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北同志大遊行主題是「成人之美」,強調「理解並尊重他人的認同」;而在10月初,奧美集團也與板橋高中合作推出「無限制服」。究竟,無性別制服是何概念?長什麼樣?
今天(10/31)是一年一度的台北同志大遊行,在第18屆、也意味著「18歲」這個從青少年邁向成年的歲數,今年遊行主題設定為「成人之美」。
從原指「成全別人好事」,主辦單位引申為「理解並尊重他人的認同」,強調「認同是主觀的」。
藉此提倡尊重每個人「生而為人的美好」,無論什麼身分都不用感到抱歉。不管在家庭、學校或職場,都能以自己最自在的方式活著。
男學生可穿裙?「無性別制服」的新想像
其實在10月初,信義區也舉辦了一場同樣呼應「同理他人、尊重選擇」理念的別開生面走秀「PROJECT UNI-FORM 無限制服計畫」,由奧美集團攜手旅外新銳設計師Angus Chiang(江奕勳)及《Vogue》《GQ》雜誌母公司康泰納仕集團,主題是「沒有性別的制服」。
在秀台上,這些創新制服並非外界可能猜測的奇裝異服,而是帶有貴族學校學院風的外套、長褲、毛衣、襯衫、運動服,大片簡潔的白色、藍色與格紋,點綴帶有設計感的明亮紅、黃、橘、藍等小色塊。
仔細一看,可拆卸的設計,讓裙子可長可短,上衣可長袖可短袖,組在一起還可以變成一整套的「裙衫」;連帽外套可以拆解變成背心或長版風衣,每件衣服都採抽繩設計,讓衣服自由調整版型可窄可寬。
「無限制服不只沒有性別、也沒有體型、沒有年齡,」推動這次活動的奧美集團創意總監龔大中說,「制服」是最框架的代表,而「無限制服」,就是希望打破傳統認知框架,大家穿的都是同一套制服。
但在每個人身上,卻又都可以依照穿的人的自我意志去調整和搭配,而變得充滿自我而不一樣,讓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所願,也能尊重其他人的選擇。
顛覆印象,板中男裙效應促進性別平權
這個發想,源自去年5月新北市板橋高中引發的一連串「板中男裙」事件。
2019年5月,板中學生會發起「裙聚效應」,號召男生也可以穿裙子上學,校長賴春錦也欣然贊同,認為可以藉此機會教育,讓學生打破性別刻板、尊重氣質差異。
結果消息傳出,引來部分家長強烈抗議,覺得會教壞小孩,賴春錦甚至被叫去議會備詢,議員質疑校方宣導教學生穿裙子「是否合適」。最後引發軒然大波,網友到臉書粉絲團留言,不只力挺板中學生會和校長,更發動相約校慶時在校門口穿裙表達支持。
而校方對性別平權的態度堅定,一個月後更在校務會議上,正式決定放寬服儀規定,下學年起無論男生女生都可穿裙子上學。
如同板中學生會在事件時所發出聲明:「不管穿著什麼服裝,我們都要學習成為有一個有著基本尊重、同理與禮貌的人。」龔大中說,奧美會關注這件事並結合不同單位延伸為實體設計,「因為我們看見了2000年後新世代的『勇敢』,」不是為反抗而反抗,而是樂意去擁抱多元、尊重別人選擇。
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先思考「什麼是框架」?
如果說,傳統制服是抹平所有人不同的一套衣服,那未來世代的制服,該怎麼同時兼具可以凸顯學生個體又能與學校合而為一?
與奧美集團、板中學生一起規劃並設計出全系列「無性別制服」的設計師江奕勳,今年才29歲,是第一位獲選「LVMH PRIZE時尚設計大獎」的台灣設計師,也是站上巴黎男裝周舞台的台灣第一人。
在接到這個企劃的時候,他第一個想的不是「性別」,而是「如果我是一個高中生,我希望別人怎麼看我?」進而才延伸到「如果是中性,我希望我怎麼被看見?」
無限制服》讓青春可以自選無框架
「青春期會在意的框架,不是只有性別,還包括體型、外貌、穿搭等等,」江奕勳的想法裡,無限制服就是希望讓這些框架都變成「可以自選的無框架」。
江奕勳的設計下,無限制服是一套制服,也是三聯式的單品,更只有單一Size,但要透過局部抽繩拉緊或放鬆、袖子或褲腳的拆卸或扣上,就能換成另一種狀態,「把本來的形狀,復原成沒有形狀;讓制服,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就能讓無限制服,不管什麼性別、體型都可以穿。」
正如板中校長賴春錦在男裙事件爭議時,在臉書上發文所強調,放寬服儀規定不是以後板中「男生得穿裙」或「女生得穿褲」,而是透過開放自主選擇,讓大家從意識到框架,進而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