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借力使力

嚴定暹
user

嚴定暹

2002-01-01

瀏覽數 29,550+

借力使力
 

本文出自 2002 / 1月號雜誌 第187期遠見雜誌

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因著《三國演義》的深入民間,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家喻戶曉。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周瑜妒忌孔明料事如神,必欲除之而後快,乃設計陷害孔明,要孔明於十日內監造完成十萬枝箭。孔明先生倒也爽快,願納軍令狀:三日內若不能繳納十萬枝箭,甘當重罰。只是,孔明先生造箭不用箭竹、翎毛、膠漆,而是要「二十隻輕快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

而立軍令狀之後的兩天,孔明先生也沒有任何動靜,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同往取箭——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望北岸進發。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孔明促舟而進,果然是好大霧。

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

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卻說曹操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兩人慌忙飛報曹操,曹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

又差人往旱寨內喚張遼、徐晃各帶弓弩軍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等不及號令到來,毛玠、于禁怕南軍搶入水寨,已差弓箭手在寨前放箭。少頃,旱寨內弓弩手亦到約一萬餘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孔明教把船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枝。孔明令各船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

比及曹軍寨內報知曹操時,這?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餘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孔明回船謂魯肅曰,「每船約五、六千矣。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助將來射曹軍,豈不甚便?」

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一段,《三國演義》鋪陳得繪聲繪影,扣人心弦。雖然有人考證,三國時真正「借箭」的人是孫權,地點也不在赤壁,時間是在赤壁戰後——據《魏略》中記載:建安18年(公元213年)1月,曹操攻打濡須,孫權和他相拒一個多月,勝敗未分。一天,「權乘大船來觀軍,公(曹操)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只是,此事是真是假?或何人所為?並非本文探討的重點,本文旨在說明:「借箭」乃是《孫子兵法》策略運用中的經典之作!

二、因糧於敵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戰爭一旦開打,人力、物力之耗費非比尋常,1990年波灣戰爭開打前,當時美國總統布希風塵僕僕於歐陸、日本,除了尋求結盟之外,同時還有一項重要任務:籌募軍費;無怪乎古代歐洲名將英德古里說,「作戰第一要素曰金錢,第二要素曰金錢,第三要素亦曰金錢。」不要說大規模的軍事作戰,即便是選戰,候選人除了要確知自己的選票在哪裡之外,「錢從哪裡來」也是一大課題。

《孫子兵法》的基本理念是:創造和平,化解紛爭——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過,這部聖戰經典的作者並非浪漫主義者,豈會不知戰爭現實面的難處。《孫子兵法》對戰爭物資之取用有一項最智慧的策略:「因糧於敵」(作戰篇)。

《孫子兵法》作戰篇總計約三百五十字,卻一再言戰爭對國力之耗費,「久暴師則國用不足」(戰事拖得太久必造成國家財政困乏)「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戰爭一起,糧草輜重的長途運輸必然造成物價騰貴、通貨日趨膨脹,人民財富因而枯竭);因著對戰爭實況的體察,《孫子兵法》提出「因糧於敵」的策略;並強調「智將務食于敵」(智慧的將領對於戰爭中的軍需必是於敵國戰地就地取材)——而「草船借箭」乃是活用「因糧於敵」策略之傑作。不僅糧草「食于敵」,連武器也向敵人借用。

而去年震驚全球的「911」事件也是「因糧於敵」的策略運用——用美國的民航客機攻擊美國紐約的地標。只是,此一攻擊事件令人尤為切齒痛恨者乃是因為破壞戰爭應有的規範,於都會區闢戰場,全然傷及無辜,與《孫子兵法》所強調極力降低殺傷力的精神大相逕庭。

不過,這證明筆者所一再強調,《孫子兵法》所有的智略都是中性的,並無絕對的善、惡價值論斷,至於用這樣的智略為善、為惡,則因人而異。

三、匡時事業貴知人

時至今日,企業與企業間之「策略聯盟」皆著眼於「資源分享」,可說是「因糧於敵」智略正向運用的現代版;運用「因糧於敵」的智略而臻於化境者乃是劉邦——劉邦運用他人的智慧成就自己的事業。

劉邦一統天下之後,對於自己這樣識不得幾個字的人能打敗貴族出身、受過完整教育的項羽是頗為志得意滿的,他於金鑾殿上自述自己勝戰的原因是,「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這一段話說得實在有夠膨風——實在說來,「做策略規劃」「運補給」「戰勝攻取」這三項本事劉邦不是「不如」,他是一項也沒有,但是,他能用三人之長,他不就同時具備了這三項能力了嗎?所以,他才能顧盼自雄地說「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還不忘嘲笑項羽,「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1999年接掌惠普科技(HP)、成為《財星》雜誌前五十大企業資訊業唯一女總裁兼執行長菲奧莉納(Carly S. Fiorina)2000年6月應邀來台出席外貿協會與《天下》雜誌共同舉辦「重尋創業精神——領導人的勇氣與挑戰」座談會,與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進行一場中西領導人的高峰會談,探討「企業領導人應如何因應網路新經濟時代的激烈競爭」。

菲奧莉納於會中指出,「發明與創新是新經濟時代中最重要的美德,身為領導人的責任就是創造讓員工創意可以充分發揮的環境。」

大學時代主修歷史的她並說,「古老的領導智慧歷久彌新,甚至在新經濟時代中更形重要,中國的『中庸』之道,以及韓非子『上君盡人之智、中君盡人之力、下君盡己之能』,都是啟發她領導惠普科技的智慧結晶。」(取材於2000年6月14日中時電子報)

菲奧莉納取材《韓非子》八經(韓非子所認定治國的八項重要治術)篇所說,「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這段話的意思說得白一點就是——睿智的領導者並非本身十項全能,而是確知如何整合眾人的智慧以為己用。也就是《孫子兵法》「因糧於敵」策略的最高境界:因「才」於人。

一個人再會跑也跑不過一匹千里馬,但是只要懂得駕御千里馬,千里馬就會為他效力。人生自我提升智慧應該是:認知自己之所長並知如何發揮自己之所長。只是,一個人才具再高,也絕不可能「智周天下」,在紅塵職場開疆拓土的重要智慧是「因才於人」。(本文作者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員)(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