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我們在工作時面臨許多考驗和困難,很可能因此看不清自己為了什麼從事目前的工作。當我們排出時間來思考目的,就能再次回憶起當初形塑自我經驗的需求和渴望。我們會想起原來自己能夠採取行動改變生命的方向,因此不會強烈感覺自己受一連串無法控制、令人無法喘息的事件所宰制。(本文摘自《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一書,以下為摘文。)
我有次看到喬治.艾爾瓦拉多(Jorge Alvarado)在一場治療儀式協助一位婦女。他既是美洲原住民寇胡提克族(Coahuiltec)菸斗攜行者(編按:Pipe Carrier,透過菸草帶來的生命氣息引導,給與來自造物者洞見和真理的療癒師),也是北美拉科塔族日舞者(編按:日舞為美洲原住民的一種祭祀舞蹈儀式,對舞者而言是艱辛的考驗,目的在於為個人、家庭社區的利益做出犧牲,並須在露天和任何天氣下禁食數天)。他告訴這位女士:「妳就是那種每天都會問自己『我是誰?我在這裡做什麼?』的人」
某種程度上,每個人都需要回答這些問題。正念便是從洞察當下的感官體驗開始,並延伸擴大至日常生活行為的覺察。從我的自身經驗來看,如果對自己的動機毫無概念,就沒辦法徹底了解自己在做什麼。很少有其他事物如同自知其行一樣,具有極其強大的影響力。19世紀的普魯士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說:
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的人,就可以忍受生命中的一切。
將這樣的自我探詢應用在工作上,就能幫助我們有架構地了解自我目的、動力與盼望,以及為什麼選擇在自己的生命中,賦予助人與醫治他人如此顯著的地位?
我鼓勵大家誠實面對自己投身目前工作的原因。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看看答案通往何處:你為什麼願意每天搭車通勤上班?你為什麼願意持續參加社群聚會?也許是因為你可以為自身領域帶來重要貢獻;或是你在電腦硬碟中找不到自己的履歷表了,所以懶得應徵新工作;又或者你可能迫切需要健保;也可能是因為你害怕改變;更可能是你希望征服創傷。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問問自己為什麼從事目前的工作,可以改變你的想法,了解自己確實有選擇權。
反思讓我們每天都清楚了解「自己從事目前工作的理由」。某些機構在組織架構中採取了危機處理模式,以適應在工作上面對的危機。這類機構可能不鼓勵反思、獎勵埋頭苦幹。但是,就算你所屬機構或身邊同事反對,或缺乏對於反思的認識,你也得致力保留反思的空間。 如果你開始動搖,便提醒自己:反思能有效消除因接觸創傷而產生的絕望感。
我們在工作時面臨許多考驗和困難,很可能因此看不清自己為了什麼從事目前的工作。當我們排出時間來思考目的,就能再次回憶起當初形塑自我經驗的需求和渴望。我們會想起原來自己能夠採取行動改變生命的方向,因此不會強烈感覺自己受一連串無法控制、令人無法喘息的事件所宰制。
試一試
一、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花點時間確實停下來問自己:「我為什麼從事目前的工作?」
聽到自己的答案後,溫柔地提醒自己,你正在決定選擇從事這項工作。深呼吸,好好消化覺察到這點所賦予你的責任感和自由。
二、定期和某人討論你為什麼從事目前的工作。
選擇一個值得信賴、願意提供支持且有智慧的人當傾訴對象。要求對方專注聽你說話並給予意見。在從事助人工作時,免除孤立感很重要。
三、定期寫下你從事目前工作的理由。
把這些文字收藏在某處。當你覺得迷失方向,放下與服務對象的諮商時間、員工會議或是董事度假會議,找出你寫下來的這些工作動機。提醒自己,有哪些動機與自己有關,哪些則完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