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多年來的努力都白費了?一場疫情讓塑膠危機捲土重來

科技新報
user

科技新報

2020-06-12

瀏覽數 64,850+

圖/Unsplash by Jasmin Sessler
圖/Unsplash by Jasmin Sessler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過去幾年塑膠污染經過血淋淋的影像傳播,終於躍上公共議程,成為多國政府優先解決的事項,但因為一場大流行病,讓一次性塑膠反而成為衛生安全的英雄,加上油價暴跌導致成本下降,幫助聚苯乙烯生產商增加產量。市場分析未來塑膠增產將持續一段時間,而隨著線上購物與訂餐服務需求大增,一次性塑膠使用將愈來愈多。

每年全球生產約1500萬噸的聚苯乙烯,廣泛用於汽車和醫院呼吸器及外賣咖啡杯和食品包裝。過去幾年在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壓力下,許多企業開始制定減少使用塑膠包裝的目標,包括倡導組織Break Free From Plastic連續兩年評為全球最大污染者的可口可樂公司。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資源研究所2018年公布的報告,現在已有超過125個國家實施某類塑膠禁令。但彭博新聞揭露,就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COVID-19大流行一週後,美國塑膠產業始大力遊說,吹捧他們的產品在保持食品、醫護人員和家庭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他們的遊說得到成效。疫情期間,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將一些一次性材料製成必不可少的關鍵基礎設施。與此同時,紐約州推遲塑膠袋禁令,此禁令原定於3月1日至5月15日生效,現在延遲到6月15日。

隨著疫情期間消費者對醫療用品與一次性包裝的依賴大增,4月德國Ineos Styrolution和美國Trinseo在食品包裝和保健行業的銷售額均取得兩位數增長。彭博直言,這對於幾個月前看起來像賤民的行業來說,是個巨大轉變。

新加坡也計算出在疫情期間到底塑膠增加多少,調查顯示兩個月封鎖期間,新加坡人透過線上購買與外賣送餐產生額外1334噸塑膠廢物,相當於92輛雙層巴士重量。

芬蘭包裝製造商Huhtamaki Oyj執行長認為,民眾對一次性塑的膠回頭只是暫時性的情緒改變,隨著大流行危機過去,防止氣候變化和海洋污染的呼籲將會再次開始。

但是非洲最大包裝公司Nampak執行長不這麼看,他認為在可支配收入受到最大擠壓的人群,這種趨勢將持續,尤其是在大流行引發衰退的情況下。他認為,塑膠的好處之一就是便宜,如果消費者很難獲得現金,沒有可支配的收入,就有可能改回舊的不良習慣,就可能包括一次性塑膠。

彭博新能源材料分析師Julia Attwood認為低成本是關鍵因素,未來強勁需求將使塑膠產量保持高位,而且當原始材料的成本很低,就更不會使用再生塑膠。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本文轉載自2020.6.9「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數位專題

永續新主張 綠色公民大調查

全球極端氣候加劇,無人能置身事外!《遠見》發起「綠色公民大調查」,探究日常生活減塑、減碳行為,反思如何為環境永續共盡心力,展現台灣邁向淨零的決心!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