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經濟是否在快速地邊緣化﹖

李誠
user

李誠

2001-09-01

瀏覽數 17,450+

台灣經濟是否在快速地邊緣化﹖
 

本文出自 2001 / 9月號雜誌 第183期遠見雜誌

正方:台灣經濟已快速邊緣化

中央研究院院士——于宗先

台灣經濟正值五十年來最令人擔憂之際

「台灣經濟是否已快速邊緣化?」做為生活在台灣四十多年,又專門研究台灣經濟逾三十五年的一位經濟學者而言,乍聽之下,不免感到錯愕?如果是在十年前問我,我會毫不猶豫反問一句,「何來此言?」可是在今天,我內心有種說不出的悲愴!因為六、七年前所策劃的六大營運中心因自毀主觀條件,又背棄客觀環境,致無疾而終;近一年來所倡導的運籌中心,也因限制西進,而在台灣上空打轉。

在我親身體驗中,近年來台灣的經濟表現,是五十多年來最為嚴峻,也最令人擔憂;儘管曾有兩次石油危機,兩次國際政局艱險,但我所看到的經濟表現與現在完全不同,它的不同不在於經濟成長率已降為2%,它的失業率已高達4.53%,或者進出口成長率成負值,而是在於:今天我們擁有的比較優勢愈來愈少,而且一般傳統業者只貪戀低工資,忽略科技水準提升的重要。

首先,台灣政局存在極大的不安。最令人擔憂的是:國家定位問題引起的統獨之爭;不斷製造族群間矛盾,所引起的凝聚力的分化,而統獨之爭也會導致兩岸關係的緊張,使股、匯市終日處於神經緊張狀態。這些非經濟因素卻是影響團結融和的最重要力量。這些現象在十年前是少見的。

第二,台灣傳統產業衰退已有十年,衰退主因為競爭力的下降,競爭力的下降,不在於工資高、土地貴,而在於技術無明顯進步。如技術有較大幅度進步,就會抵銷工資及地價高的壓力。迄今為止,我們見不到傳統產業在技術方面有什麼突破;而執政當局也認識到其嚴重性,就是拿不出一套有效的辦法。更令人不解的,他們只會埋怨傳統產業外移,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也只會用「戒急用忍」政策做擋箭牌,卻不從根本問題上求解答。

第三,台灣投資環境未見實質改善,只見日趨敗壞;少數人受意識形態的影響,不相信水電供應對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性,而在作法上也拿不出立竿見影的辦法來,我們需要大量人才,尤其科技人才、金融經理人才、外語人才,我們囿於本土化的神話,口頭上說引進人才,實際上無一點動作,同時政黨輪替後,對公營及半公營產業主管輪替,根據其政治立場做選擇,並不重視專業及業績對維繫人心的重要。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我們對人才的引進可說無一點進展,更令人難過的是:有些難得的人才熬不過此間的不公平待遇及日趨惡化的生活環境,反而投向對岸。

第四,對於執政當局之召開「經發會」,一般社會大眾本來有很多期待,可是到今天為止,我們所看到的,不少企業代表只顧眼前私利,一心要政府減稅,不圖在提升競爭力上改頭換面,力爭上游;而有些官員不圖從革新與健全制度上用功夫,那種溺愛式的救助,只會寵慣不求上進的企業,使它們不知反省,只求依賴,結果會使市場經濟法則永遠健全不起來。舊政府在金融制度製造了官商勾結的惡習,新政府不但蕭規曹隨,反而變本加厲,能不令人感到失望!

以上四種現象正驅使台灣經濟失去建構為區域中心的條件,反而走向區域經濟邊緣化。台灣經濟一旦邊緣化,要想使它轉向,就難上加難了!

