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備受敬重,卻鮮少受人愛戴!你是孤僻型人格患者嗎?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4-09

瀏覽數 62,50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每個人這輩子一定會遇到幾個這樣的人,他們給人冷漠、疏離又無所謂的印象。高智商的孤僻型人格患者往往會掌握權力高位,或擁有了不起的藝術科學成就。他們對於人際關係的疏離,讓他們義無反顧地從事腦力活動,好比一般人對愛的全力以赴。孤僻型人格患者經常帶著優越感,對於只圖溫暖與安適的一般人而言並不討喜。雖然孤僻型人格患者可能備受敬重,但他們鮮少有受人愛戴的特質。誠然,若要了解對愛漠然的人其實特別需要愛,就得對人心有不凡的洞察力,看穿優越冷漠的面具,體察底下藏著對愛的強烈渴望。

(本文摘自《我們都是惡人》一書,以下為摘文。)

孤僻型人格患者的兩難:對愛的抗拒與需求

要真正認識孤僻型人格患者,我們必須大膽假設嬰幼兒早期的情況。雖然這番解釋必然屬於臆測,但要理解這類人的個性與處世態度,目前也僅有這個方法了。

孤僻型人格患者的特點之一,就是對於權勢有極大的渴求,內心深處則柔軟又脆弱。如前所述,這些人功成名就後,確實有可能權力在握,但不會因此少了情感的脆弱,也不會因此變得與人親近。若他們未能在現實生活中取得優勢地位,就會持續懷抱著希望,私下幻想著自己可以呼風喚雨、堅不可摧。一旦連理智都喪失,思覺失調症取代孤僻型人格,便容易出現對絕對權力、王室血統或華而不實的妄想,實際上患者已無法應付日常生活,必須在精神病院接受照護。

相較於其他動物,人類的童年階段拉得特別長。另外,人類嬰兒需要成人幫忙、無法自給自足的時間也久得非比尋常。按照一般發展過程,攻擊衝動的運作是為了獨立自主,確保孩子漸漸具備駕馭環境的能力、學會照顧自己。於此同時,孩子內心也會愈來愈體察到自己的競爭力,不只會慢慢脫離無助的狀態,還會實際有此感受。孤僻型人格患者的情感則無法同步,無論實際上的能力或力量變得多大,只要情感上認定某人很重要,就會覺得受制於對方。

相較於其他動物,人類的童年階段拉得特別長。(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akutaso)

相較於其他動物,人類的童年階段拉得特別長。(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akutaso)

對孤僻型人格患者而言,接納自己亟需的愛形同羞辱,或根本是危險的事。因為無論他於外在世界中有多成功,仍然非常需要他人的愛,又害怕愛被收回、內心太過依賴,導致他人付出的愛好似危及了自主與陽剛。(本章預設的孤僻型人格患者為男性,因為這個性格在男性中較為普遍。當然也有女性具備孤僻型人格,但女性的情感通常相對較不疏離,因此不會受此疾患的影響,但也許能說明為何女性的知識與藝術成就不如男性。)因此,他面臨了進退兩難的局面。否認對愛的需求等於隔離了自己,很可能會深感無用;接納了愛卻又得依賴他人,這毋寧是莫大的羞辱,面對付出愛的那方,內心充滿了可鄙的無力感。

紳士氣質?孤僻人格?啟動防禦機制

至於症狀比弗雷德里克.羅爾夫輕微的患者,待人接物有禮、在乎他人感受的特質,也會讓其他人相敬如賓。孤僻型人格患者特別喜歡戴上的面具,就是拘謹的英國紳士形象。行禮如儀、克制自己、在乎他人、獨立自主都是令人欽佩的特質或行為模式。然而,每項特質都可以是避免深度動情的手段,因為良好禮儀無關乎愛恨,自制力可以抑制性關係,獨立自主是否認對愛的需求,在乎他人感受也只是避免挑起衝突。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孤僻型人格患者特別喜歡戴上的面具,就是拘謹的英國紳士形象。(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孤僻型人格患者特別喜歡戴上的面具,就是拘謹的英國紳士形象。(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孤僻型人格患者格外難以處理攻擊衝動,因為在他們身上,界定自我、展現獨立的正向衝動,混雜著對過去遭冷落的憎恨,因此在宣洩攻擊衝動時,勢必同時會展現殘暴的一面。無論他人的反駁或批評有多輕微,只要被解讀成對個人的侮辱,可能就只剩敬而遠之或狠下殺手一途。

