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被企業選中的「戰略性職業履歷」!你知道該怎麼寫嗎?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7-21

瀏覽數 36,20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若要成功轉職,書面審查所提出的「履歷表」也相當重要。這裡就以我實際填寫過的履歷表為例,向大家介紹履歷撰寫的重點吧!(本文摘自《個人無限公司》一書,以下為摘文。)

首先,撰寫履歷表之前,先彙整與轉職相關的大小事。轉職和就業活動都是「把名為自己的『商品』賣給企業的銷售活動」。基本上,就是把過去累積的「個人經驗和技能」當成商品,進行名為「自己能夠做些什麼?」、「能為公司貢獻什麼?」、「價值多少錢?」的「自我推銷」活動。

「因為貴公司的服務很有吸引力」或是「貴公司有很多優秀人才」,與其傳達這種希望進入該企業的理由,不如宣傳「聘僱自己的好處」,更能夠提高錄取的機率。

另外,只要「聘僱自己的好處」正好符合對方的需求,被錄取的機率就會大幅提高。不管是轉職也好、業務行銷也罷,基本的重點都不在於「自己有多麼高明厲害」,而是應該明確告訴對方,「自己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必須先了解對方的需求,然後製作出能夠滿足對方需求的履歷表。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必要的能力與技能

【必須(MUST)】

•  曾擬定銷售戰略,並與三人以上的小組共同執行過銷售戰略。

•  曾對目標設定K P I (關鍵績效指標),並量化管理業務目標。

•  曾自行構思銷售方法和通路,並且做出實績。

【想要(WANT)】

•  團隊管理經驗。

•  成員管理經驗。

•  有三年以上的業務經驗,同時有從零開始組織銷售團隊的經驗。

1. 掌握對方的「需求」

首先,先掌握對方的聘僱需求。

對方的需求就記載在人力銀行網站或企業網站的「職缺需求」裡面的「工作內容」、「要求的人物形象」、「需要的能力與技能」。例如,就如前述羅列的內容。

雖然光有這些資訊就十分足夠了,不過,也可以參考一下「刊載有相同職缺的其他轉職網站」。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Rikunabi NEXT、Mynavi 轉職、Green、en轉職,各網站所列出的「職缺項目」都不相同,所以可以了解單一職缺中所沒有記載的「需求能力或技能」。

除此之外,閱讀社長或社員專訪的文章,也十分有幫助。只要利用「企業名稱 社長姓名」等關鍵字加以搜尋,應該就能找到幾篇文章,閱讀的時候,請注意「平常都做些什麼樣的工作」,或是「有什麼樣的問題」等部分。

透過這樣的搜尋,也許會找到「負面資訊」或是「批判企業的報導」。可是,即便是批判報導或是負面報導,也請務必確實閱讀。

因為閱讀之後,可以針對該報導指出的「負面部分」,思考解決的方法,想想看自己能夠做些什麼?或是那個批判的真正問題是什麼?就能更容易把自己推銷給對方。

掌握志願企業「今後打算做什麼?」、「當前面臨什麼樣的問題,打算如何解決?」、在社會上是被如何評論?針對那個問題,明確傳達自己能做的事情。關鍵就是訴諸「聘僱自己的好處」。

若要進一步深入的話,如果對方是上市公司或企業的分公司,也可以參考一下IR資訊(Investor Relations:投資人關係)。

註 IR:Investor Relations,投資人關係,指代表公司針對公司股東與投資人進行溝通的窗口,該職務角色會對外報告公司財務狀況與未來營收展望。

再重申一次,企業徵才是為了找尋「能夠解決某些問題的人」,所以要抓出那個問題,同時,把「自己過去曾經突破相同問題的經驗」寫下來,製作出趨近於「對方想要的經歷」。

另外,撰寫履歷表的時候,有四個重要的觀點。

•  找出「共同點和類似點」

•  「市場價值」才重要,而非社內評估

•  明確且「量化」傳達自己的「作用」

•  預先準備好面試的「亮點」

接下來就逐一檢視看看吧!