反方:台灣經濟未快速邊緣化

中央研究院院士、行政院政務委員——胡勝正

維持自我優勢,台灣經濟不會邊緣化

就經濟理論上,所謂的「邊緣化」並沒有根據,某一地理地區可以形成邊緣化,也可以不陷入邊緣化。從歷史觀點來看經濟演變,台灣有些地方就出現過邊緣化的現象,首善之地的台北市就是一例。

曾被邊緣化的地區

在台灣開發史上,台北市西區艋舺、萬華一帶,是北台灣最早形成市集的地點之一,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潮聚集於西門町,塑造出當年台北城的絕世風華。經年之後,西區因為缺乏足夠空間,無法挹注經濟持續發展,導致樓房巷道擁擠混亂,久而久之人心思動,開始往鄰近地區遷移,當時仍是稻田林立的東區,順理成章接收部分新移民。在近二十年之間,台北市東區從原先的替代角色,隨著經濟轉型為商業社會,筆直而寬廣的道路規劃,搭配現代摩登的辦公大樓,化身今天大台北的商業重心,相對起來西門町就被邊緣化了。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同樣的情況也曾在南台灣的台南一帶出現。台南市舊稱台南府,人文薈萃、民生富饒,當地培養出來的各式人才,遍及政、經、法、學、醫、商等領域,組成今天台灣社會的意見領袖群。可是,從台灣目前的地方經濟統計來看,台南縣市是全省二十一縣市失業率最高的地方,原因也就是發展末期曾受過邊緣化的衝擊。此外,早年依靠船舶海運起家的澎湖,在航空運輸興起後,漁船港口失去角色,也不再成為人潮聚集的地點。

沒有被邊緣化的地區

雖然如此,還是很容易就會找到未曾被邊緣化的地方,例如新加坡、美國東部的麻薩諸塞州。新加坡以四小龍成員,自八○年代經濟快速躍升,及至九○年代初期,鄰近的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也因為經濟大幅成長,而被冠上四小虎的榮銜。新加坡在後起新秀的環繞壓境下,並沒有被迫走向邊緣化,反而以該國境內良好的法治環境、乾淨條理的市容,以及服務導向的外資優惠政策,被國際大型企業視為設置亞洲總部的必然地點,永遠都是經濟成長率和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上的模範生。

美東地區的麻州一帶,是另一個沒有發生邊緣化的個案。美國的建國立基以麻州為中心,歷史人文冠居北美,美國最優秀的大學學府亦多坐落於此,美國的州數持續擴張到五十州,亦未見麻州的萎縮。多年來美國各州科技競爭力之排名,麻州多僅次於矽谷所在的加州,自從矽谷因新創公司瞬時增加過劇,發生水電供應不足,新興基建設施短缺,麻州的整體表現很快就超越它,如今成為全美最具競爭力的科學養成地點,大學畢業生心目中最好的創業地點,也是全球大型基金的企業總部。

新加坡和麻州兩個個案,讓我們瞭解到,凡主政者能提出策略性政策,尤其是具有補強現有弱點的長期政策,配合當地社會的民俗文化、國家的自由思想,及對人權的尊重,才能繼續維持地方的自我優勢條件,發展出生生不息的演進。

台灣有人文基礎

把鏡頭拉回台灣。邊緣化的問題會不會在台灣出現,可以看看這一路走來,政府的施政政策和民間的動力,是不是有把長期的經濟成果,轉換成創造好的基礎建設;生活環境、精神文化、人文風俗等方面,是不是已經具備能夠活化居民進步,創造永續的契機。

我早年赴美深造後就留下來就業、養家,許多在美國的台灣朋友都告訴我,留在美國的原因是台灣不自由。六○、七○年代以前的台灣,確實沒有政治民主,優秀人才無法認同家鄉,以深造為由而大量外流,這種現象在八○年代之後,國民黨政府宣布解嚴,並全力推動民主化,感動廣大海外學人,大家爭相返國投入經濟升級的行列,為台灣的未來願景帶來重要的活水。

現在很多人都批評,台灣政治混亂、經濟低迷,看不到未來。可是,我認為,台灣的政治就像台灣的交通一樣,常是亂中有序,不必言明的默契成為最終的遵循標的,主因就是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願意為家鄉付出所有,民主自由的長期素養,也造就出相互尊重的族群融合。這一點,台灣就比中國大陸強過許多。

在建設上,經濟改革後的中國大陸雖發展快速,但明顯可看出,大陸當局採重點發展,先讓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成為國際焦點、與國際接軌,但無論國民所得或產業發展卻存有很大的落差,整體而言仍遠遠落後於台灣。此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大陸投資蘇州工業區時,就表示痛恨大陸法治不彰的惡習。而大陸的政治接班鬥爭,即將在接下來的兩年內發生,以大陸中央集權的政治生態,高層的異動絕對影響經濟的後續發展。如此情況下,中國大陸怎能保證在未來五年內,成為華人圈的唯一主角?

