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以長期思維的角度看待亞馬遜、華爾街,甚至新聞產業。但「放眼遠大未來」的思維方式,也展現在他為了征服外太空所做的努力。2003年,亞馬遜撐過網路泡沫化,股價再度走揚。既然公司不再面臨危機,年輕創業家貝佐斯認為,是時候成立一間私人火箭公司了。他在西雅圖設立辦公室,將這間新創公司命名為「藍色起源」。(本文摘自《貝佐斯經濟學》一書,以下為摘文。)
對貝佐斯而言,這不只是有錢人的閒暇嗜好。他在2017年說過:「這是一個長遠的計畫,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打造藍色起源,致力推動人類在太陽系裡建立生活。」是的,貝佐斯5天工作仍有4天專心處理亞馬遜的事務,但這位西雅圖的東尼.史塔克(Tony Stark),不到看見藍色起源成功的那天,不會認為自己真正成功了。這在某些人耳裡可能很奇怪,但他成立亞馬遜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為火箭公司提供資金。他承諾每年出售10億美元的亞馬遜股份,做為實施計畫的資金。
為何要選外太空?貝佐斯相信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地球。他認為,隨著地球人口不斷成長,有一天地球會無法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資源。所以他認為,我們必須到其他星球,去取得我們需要的礦物並建立機制,支撐地球的人口增長。他將這個構想稱為「大反轉」(great inversion)。總的來說,他希望把地球打造成住宅與輕工業區,將礦物開採和重工業統統搬到外太空。人類不只能住在地球上,還能在宇宙各地的巨大太空站生活。貝佐斯說:「在外太空,我們有數不盡的資源。太陽系可以有1兆人口生存,卻不會覺得擁擠。如果有1兆人口,就可能有1千個愛因斯坦、1千個莫札特、1千個達文西,不是很酷嗎?為了拯救地球,我們一定要前進外太空,而且要盡快這麼做。」
藍色起源早期曾經遭遇幾次不幸和挫敗——包括火箭在德州范霍恩的指揮中心上空爆炸,變成一團橘色火球——但在那之後,貝佐斯夢想中負擔得起的太空旅行,逐漸有了起色。2018年,藍色起源接下美國空軍的合約,負責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藍色起源還對外表示,他們將載著一般大眾升空,帶乘客到夠高的地方,瞧一瞧地球表面的曲率——每位乘客收費高達30萬美元。(貝佐斯說他和家人會率先踏上旅程。)2019年春天,他在華盛頓特區一間類似iPhone發表會場的宴會廳,舉辦活動讓藍月(Blue Moon)亮相。這是以美國太空總署標準而言,在金錢上負擔得起的載人飛行器。他說可以在2020年代中期載著人類登上月球。在他打造道路通往太空的過程中,又完成了重要的一步。
貝佐斯知道,讓1兆人口來往太空、在太陽系裡工作,甚至超越這個範圍,這樣的宏大願景還需要數百年才能實現,但依照他的思考模式,這個願景離我們並不遙遠。他的長遠觀點,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應該是他投資打造所謂的「萬年鐘」(10,000 year clock)——一個能準確對時一萬年的時鐘。貝佐斯為建造這個時鐘承諾捐款4200萬美元。萬年鐘坐落於海拔457公尺的石灰岩山上,四周是茂密的灌木叢——這座山為貝佐斯所有,距德州范霍恩及藍色起源營地一天的步行距離。通往萬年鐘的入口被隱藏起來,由一道不鏽鋼鑲邊的玉門守護著,玉門外還有一道鋼製大門——用來阻絕灰塵和防範入侵者。從入口進去,是一個152公尺高的地下隧道,直徑約3.7公尺,一路通往山脈的中心。
本書付印時,工人還在建造萬年鐘。萬年鐘的建材大部分是鈦金屬、航海級不鏽鋼和高科技陶瓷。鐘面會設在152公尺高的隧道頂端附近,直徑約2.4公尺,顯示天文時間的自然循環、恆星與星球的運行步調、地球歲差的星系時間,還有呢,就是此時此刻。這座時鐘1年滴答響一次,世紀針100年才會動一下,布穀鳥每1000年會出來一次。有一臺機械計算機會推算出,萬年鐘報時裝置在未來幾百年,所需播放的350萬種不同旋律。
萬年鐘計畫是貝佐斯友人丹尼.希里斯(Danny Hillis)的智慧結晶,基金會表示沒有公開的預定完工期限。希里斯是發明平行超級電腦的先驅,同時也是迪士尼幻想工程部門的創意主力——他曾經設計出一隻等比大小的恐龍,在迪士尼的主題樂園裡四處漫步。1996年,他和生物學家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布蘭德也是一位積極推動文化的先鋒,並在1960年代編輯聖經級出版品《全球目錄》(Whole Earth Catalog)——一起成立了建造萬年鐘的非營利組織。在搖滾樂手布萊恩.伊諾(Brian Eno)的建議下,他們將這個組織取名為「長遠看現在基金會」(Long Now Foundation),如基金會網站所寫,用這個名字來表示「擴大的時間概念——不是下一季、下一個星期或接下來五分鐘如此短暫的當下,而是以百年為單位的『長遠現在』」。
貝佐斯希望,當萬年鐘對外公開,它能鼓勵人們從長遠的角度思考,幫助人們看清事情的面貌,協助人類完成重大的跳戰。正是這種長遠觀點,幫助貝佐斯打造出資本主義史上最強而有力的引擎:AI飛輪。
首圖/取自flickr-Seattle City Counc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