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經常覺得自己好像快感冒了,結果第二天就真的感冒了;在課堂上不想被老師點到名,結果老師偏偏點的就是你。(本文摘自《格局,決定你的結局:48個讓人生正向發展的思考題》一書,以下為摘文。)
你跟某人最近鬧得不愉快,心情大受影響,於是你告訴自己:「我不要再去想那個人了!」但是整天下來最常出現在你腦海裡的就是他。
人們嘗試避免的事,就是他們會得到的事。如果你不相信,試試看這個練習:不管你做什麼,都不要去想一隻粉紅色的猴子。
怎麼樣?你剛剛是不是跟我一樣,也想到一隻粉紅色的猴子?
擔憂就是祈求你不想得到的東西
美國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大腦裡的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選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裡」時,他的大腦裡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裡」的情景,結果事與願違,球就真的掉進水裡。
我們經常會在棒球比賽的轉播中,聽到解說員這麼說:「這位投手的高球很難打。」打者多半也已知道,不過,他們還是會揮棒;愈是覺得「高的球打不到」,意識就愈集中在高球上,所以球來的時候,反而會不由自主地揮棒。
當我們一直擔心某件事時,即是「預期會發生那件事」,結果就發生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類似的例子。
失眠患者每到夜晚就感到焦慮,擔心另一個難熬的夜晚,然而當他愈感到焦慮就愈難入睡。
主管若認為某員工懶惰且不負責,不信任他,不願交付他太多職務,那這名員工就會因為沒有事做而變得懶散且沒有表現。
一個怕自己緊張會手忙腳亂的人,當他心裡愈怕,就愈容易手忙腳亂。
注意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要的
曾有位跳降落傘的學員受傷送醫,被問及事發經過時,他回憶道:「原本一切都非常順利,我一邊沿著降落場一側滑翔,一邊小心翼翼地照著學過的步驟進行著陸前的準備。就在此時,我發現一棵光禿禿的樹枝伸向我,我無法轉移視線,眼裡只看見它。我一邊想著不要往下,可是卻不斷往下。」
「你為什麼不避開樹呢?」在一旁的教練問。
學員說:「我並不想要撞上那棵樹,可是卻偏偏撞上了。」
教練說:「其實你有足夠時間可以避開,可是你卻眼睜睜讓自己撞上去。你的眼睛看著哪裡,人就會往哪裡去。要是你不想降落在某樣東西上,就不該盯著它看。」
這就是我要傳達的,當你看著哪裡,就會往哪裡去。我們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想要的」,而不是「不要的」事物上;永遠不要「聚焦」在任何你不想它發生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