地大物博的中國大陸,或許真有助於經濟發展,但除非台灣一直停滯不動,不然要全然被趕過去的機率,未來五年內還看不出來。(陳泰整理)

結論:

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誠

新加坡與美東麻州給我們的啟示

近日台灣政局的不安,政黨內鬨不斷,再加上經濟低迷,出口貿易大幅下降,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政府完全沒有因應的能力,使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大失。在看不到將來的時候,大批企業家出走,人民也因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轉往大陸謀職,造成一波移民潮。據估計單在上海便有近四十萬的台灣移民。在此同時,中國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卻高達7.9%,即將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與申請舉辦2008年奧運的成功,開發大西部的計畫使全球對中國大陸一致看好。在彼長此消的情況下,不少國人開始擔憂,台灣的經濟是否已被大陸的快速經濟發展所邊緣化?「戒急用忍」的政策是否已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經濟與大陸經濟的整合,以及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構想?台灣的經濟是否將失去其昔日在亞洲及世界的重要地位?這是攸關國家前途非常嚴肅的問題。

于、胡兩位院士均認為台灣尚未發生邊緣化,至於未來台灣的經濟是否會因為中國大陸及鄰近國家快速的經濟發展而被邊緣化,主要是決定於主政者能否提出策略性的政策,能否將過去的發展優勢,做生生不息的演進,繼續維持其競爭優勢。于院士認為目前的政治亂象,傳統產業生產技術的遲遲無法提升,國家定位不清,會造成台灣經濟的邊緣化;胡院士則舉新加坡與美東的麻州為例,雖然鄰近地區的發展帶來衝擊,但是他們並沒有被邊緣化。因此他相信,台灣政局雖然很亂,但民主政治、種族融和、台灣的文化基礎可使我們的經濟免被邊緣化。

新加坡、麻州的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新加坡之所以沒有被印尼、馬來西亞,乃至中國大陸快速的發展而邊緣化,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世界最開放的經濟,世界一流的基礎建設,透過外資的流入,為他們帶來各國的資金、生產技術與市場,他們有最有效的政府,良好的生活環境。新加坡大學很早便與美國的MIT(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共同辦理管理的課程,各國一流的企業很早便進入新加坡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在那裡設立研究單位,因此他們有頂尖的人才。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種族融洽,任何媒體或政治人物絕不允許有任何挑撥種族關係的話語與動作。

美東的麻州是美國傳統產業的基地,在十九世紀便是紡織、製鞋、鐘錶業與模具工業的大本營。六○年代因為勞力與土地成本的上升,傳統產業轉移到土地與勞動成本均低廉的南部,但是麻州並未因此產業空洞化,經濟被邊緣化。七○年代128公路的建造,沿路迷你電腦業的發展,使他們創造了美國第一高科技園區與麻州經濟奇蹟。但其後迷你電腦衰退,國防工業衰退,麻州128公路高科技產業一度被加州矽谷半導體產業所打倒,但曾幾何時,麻州又再創立其第二個經濟奇蹟,麻州的經濟並未因傳統產業南遷、加州矽谷高科技產業發展而被邊緣化,究其原因,麻州波士頓區域是全球一流大學、一流研究機構與一流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區。他們是美國最具民主思潮、種族融洽、開放經濟的地區,因而雖屢遭受外地經濟發展的衝擊,仍能維持長期領先的創新率與競爭力(見七三頁表)。新加坡與麻州是如何數次浴火重生,維持其經濟領導的地位,是很好的學習榜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