一百五十人,「吃飯時,我的背貼著後面員工的背,他的汗流在我的身上,」當年編號001的廠長溫世仁,至今難忘那段汗水交融的革命情感。

當時溫世仁是六人團隊的大哥,心胸大,塊頭大;林百里個頭小,但卻是三愛的總工程師,是三愛的技術智庫,兩人就像「勞萊與哈台」。

兩人出國,坐經濟艙,「他坐一個半位子,我坐半個;他睡一張床,我就巴著床沿睡,」在三愛OB會中,平日沈默的林百里,突然變成最high的冷面笑匠。

不過至今林百里最感謝溫世仁的鼾聲,讓他夜裡睡不著覺,努力加班;而大個頭的溫世仁,睡在放IC的金庫旁,也讓林百里可以安心。

無中生有改變命運

事實上,林百里與溫世仁從研發台灣第一台迷你電腦開始,就是革命伙伴,後來林百里成立廣達,已經成立英業達的葉國一及溫世仁,同樣也是廣達的大股東。

溫世仁說,當時如果不是林百里「無中生有」,「他打開了計算機,也打開我們所有人的命運。」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這段命運,交互了三十年,也交叉出富人與貧戶不同的命運。比林百里及溫世仁早出社會十年的葉國一說,「沒人知道當時我們家是政府登記有案的貧戶。」

而溫世仁的父親開水電行,當時都承包三德集團高家興建的大樓水電工程。

平常鮮少露面的葉國一,同時慶生,在三愛OB會上,情緒是興奮更是激動,「成立三愛OB會,就是要找回當年無私無我的工作精神。」

林百里、溫世仁、葉國一懷念三愛,不如說更懷念當時的台灣。

最近8吋晶圓廠登陸,讓政府與民間企業關係一度緊張,而筆記型電腦龍頭的廣達,最近也因為快速登陸,有人點名批評林百里。三愛幫跳出來,除了緬懷兄弟仁義,更觸景三十年前政府與企業的情義。

溫世仁在感恩會上,特別感謝三十年前的官員,二十四歲當上廠長的他,道出一段故事。當時三愛要申請五年免稅,工業局派了兩位官員來,「走的時候,我伸出手去謝謝,二位伯伯(指工業局的官員)卻摸摸我的頭,叫我好好幹。」

當時台灣只有RCA、艾德蒙等外商企業,台大電機系的精英大半都選擇出國。三愛幫的林百里與溫世仁,因為家窮沒能出國,卻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我們是台灣自己的資金,台灣的技術,創造百分之百的台灣公司,」林百里很驕傲地說三愛創業模式,就是台灣的精神。

今日台灣的年輕人仍然能持續他們當時的創業精神,繼續再造台灣的經濟奇蹟嗎?

曠野開路終將美夢成真

三愛模式,讓沒有資金,沒有背景,甚或名列貧戶的年輕人美夢成真,而且開枝散葉後,營業規模直逼3000億元。「當時政府給我們很多輔導,好像老師教學生一樣,」林百里說。這樣的情義,也讓在場觀禮的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祕書長黎昌意,數度哽咽。

三愛精神是什麼?「我們要告訴年輕人的是,過去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靠信心與努力,大家創業不計個人利害,大我永遠放第一,」葉國一說。

三愛OB會成立,說明昔日創業伙伴分手,各自獨立,彼此卻仍是互相提攜的人生伙伴。「江湖無隔夜仇,」英資達總經理溫世禮說。

當年留在台灣的小伙子,現在居然變成大亨。「當時林百里及施振榮在曠野中開道路,完全看不到未來;也許因為危機感,無路可走,反而激發出一種生命的潛能,」溫世仁說。

三十年後,兩岸分工急驟變動,林百里現在又要在曠野中開路,他要「進軍大陸,壯大台灣」,但是這次冒險,仍是遍地荊棘,尤其是政府與企業能不能再見情義,還是變成情義再見?「其實我們就像小海龜一樣,去了大海,還是會回來生蛋的,」林百里說。

三十年前,三愛做計算機時,光是螺絲釘都是由日本進口;現在台灣是半導體最大出口國,但是台灣的信心卻未與日俱增。

林百里至今記得溫世仁送給他一句話,「只要你有信心,就勇往直前,不要低估自己的力量。」

三愛OB會是一種情義;三愛精神是一種創業精神,是台灣精神,「只要這種精神再重複,三愛就不只是一個故事,」林百里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