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對成功者而言,成功不是僥倖而是一種「習慣」!

6個有效方法培養與提高自控力

胡偉良
user

胡偉良

2020-01-03

瀏覽數 52,10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exels

法國17世紀的著名將領圖朗瓦以勇敢聞名,每次打仗都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在別人問他為何如此勇敢時,他坦誠說道:「我的行動看上去像一個勇敢的人,然而自始至終內心卻是害怕極了。」

他接著解釋「但我沒有向膽怯屈服,而是對身體說 」 夥伴,你雖然在顫抖,可是還是得往前走啊!結果總是毅然地衝鋒在前。」

看來,必要的時候,人們需要有一些自我強迫的狠勁。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一些人總是比其他一些人更強大的原因。

其實,做一個成功的職場人與企業家,也需要這種自我強迫的狠勁。

做一個成功的職場人與企業家,人們需要有一些自我強迫的狠勁。取自pixabay

做一個成功的職場人與企業家,人們需要有一些自我強迫的狠勁。取自pixabay

就是當企業或自己發生任何問題時,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改變自己容易,改變別人困難。假使發生問題時,雙方的責任各占50%,那麼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當你主動改變後,你會發現,對方也會跟著改變。

「與自己較勁」另外一層意思還體現在「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標」。如果不能按照預定時間和數量完成任務時,要先從自己做事的方法與努力程度上找問題,不要一碰到困難就修改自己的目標,選擇逃避,或者放棄。

我常想,為什麼人需要這種「與自己較勁」和「自我強迫的狠勁」?因為每個人身體裡都藏著或者存在著一頭好逸惡勞、欺軟怕硬的「野獸」。這頭「野獸」的另一個名字為「本能」。

為了不讓它毀了我們的生活,並且為了讓它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生活與事業,我們都需要「與自己較勁」和「自我強迫的狠勁」來駕馭它。

專家們把這種這種「與自己較勁」和「自我強迫的狠勁」稱之為「自控力」。

什麼是自控力?

自控力的另一個講法是「意志力」,是指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內外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素質能力。

自控力不是本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一種人類文化能力。

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中就應該包括自控力。沒有自控力,就難以「致良知」,達到較高的道德水平。

我們人生中方方面面如學習、工作、生活中都離不開自控力。

自控力,是培養與發展人性,抑制與駕馭獸性的自我管理。

自控力,一方面引導人們通過有理想有追求和計劃及堅持的意志力,實現學習與發展,從「動物」成長為高階的善於廣泛合作與善於創造的文明人。

另一方面引導人們不斷克服惰怠心理與遇到困難、失敗後的畏懼心理,屢敗屢戰,直到成功。

從表面看,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拚的是品質與智商,但其實拚的是自控力。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培養與提高自控力,有以下6個有效方法:

(1)冥想練習。

冥想練習。取自shutterstock

冥想練習。取自shutterstock

可以每天花10分鐘來訓練大腦冥想:安靜坐好;注意你的呼吸,感受呼吸,隨之默唸呼與吸﹔如果發覺走神了,忘記並中斷默念了,就拉回來繼續念。冥想不是讓你什麼都不想,而是練習讓你不要分心。

(2)提前提醒,反覆修行,養成習慣。

我們可以把生活與工作中的很多事情及改正缺點、增加優良品質的行動,當作提升自控力的練習。

(3)馬上開始,不要推到明天或以後。

人們常有一種錯誤的期待,比如:今天我先去抽根菸,從明天起戒菸;我今天先不去健身了,但我保證明天會去。如果有這種心理,自控力就會失效。

(4)控制好情緒。

要學會控制情緒,壞情緒如抑鬱、焦慮、憤怒等會化解自控力。

(5)保持自信,不要產生破罐子心理。

接受自已不完美,保持自信。取自shutterstock

接受自已不完美,保持自信。取自shutterstock

破罐子指一個人做砸一件事就認為整個人生都不行了,然後就失去自控,放縱自己。這種心理往往不是出現在顯意識,而是來自潛意識。

保持自信,其實不是盲目喝雞湯,而是建立在理性上,接受自已不完美,相信凡遇到挫折或失敗,只要客觀分析問題與原因,通過不斷學習與努力,大多會獲得一定的成功!

(6)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與控制慾望的選擇, 是每個人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係、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李嘉誠說過「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成功」。能忍,能延遲滿足,這也是李嘉誠的過人之處。

(7)目標驅動。

成功者都有一個特點,他們靠自我驅動,是主動使事情發生的人,而不是被動等待事情發生。他們培養自己對事業和生活的熱情、追求與理想及責任感,並善於把追求與理想及責任感變成明確的目標與計劃,然後定了目標就要求有相應結果,能夠延遲滿足,克服困難,不輕言放棄,不達目標不罷休。

對成功者而言,成功不是僥倖而是一種習慣。

(原文刊載於《台灣商務平台》;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