2. 找出「共同點和類似點」

前面已經提供職缺需求作為參考,首先,先來看看【必須( MUST)】的「個人過往經驗」(說誇張點的話,其他部分就算沒寫也沒關係)。

另一方面,【想要( WANT)】的部分就是,「如果符合必要條件,希望這樣的人能來」的企業願望,只要能夠滿足條件,面試的可能性就會更高,但還是不要過分誇耀的好。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在前面的範例中,【必須(MUST)】的部分列了以下三點。

•  曾擬定銷售戰略,並以團隊形式付諸實行。

•  曾對目標設定KPI ,並量化管理業務目標。

•  曾自行構思銷售方法和通路,並做出實績。

如果有以上相同的經驗,直接寫出來就沒問題了,但如果是稍有落差的業務情況,請找出「轉職目標所要求的能力與現職所培養出的能力的共同點」,或是「似乎能有效運用的類似點」。

例如我曾經從瑞可利的人才廣告業務,轉職到從事零售商推銷業務的創投公司,當時的職缺需求寫著「必須有零售業銷售的業務經驗」。

我完全沒有賣東西給零售業的業務經驗,可是,「傳統領域上的業務經驗」也算是共同點,不是嗎?

瑞可利的徵才廣告「從紙張變成網路」的業務經驗,就類似於轉職目標「把紙張宣傳單變成網絡優惠券」那樣,所以我還是可以有效運用自己的經驗,不是嗎?

因此,我在履歷表上主要描述,「曾經有過把徵才廣告,從紙張轉換成網路的業務經驗」,以及「在媒體轉換時,特別注意與顧客之間的溝通」等內容。結果,我如願應徵上,因為對方認為我是個「面對拒絕新服務的顧客,能夠確實應對的業務員」,所以變成了該公司業務部的經理(這間企業現在已經被樂天收購)。

就像這樣,找出現職和轉職目標的工作共同點或類似點,讓對方認為自己「似乎也能在自家公司的職場有所發揮」,自然就能贏得錄取的結果。只要「具體」想像自己工作的樣子,應該就能看出「與眼前工作之間的共同點」,所以能夠想像自己工作的狀況,也是一大關鍵。

3. 寫出「個人能做的事」,而非社內評價

企業想了解關於應徵者關於的,並不是前一份工作的社內評價,而是「你個人能夠創造出多少營業額」。

為了展現華麗實績,許多人都會在履歷表上列出自己的業務成績或社內表彰,但在轉職活動上,企業看的是「沒有企業招牌的自己」的評價,也就是市場價值的部分。

「應屆畢業後進入大企業任職,達成高於前年120%的營業額目標。在季度的公司會議上獲得 MVP,並且在進入公司的第一年度便獲得社長獎。」乍看之下,這個實績似乎十分驚人,但面試者想知道的並不是結果,而是「你自己是個能做出什麼貢獻的人?」

MVP或社長獎都是「實績」,但終究是「公司內部標準的評價」,所以對方未必認為「聘僱這個人或許能讓營業額有所提升!」

應該傳達的,不是結果的厲害程度,而是「自己是『如何』達到120%的目標達成率?」比起計畫的規模大小或結果的厲害程度,寫下「『自己』執行的動作深淺」才是原則。

事業和組織只有一個框架,所以訴諸的終究是「個人達到的成果」。請清楚地寫出「有什麼樣的目標」、「為了達成那個目標,做了什麼規劃」、「自己做了些什麼」,讓任何對象都能清楚了解。

職務內容 
  業務經理的經驗約兩年。管理四名成員。從事國內 No.1 ××××服務的來店應用程式 A的全新推廣業務。
  主要針對全國的零售企業(超商、藥妝店、超級市場),進行業態、規模、經營者特性的量身訂作,從事全新的開發業務。年間共計推廣××,×××間店鋪。

