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昨(18)日發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指出,我國今年提早二年邁入「總人口負成長時代」,主因疫情影響社會增加轉為負值;此外,我國也將在2025年提早一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預期八年後「人口紅利」將消失。
國發會預估,半世紀後,也就是2070年,我國總人口較今年的2357萬人,大幅減少三成三、或減776萬人。
其中,14歲以下幼年以及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都將「腰斬」,分別減少52%及54%;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將成長74%,增加280萬人。
國發會每二年發布未來50年人口推估數。
不過,我國人口紅利期間之所以延長,卻是因少子化使青壯年占比相對增加所致,不是件好事。
整體而言,今年「自然增加」及「總人口」同步轉呈負成長,國發會表示,雖前次預估就已預期今年自然增加負成長,但未料今年「生死落差」估達2萬人,比預期高了一倍。
此外,過去平均每年社會增加約增1萬人,今年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產生因國際移動而帶來的人口入籍,甚至遭除籍的現象增加,使社會增加不增反減。
國發會指出,前次社會增加負成長是在2003年SARS時期,減少1.2萬人,國發會預估,今年社會增加將減少1.1萬人、明年也會減少3000人,2022年後則回復正成長。
社會增加主要包括「國際遷徙」及「國人遷徙」,前者是因工作、結婚而入籍台灣的人口;後者則是國人兩年未回台而被除籍,後續回台則會復籍。
本文轉載自2020.8.19「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