如前所述,只要推持著應有的防禦機制,孤僻型人格患者可功成名就。某些身處亂世卻擁有真知灼見的領袖,便是屬於這個類型,因認清自己的欲望與理念而獲得權力。一個國家戰敗或受辱後,都會團結支持一位領袖,他往往象徵了祖國的精神,帶領民眾重拾過去的榮光。當代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法國的戴高樂將軍。他早年便幻想成為像聖女貞德般的民族救星,對於經營人際關係興趣缺缺,又是出了名地易怒難搞,公開與法國站在同一陣線,爭取自己與國家的「榮耀」。將軍晚年心智健全,但不無可能的是,高齡與腦動脈硬化造成的傷害,難保不會損及他的防禦機制,進而產生多疑的念頭與行為。這位優秀的領袖可能像史達林一樣,變成祖國與世界的威脅,換成傳統政治領袖便不太可能。史有明鑑,人類把權力賦予有遠見的人之前需要三思,還是交給精明務實的多數政治人物較為安全。

法國的戴高樂將軍。取自維基百科

法國的戴高樂將軍。取自維基百科

孤僻型人格大放異彩的藝術創造力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孤僻型人格帶來最多收穫的當屬創造力相關領域。確實如此,世界上許多偉大的藝術、哲學和科學成就,都源自於阻絕個人情感。卡爾.史登在《遠離女性》(The Flight from Woman)一書中說明,笛卡兒和叔本華等哲學家正是因為與愛切割,才催生了各自的哲學思潮。哲學家所需要的抽離與客觀,以及建立理想世界以彌補現實缺憾的需求,都是奠基於母愛的缺乏。藉由建構出秩序與和諧主導的宇宙,便可以壓抑紊亂的負面情感,堅信創造的力量能克服內心的軟弱,而這股力量源於文字創作,而非人際關係。舉例來說,貝多芬就具備許多孤僻型人格特質。他平時既陰沉又多疑,從未與任何女性長期穩定地交往,而失聰更將他與外界隔離、不相信所有人,但這個障礙僅僅凸顯了原本的特質。他清楚展現了高人一等的自信,即典型的孤僻型人格,成為麥可.漢寶格(Michael Hamburger)口中「首位得到天才頭銜的作曲家」。在私交方面,他敏感到連最親近的友人都常吃閉門羹,只因為他自以為遭到對方冷落;至於他與工作夥伴的關係,幾乎不亞於弗雷德里克.羅爾夫,也是三天兩頭就發生衝突。相較於他對人類的失望與憎恨,貝多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充滿了愛與友誼,無怪乎他最後一部交響曲是以詩人席勒的《歡樂頌》作結,歌頌著友愛情懷。他的音樂在力量上所展現的強烈攻擊性,說不定超越其他作曲家。不難想像的是,假使他未能把敵意昇華成音樂,可能就會罹患妄想型精神病,畢竟不少失聰的人普遍有此疾患。他自己也說過:「所謂的人生理應要犧牲來昇華藝術,是為藝術的聖禮。」這般犧牲居然真的達成目的,堪稱人生在世的卓越成就。

孤僻型人格發展到極致的人,即使不是創意獨具的天才,也跟一般人明顯不一樣。但重點在於,孤僻型人格潛藏在所有人的內心之中,我們不時也會出現這類患者的慣性行為,運用同一套機制抵抗不良的情緒,因為人類多少會在意他人的輕視或羞辱。我們內心必定都有兒時無助、遭冷落的記憶。有時,我們對於所愛之人太不客氣,只好採取疏離對方的手段。假如人類無法昇華惡意,或以象徵手法加以宣洩,恐怕會比現在更為暴力。 

《我們都是惡人:從人際關係到國際政治,由心理學認識人類生來就要作惡的本性,我們該如何與惡相處並利用其正面價值?》一書,安東尼.史脫爾著, 林步昇譯,麥田出版。

《我們都是惡人:從人際關係到國際政治,由心理學認識人類生來就要作惡的本性,我們該如何與惡相處並利用其正面價值?》一書,安東尼.史脫爾著, 林步昇譯,麥田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