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蹲點.台灣」頒獎典禮,為2019年下鄉蹲點的青春熱血大大喝采。中華電信基金會以獎項鼓勵青年,而青年則透過充滿創意與感動力的文字與鏡頭、以行動力為社區帶來活力與新視野,看見自己的價值,亦深深鼓舞台灣。
由中華電信基金會和政大廣電系共同推動的「蹲點.台灣」活動,今年暑假有18校60位學生到全台社區與部落蹲點,學生們揮灑無限創意與熱情,以實際行動為土地付出,從中培養多元包容觀點、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看見台灣在地的美好與感動。
透過「蹲點‧台灣 大賞獎」、「社區紀錄片獎」、「最佳服務獎」、「網路行銷獎」、「創意成果獎」、「網路影片票選獎」等獎項,中華電信基金會鼓勵參與學生落實並擴散「一手服務、一手記錄」的「蹲點‧台灣」精神。中華電信基金會董事長郭水義勉勵年輕人「蹲下來,才能看到台灣的點點滴滴」,用心、用熱情所做的蹲點紀錄,都將成為人生豐富美好的回憶,更可以成為未來自我成長的動能與養分。
(圖說:政大趙若筑與陳貞蓁在屏東赤山社區帶領小記者培訓營。)
用紀錄片實踐所學,為社區量身打造服務方案
「社區紀錄片獎」得獎團隊之一,來自政大的趙若筑、陳貞蓁,以屏東萬巒赤山社區的孩子為影片主角,探討偏鄉人口外移與隔代教養,並為赤山囝仔的成長尋找鼓舞的可能。二人很開心能發揮新聞與廣告所學,透過鏡頭記錄真實人物的故事,希望森巴鼓隊照亮孩子的另一條路。「以前的我總是排滿課業行程、不敢鬆懈;在赤山,跟著在地的慢活節奏,我開始懂得聆聽『心』的需求、用『心』去感受生活是很美好的。」
獲得「最佳服務獎」的亞洲大學王苡錚和林鳳娟,蹲點期間與彰化溪州融為一體,「本來擔心自己的台語溝通不佳、甚至害怕下田,但溪州的長輩完全接納我們,給予很多幫助,讓我們真實感受溪州風土人情的美。」為了宣揚溪州,二人以視覺傳達的專長設計了旅遊手冊,更透過中華電信基金會安排,與「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的設計師合作,提案製作年曆日誌,以村裡的真實人物作為每個月的主角,帶出每一天的生活風景。
(圖說:亞洲大學王苡錚、林鳳娟一邊推廣濁水溪黑泥文化,一邊思考自己如何為家鄉付出。)
勇敢踏出舒適圈,為部落發聲、關懷體貼在地人文
同時榮獲「最佳服務獎」、「網路行銷獎」兩個獎項肯定的台師大李坤融、楊峻杰,展現濃厚的服務熱忱與公民意識,為花蓮吉拉米代部落各式農務出力,更將所見所聞多次投書媒體社論與公民新聞,並為部落架網站、以臉書社群行銷,積極為部落發聲,希望部落的問題被更多人看見。「我們在部落被當成自己人,更期許自己跳脫漢人本位意識,去思考觀光祭典與傳統文化的衝突,以及工業發展帶來的汙染、原鄉長期受到忽視的問題。」楊峻杰分享。
拿下「蹲點.台灣 大賞獎」的台大洪若庭與師大陳安琪則認為,「台灣其實很美也擁有很多資源,有待我們自己去發現,希望藉由紀錄讓世界看見台灣」二人認為蹲點的最大收穫是更具有包容心,面對差異會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在台東土坂部落服務,我們並不是以在上位者的角色提供服務,而是虛心感受在地的真實需求,理解自己也是來這裡學習的。」而另一組獲獎團隊——彰師大的楊敏昕與歐孟亭,則是感謝花蓮黎明教養院,幫助她們重新反思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學習傾聽每個肯納兒的聲音,體會不同的生活樣貌與人生目標,也看見了自己的可能性。
「蹲點活動的結束,不會是學習的終點!」「蹲點.台灣」的年輕世代從不了解到了解,真切實際地為土地付出,以實際行動為自己的人生開啟新視野,也為偏鄉社區與部落帶來創意與活力,啟動改變的正能量。
• 2019/12/21 (星期六)《好厝邊生活節》親子公益園遊會,中華電信基金會邀集紙風車劇團與全台20多個社區,從地方產業、生態旅遊、手作DIY及遊戲互動,邀請你一起共同感受在地生活、在地產業的美好,活動訊息請點此• 看更多2019年第十一屆「蹲點‧台灣」各組心得與創作,請點此• 2019年第十一屆「蹲點‧台灣」28支社區紀錄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