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歷史轉折點,研究所怎麼選?

最壞的時代,也可以是最好的時代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20-09-20

瀏覽數 73,600+

2020年新冠肺炎下,許多畢業生都迷茫於不確定的未來,但研究所讀與不讀,思考看短更要看長。
2020年新冠肺炎下,許多畢業生都迷茫於不確定的未來,但研究所讀與不讀,思考看短更要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21研究所指南

2020年,是一個起伏跌宕又難以預測的一年。新冠肺炎今年2月底開始於亞太區大規模爆發,導致國內產業急凍,接著風暴掃向歐美,更讓全球經濟瞬間停滯。許多企業面臨業績下滑,紛紛暫停徵才,讓今年畢業生被形容為「十年最慘新鮮人」。

3月時,台灣失業人數逼近45萬人,一個月就驟減6萬個職缺,前所未見;申請失業給付核付件數從1月的2萬5000件,2月飆升到4萬件,創下十年新高;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更被預估到8月時將超過14%。

這也讓許多人預測,今年畢業生應該會動念「既然工作難找,不如先讀研究所吧!」可望帶動今年國內研究所報考熱潮。

這個預測其來有自。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國內職缺數連續八個月下降,狂減49%,歷經15個月後,才緩慢爬回金融海嘯前的景況,前後足足兩年。當年就有許多大學畢業生選擇「躲」進研究所,兩年後拿著碩士文憑進入求職市場,反而更吃香。

今年大學畢業生面對一樣的市場環境大衰退,選擇先進入研究所,兩年後以更好的姿態迎接復甦的大環境,怎麼看,2020年都將是歷史場面重現。

從10年最慘畢業生,到業界職缺大反彈

然而這股風向,到了6月時,卻陡然改變。

104人力銀行7月初發布報告指出,新冠肺炎帶動的職缺減少,起跌點在2月,但只下跌了兩個月,跌幅達16%後,自5月起就開始反轉向上;到了7月,工作職缺數已回升到約30.8萬個,接近1月初的水準。

104人力銀行也發現,20%應屆畢業生5月就開始找工作,求職積極度創下近三年新高。隨著國內疫情趨緩,求職高峰出現在6~7月,一如往年。104人力銀行總經理黃于純表示,景氣雖有下修壓力,但求才市場不全然悲觀,軟體與網路相關產業在疫情中都逆勢增長,徵求2萬多名新鮮人。

「疫情影響不能只看短期,要看長期!」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分析,疫情對社會的衝擊,至少會延續好幾年,讀研究所若只是想避風頭,難道要躲起來兩三年嗎?

「對自己的規劃,不要因為疫情而輕易耽擱,」楊慶煜強調,與其在疫情不確定因素下,猶豫要先就業還是考研究所,更應反問自己對職涯的思考:你希望應徵到什麼職缺?這個職缺在疫情下是否有什麼新的能力要求?要獲得這些能力,要透過實做還是進修?

「仔細觀察產業趨勢,檢視哪些能力需要補上,再選擇對應的補足管道,才是要讀或不讀的正確決策,」楊慶煜提醒,最怕沒有經過思考,抱持「先躲進研究所」心態,也是白白浪費兩年!

三大脈絡,幫你看出兩年後產業趨勢

讀研究所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畢業後可以找到好工作,透過觀察未來產業可能的新機會點,就是讓自己搶占先機的有利切點。以下三大脈絡,可作為判斷依據: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1.哪些科系有機會成為「防疫熱點需求」?

當人與人因疫情被迫隔離,「遠距經濟」也成為新顯學,帶動資安、公衛與金融科技,成為防疫商機下的熱門科系。

2.哪些產業隨台灣社會的改變而興起?

《遠見》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鎖定「職缺少、成長快、薪資高」的職缺進行大數據分析,找出包含「語言治療師」「電聲工程師」「醫材工程師」等十大「高潛力產業職缺」,先一步掌握職涯新藍海。

3.傳統熱門科系哪間大學最吃香?

《遠見》也與104人力銀行獨家合作,首度公布四大熱門領域「碩士起薪最高學校」,讓你知道哪所大學的碩士文憑鍍金量最高。

當然,人生意義不在於追求世俗金錢,單純享受研究知識的樂趣,也是研究所的價值之一。《遠見》特別規劃「冷門vs.飯碗」單元,採訪兩位過來人,分享他們不追隨就業熱潮,就讀冷門研究所的內心思考。

1859年,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出版了名作《雙城記》,描述法國大革命下舊時代破滅、新世界誕生時的混亂與希望,扉頁那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更成為經典。

這句話160年後依然適用,新冠肺炎就如同革命般破壞了舊秩序,但新機會也隨之冉冉而起。站在百年一遇的歷史轉折點上,選擇研究所看短更要看長,就能讓別人眼中最壞的時代,成為手上最好的時代。

延伸閱讀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