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聰明人的嘴在心裡!從「離職態度」,看出好壞人才的差別

留下好口碑與延續職場好人脈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12-24

瀏覽數 88,25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akutaso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akutaso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老闆太過小氣,薪水給的非常少。」「同事太難相處,總是在扯我後腿。」「公司太沒前景,看不到未來方向。」「良禽擇木而棲,所以我才會離職。」良禽要擇木而棲,似乎是不少人離職的好理由,因為這代表不是自己的問題,這位年輕人也毫不客氣地將自己離職的理由,完全歸咎於老東家、老同事,認為因為自己是良禽,所以才會離職。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

但這位年輕人對於老東家的控訴戲碼,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演了。他經常換工作,只要每次一換,都會忍不住在親友面前大肆的批評及抱怨。老實說在大家眼中,這位年輕人橫看豎看,也不像個人才,只是大家不說破罷了。試問不滿老東家,大肆抱怨後選擇離職,真的就叫做「良禽擇木而棲」嗎?

良禽擇木而棲、劣禽嫌巢而離

離職及流動本來就很正常,不少經營連鎖餐廳或是百貨櫃位的公司,因為配合門市的調動及調整,流動率更是高。如果仔細觀察,當中不乏人際關係佳、工作認真表現好、顧客及同事都稱讚的人才。然而人際關係差、工作散漫不負責、顧客及同事都搖頭的人力也是有的。這兩種人的差別,主要反應在工作能力,除了績效外,離職時的態度亦天差地別。被稱讚的人才離職時常說:「公司及同事都不錯,只是我另有其他規劃,大家還是會保持聯絡。」好的人才會決定離職或轉職,通常不是因為他們不能適應這份工作,而是他們有明確的職涯規劃,或是有足夠條件爭取到更好的工作待遇,因此離職時,不會有太多的負面語言,只會留下一個良好的離職印象。

聰明人的嘴在心裡!從「離職態度」,看出好壞人才的差別_img_1圖/好的人才會決定離職時,不會有太多的負面語言,只會留下一個良好的離職印象。(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akutaso)

被搖頭的工作者離職時常說:「公司、老闆及同事太爛了,所以老子不想幹了。」這一類人決定離職,通常不是因為他們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是對於原先的工作產生了不適應,混不下去,並喜歡大肆抱怨公司及同事的不是,他們將離職的原因歸咎於他人,不是自己。「良禽擇木而棲,劣禽嫌巢而離」一樣是離職,是良禽還是劣禽,其實差別就在於離職時的態度,究竟留下的是正面的印象,還是負面的言語。良禽通常是衡量完自身條件及大環境後,做出最適選擇,並掌控自己可以的方向,多數是屬於「內控型思維」。劣禽是將自己的不順,歸咎於外在環境,認為自己的不順都是外在環境的錯,多數是屬於「外控思維」。

傻瓜的心在嘴裡,聰明人的嘴在心裡

很多時候,情緒成本並不是他人帶來的,而是自己的心態及行為決定了情緒成本的多寡。面對不順遂,習慣以批評、抱怨來取代作為者,帶給自己及他人的情緒成本永遠高出一截,也註定不容易有太大的長進。無庸置疑的,爛公司、爛老闆、爛同事真的不少,有時候在心裡罵上兩句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抱怨及批評已經決定要離開的公司,並不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好處,還會為我們帶來往後的負面風評時,就不應該浪費太多的力氣在這種地方。

一個浪費大量時間及精神在批評老東家的人,在他人眼中,從來就不會像是個人才,更像是個不適任者。

我們當然可以在心中想著,並對自己期許一定要當個擇木而棲的良禽,但最好別將這些言語掛在嘴巴上,因為在他人的眼中,將「良禽擇木而棲」掛在嘴巴上的人,看起來其實更像是「嫌巢而離的劣禽」。

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傻瓜的心在嘴裡,聰明人的嘴在心裡。」如果要在職場上當個聰明人,就別當一個將傻話掛在嘴巴上的笨蛋。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聰明人的嘴在心裡!從「離職態度」,看出好壞人才的差別_img_2本文節錄自:《情緒成本Emotional cost:財務報表看不見,卻是最昂貴的一種隱藏成本》一書,紀坪著,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