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職場工作者的3個層次:你具有「經營」的特質嗎?

會做事的人;管理的人才;經營的人才。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1-17

瀏覽數 43,20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exels
00:00
00:00

職場工作者有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能做事的工作者,能夠完成組織交付的工作,不論是從事生產、行銷、財務、企劃、研發…… 都可以把工作做好;第二個層次是升成小主管,能做好團隊的管理工作,能帶領團隊完成管理工作;第三個層次是運用想像力、創造力,對外尋找商機,擴大團隊的營運規模,做出更大的生意,提高團隊的獲利……(本文摘自《主管的兩難抉擇》一書,何飛鵬著,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們公司是無數經營團隊的組合,每個團隊都有獨立的營運目標、獨立的生意模式、獨立的財務核算、獨立的獲利目標,每個團隊主管都是獨立的小老闆,要為自己的團隊完成目標,賺足夠的錢,也為團隊爭取到想要的薪資與福利。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為這些獨立的團隊尋找到稱職的好主管,有了好主管,這個團隊才會有好的發展,好的營運結果。

經過許多年來的試驗,好的團隊主管通常是一個好的經營人才。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從整個團隊,尋找好的經營人才,而好的經營人才,通常要經過長時間的發覺與培育。

大多數組織中的人才都從會做事的人才開始。組織中的人才通常都是會做事的人才,每個人都從一種功能開始,被賦予一個職位,做一件明確的事,或生產、或行銷、或財務、或研發,所以組織中的人才一定是會做事的人,且通常是會做一種事,從生疏到熟練,到專業,這是人才培育的第一個層次:會做事的人

會做事的人一旦成為幹練的工作者,組織通常會賦予第二種任用方法,就是升為主管,這時候人才就進入第二種層次:管理的人才。

管理的人才與做事的人才最大的不同是:做事的人才做自己的事,自己完成組織任命的工作;而管理的人才帶領一群人(部屬),完成組織任命的工作。

管理的人才重要的特質在管理,要帶人、要用人、要分工設職、要排難解紛、要控制進度、要確保品質;更重要的是要準時、準確完成組織交付的工作。

讓一群人團結和諧,有效率的一起工作,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工作效率,這就是主管的職責。當主管從一個會做事的人,再學會管理的技能,他就進入第二個層次:管理的人才。

(延伸閱讀│晉升了卻不懂如何當主管?沒思考升職意義,小心落入「彼得原理」)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可是好的管理人才仍然不足以成為我心目中好的團隊領導人,因為團隊領導人要對團隊的成敗負完全責任,當團隊營運發生困境時,要能夠找到解決方法,必要時,也要冒險犯難,創新求變,找到新的生意模式,帶領團隊轉型改變,這不是一個只會做事,懂得管理的人所能勝任的。

這時候就需要第三種人才:經營的人才。

經營的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對外尋找商機、創造價值,找出新的生意模式,不只是會做現有的事、現有的生意。

經營的人才要具有:
(一)生意的眼光;
(二)突破困境的決心;
(三)找出新工作方法的執行力。

經營的人才其實具有創業者的特質。

在組織中,管理人才通常能升到中階主管,負責已知的生意,做已知的工作。而經營的人才則可以升到組織中的高階經理人,參與公司的最高決策,負責公司未來成敗的命運。

每個工作者可以用這3個人才層次,檢視自己的職涯規劃。

(延伸閱讀│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未來的領導者,是「知道如何提問」的人

本文節錄自:《主管的兩難抉擇:全能主管的必經之路》一書,何飛鵬 著,商周出版。

本文節錄自:《主管的兩難抉擇:全能主管的必經之路》一書,何飛鵬 著,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