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柯碧蓮:台灣不輸美國,只是欠宣傳

外籍學者來台〉國內大學唯一泰籍教授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20-03-03

瀏覽數 89,300+

限定文章為訂戶專屬,『 訂閱遠見 』將開通無限瀏覽!

柯碧蓮:台灣不輸美國,只是欠宣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20 / 3月號雜誌 疫外 重開機

國際學術人才爭奪戰中,薪資略遜一籌的台灣,居然能在三年內招攬到200餘位外籍教授與海外台灣人回台。

其中一大部分功勞,必須歸給科技部推出的「哥愛計畫」─針對38歲以下年輕學者攬才的哥倫布計畫,以及35歲以下的愛因斯坦計畫。

「哥愛計畫」發酵 招攬逾200位人才

自2018年開始,哥愛計畫共吸引140位年輕學者從世界各地到台灣,有人放下微軟400萬年薪、有人離開德國醫學中心計畫主持人職位、有人拒絕大陸大學每年千萬研究經費。而隨著新年度的哥愛計畫得主即將在3月初正式公布,預計將累積突破200位海外傑出人才,成為台灣科研人才流的新活水。

哥愛計畫得主多數是台灣出身,但也有少數是外籍人。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柯碧蓮(Watchareeya Kaveevivitchai),來自泰國,專長是十分搶手的鋰電池續能科技。

日籍的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井上優貴,專長則是天文學中的重力波分析,原本想前往美國或歐洲,卻發現中央大學的天文領域與國際頂尖團隊都有合作,隻身來台任教「現代宇宙學」。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

Zinio版電子雜誌 訂閱優惠 特價 1,500 元

延伸閱讀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