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敢搭大眾交通工具?機車賣翻天、共享機車成「疫」外贏家

徐養齡
user

徐養齡

江星翰
user

江星翰

2020-03-24

瀏覽數 47,800+

圖/台北捷運因疫情升溫運量衰退。徐養齡攝
圖/台北捷運因疫情升溫運量衰退。徐養齡攝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台灣確診個案竄升至215例,大眾交通工具因需近距與人接近,搭乘量銳減,反而是機動性高、成本較低的機車,月增四成掛牌量,在向來被視為業績小月的2月,一舉逆勢增溫,共享機車騎乘數激增七成成為防疫期間少見的贏家。

疫情改變通勤族交通習慣,轉為較保守且安全的自駕代步,「疫」外讓機車業及共享機車業績翻倍,油、電汽機車提早嗅到春天,新冠病毒竟然讓國內車市嚐到回溫的喜悅?(延伸閱讀:「餓死」還是「病死」?華航、長榮、星宇慘到剩兩招

車行老闆口徑一致,大眾運輸人潮急退,有兩個關鍵時間點。首先,教育部宣布全台延後開學,父母親思考接送小孩上下學,也讓爸媽想著是否提早為家中大學生購車代步。

其次,「柚子醫師」陳木榮的防疫廣告緊急下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歸何啟功,3月4日接受立委質詢時,反駁捷運免戴口罩說法,改口「台北捷運是密閉空間,民眾應戴口罩。」

曾被台北市長柯文哲形容為「台北驕傲」的北捷,如今面臨2003年SARS以來最嚴峻的挑戰。誰能預料,終結23年齊頭式優惠,竟迎來超級黑天鵝「新冠肺炎」。

今年2月平均日運量183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17萬人,也低於去年全年平均日運量216萬人次。雪上加霜的是,3月上旬未受惠開學人潮,平均日運量僅181.3萬人,較去年同期衰退31.1萬人。

公車同樣受到波及。首都客運率先發難,整體業績衰退兩成,觀光路線更降五成。台北市交通局坦言,這波交通衝擊更勝SARS,正研擬將市區公車列入新一波的紓困名單。

林耘彤攝

林耘彤攝

業績小月大爆發 機車掛牌創近九年新高

就在民眾普遍減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同時,反而造就機動性高、售價相對親民的機車市場一枝獨秀,單是2月份就激增6.5萬多台,創下近九年來2月份最高紀錄。

「來!一、二、三、抬!」台中市南屯區一名機車行老闆阿凱,忙著將貨車上一批全新125cc機車搬到店裡,其他師傅也全停下手邊修車工作,陪老闆一起卸貨,雖然揮汗如雨,仍趕不及交完上月客人下訂的單。

阿凱喘了口氣笑說:「從2月忙到現在,車一進來馬上就交出去了。」

說著說著,又有一批大學生來看車,「現在下訂至少要再等半個月喔!」阿凱將話說在前頭, 大學生們「蛤!」了好大一聲,心不甘情不願離去。

台中機車掛牌飆升近七成 電動機車增三倍多

阿凱的業績長紅,也出現在其他同行店鋪裡。以往,2月因天數較少,普遍被業界視為業績小月,但今年2月掛牌數竟多達6.5萬台,比1月份多了近2萬台,愈來愈夯的電動車也翻了三倍多。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攤開全台22縣市2月份新掛牌成績單,又以台中市進步幅度最大,新掛牌數比一月大增3112台,成長率是爆量的69.7%,以往這樣特殊的趨勢,幾乎前所未聞。

據觀察,防疫確實有助於機車銷量,2003年SARS期間,當年度汽機車產業銷量均有小幅成長,民眾對病毒避之唯恐不及,要對大眾交通工具全面重拾信心,恐怕還要等疫情過去之後,才有機會出現曙光。

全台二月份機車新掛牌量逆勢成長,各縣市以台中市成長最多。陳心慈製

全台二月份機車新掛牌量逆勢成長,各縣市以台中市成長最多。陳心慈製

新冠業績大補丸,共享機車兩隻腳逆風搶市

據了解,共享機車首遭疫情逆風,各業者私下頻頻開會應急,深怕稍不留意慘遭「疫」擊,不過今年來各月營運數字,真的讓內部員工鬆口氣:原來我們才是正港的非密閉空間。

目標成為大眾運輸最後一哩路的老大哥「WeMo Scooter」,非但未受到北捷運量衝擊,今年來每日平均騎乘數較上季成長超過七成,更持續南下擴張營運範圍。WeMo Scooter強調,車聯網研發不受疫情干擾,不僅搶先跨足四輪車智慧控制,更要提早瞄準疫情過後大眾運輸市場的串連優勢。

這段期間優惠戰不減反增,WeMo Scooter瞄準口罩商機推免費騎乘金活動,新力軍GoShare也不遑多讓,且優惠措施奏效,「2月份業績一路成長,比過年前大增三成以上。」

不過,iRent對於營運相對謹慎看待,過去一段時間平日都能維持在假日水準,「但是否歸功於疫情因素恐不能提早下定論,主要原因當時台灣延後開學、中國延後開工,仍須看3月能否延續在營運高水位的水準。」

共享機車GoShare。池孟諭攝

共享機車GoShare。池孟諭攝

交大運管與物流管理學系退休教授黃台生認為,目前是疫情的非常時期,民眾搭公車、捷運難免會恐慌,不過這段疫情總會過去,機車熱賣現象短期內就會退燒,但對共享機車更夯,則樂觀以對,「此時是推廣共享交通工具最具優勢的時機」。

黃台生點出一個變數,近期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大量攀升,加上海外留學生大舉返國,埋下一個隱憂,政府在疫情控管上仍需加把勁,等到留學生觀察期過去了,也未增加更多確診案例,交通業景氣應該會逐漸復甦。

另一項刺激買氣因素,是政府補助七期汰舊換新5000元利多。據了解,1月因遇到農曆春節,買氣其實不如去年同期,直到2月,地方政府公布加碼補助方案,又遇上疫情推波助瀾,造就2月份業績逆勢成長。

「長久來看,疫情仍是業績毒藥!」有業者坦言,新車買氣只是一時,車行主要收入,來自維修保養,「現在民眾放無薪假、學生視訊上課,哪有人來修車或保養?」業績較去年同期至少掉了15%,未來是否持續惡化,情勢並不樂觀,須看疫情何時走到盡頭。

交大運管與物流管理學系退休教授黃台生。取自交大運管與物流管理學系官網

交大運管與物流管理學系退休教授黃台生。取自交大運管與物流管理學系官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