實  績 
  201×年×月開始推出的來店應用程式,第一年度的營業額目標設定是整體團隊 ××,×××萬日圓,個人××××萬日圓。
  就個人達成目標的戰略來說,我選擇零售業界當中的「服裝業」和「藥妝店」作為主力,因為他們的用戶大多都對智慧型手機的流行趨勢比較敏感。以品牌力較高,同時在業界內擁有影響力的顧客為目標,開始推廣業務。以最大企業的加盟為契機,實施大量誘出競爭企業的作戰方式。
  為了在短期間內做出成果,我選擇高層接觸的業務推廣手段。透過書信、電訪、介紹等方式,對經營者實施直接推銷。
  結果,大型藥妝店 ××公司和 ××公司決定導入應用程式。我以這個實績為基礎,成功開拓了便利商店和大型超市的市場。同時也帶著這個成果,與所有成員共享高層接觸的行銷方法。由於所有成員打從第一次開始,便採取這種直接和經營者或關鍵人物接觸的方式,進而使團隊達成了整體的目標。
  這種全新的業務推廣方式,在團隊成員中具有重現性,因此,也可以在其他業界中推廣,應該有利於用來開拓過去未能接觸到的企業。

4. 明確且「量化」傳達自己的「作用」

第三個重點是,明確且「量化」寫出自己的「作用」。接下來的內容是我的履歷表的一部分。我試著以其為參考,進行解說。

撰寫這種履歷表的時候,我使用了名為「S T A R S」的手法。

S:Situation"在什麼樣的環境?

T:Task "具有什麼樣的任務?

A: Action "自己執行了什麼?

R: Result "結果如何?

S: Self-Appraisal "試著回顧後的心得?

盡量簡潔地寫出以上的資訊,閱讀者就能透過那些資訊量「真實想像進入公司後的你」,所以就能提高書面資料上的解析度。履歷表沒有標準答案,所以請注意自己的遣詞用字。

實績填寫的大前提是,不應該只是寫「比去年更好」,而是要寫出「比去年增加了120%的營業額」這樣的具體數字。

5. 預先準備面試的「亮點」

最後,我會在履歷表的開頭加上「職涯摘要」。主要也是因為我的轉職經驗比較多,在開頭粗略說明,就比較容易掌握概要。

我會以接近自我介紹的感覺,粗略寫出自己過往的職涯。這裡最重要的是,預先準備好「亮點」。

在我的履歷表中,我所預備的亮點是,我在大賣場任職期間,自行開發招聘媒體、在瑞可利的具體任務,以及直接接觸大型藥妝店社長,開發新客戶等,面試官會想具體詢問的重點。

職涯摘要 
  應屆畢業後,就進入大賣場任職。在業務企劃部有過行銷和聘僱應屆畢業生業務的經驗。在推廣業務期間,個人也曾開發招聘媒體,更因而得到Yahoo!新聞和日經新聞的刊登,進而獲得大型人力資源企業的青睞。之後轉職到瑞可利。
  在瑞可利的應屆畢業生事業部擔任業務。同時,也參與了新部門「招募 Rikunabi 學生會員」的任務。和業務部之間建立良好關係,擬定獲得 Rikunabi 會員的戰略,並付諸實行。每年為大學和企業人事部門進行超過一百次的演講宣傳。
  辭退瑞可利職涯之後,進入以零售業為對象,推廣 IT 服務的新創企業。從事來店應用程式「××××」的事業開發,以及全新的推廣業務。剛進入公司的第一個年度,直接和大型藥妝店的社長接觸,成功開拓了超過 ××,×××間店鋪。進入公司的第二年,晉升為經理。除了業務戰略、擬定 KPI 之外,同時也負責帶領四名成員。之後,藉著公司被樂天收購的機會離職。
  目前在以外資為主的促銷廣告業務部,擔任部長一職。管理十名下屬,同時兼任事業戰略和行銷業務。
  如果把所有經歷全都寫進履歷表裡面,就會變成「就算面試不問也無所謂」的情況,所以,僅止於「希望進一步詳細詢問」的內容就夠了。製作出滿足對方需求的履歷表,以「企業想見的人才」為目標吧!

本文節錄自:《個人無限公司:轉職和副業的相乘x生涯價值最大化生存法》一書,moto著,羅淑慧譯,方舟文化出版。

本文節錄自:《個人無限公司:轉職和副業的相乘x生涯價值最大化生存法》一書,moto著,羅淑慧譯,方舟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