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尼克森在中國

莊文意
user

莊文意

1988-01-01

瀏覽數 16,000+

尼克森在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1月號雜誌 第019期遠見雜誌

尼克森、毛澤東、江青、周恩來和尼克森夫人相會於舞台上?一點不錯!他們是一齣最新的現代歌劇--尼克森在中國(Nixon in China)--的幾位主要角色。這齣以一九七二年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為主題、場景的歌劇已於去年十月二十日在美國休士頓首演。

以政治人物為歌劇主角並非史無前例,菲利浦.葛拉斯(Philip Glass)就曾在「甘地精神」(Satyagraha)一劇中,以甘地為戲劇的主人翁。以歷史事件為歌劇素材亦早有先例,如威爾第的「唐.卡羅絲」(Don Carlos)一劇即為歷史劇的先驅。但將如此近期的史實和尚在人世的政治人物寫入歌劇,則是歌劇史上的創舉。

更由於尼克森本人在現實世界中所代表的爭議性;與他相關的事件,如越戰、肯特大學警察擊殺示威學生事件、水門事件等,無不激起美國人民心中的隱痛;他於一九七二年訪問中國大陸,將中共引上世界政治舞台,改寫全球政治均勢的歷史行動,其功過是非猶難定論;因此,在此時出現此劇自然成為眾所矚目的盛事。

作詞作曲者都很年輕

「尼克森在中國」一劇的作曲者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作詞者愛麗絲.古德曼(Alice Goodman)和導演彼德.謝勒(Peter Sellars)均相當年輕,亞當斯與古德曼甚至從未寫作過任何歌劇。但是二人合作生產的這一齣新劇卻相當獲得好評,特別是將一個充滿政治性的主題處理成一個感性的藝術作品,殊屬難得。

古德曼所寫的歌詞雖然有些部份稍嫌冗長,即有洞悉角色心理的張力;尤其是將那位在政治舞台上張牙舞爪,即為世人所不恥的「英雄人物」尼克森,描繪為情感內斂,確知本身歷史使命的一個活生生的「人」,頗有感人之處。

亞當斯則以沙啞的男中音來配合尼克森這位性格內斂的角色。尼克森在劇中唱的是平板而囁嚅不暢的曲調,反映出角色內心壓抑而矛盾的情感。反觀年邁體衰的毛澤東卻以強韌、有力的男高音,表達出一介勇夫的個性。就傳達劇作者的意圖而言,本劇的音樂是相當稱職的。

當世界快速變動,你準備好了嗎?現在用最優惠【2.5折】訂閱遠見,掌握全球視野與領導人思維>

謝勒的導演亦堪稱靈活而富巧思。例如第一幕的結尾高潮戲是一場人民大會堂的「國宴」;正當舞台上鎂光燈閃耀,眾演員舉杯歡慶,高歌同志之誼,志得意滿的尼克森也唱出「我身如在夢中」時,舞台上突然停下所有動作,尼克森舉杯的鏡頭如同攝入錄影機的靜止畫面一般,烙下一個歷史的印記。

猶如真人真事重現

另一個全劇的高潮則是尼克森夫婦觀賞文化樣板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一景。編舞者以逼真的模仿來諷刺樣板戲的荒謬。只見舞台上來福槍與大腿齊飛,尼克森夫婦似乎完全溶入了戲中戲,此情此景猶如真人真事的重現。然而導演手法一轉,江青突然從座位上起立,激昂地唱出「我乃毛夫人」!曲調華美的花腔女高音似在提醒世人,正是她,掀起了中國歷史中最殘酷、血腥的一頁。

在北平之行的最後一夜,各個主角分別在自己的臥房中反省迴思。尼克森由過去在軍中服役的情景,回想到自己徒有一腔狂熱的感情,卻無法將之化為對妻子可傾吐的真愛;毛澤東和江青則想起他們早年共度的患難;而隱藏在「皇帝」身後的掌權者周恩來,卻在獨自思考革命大計。

在沈緩的獨白和對話中,這些創造歷史的政治人物一一流露出人類卑微而孤獨的本性。幕就在令人深思的況味中漸漸落下。

如此充滿爭議性的政治人物,如此令人不安的政治事件,即在劇作者精心的安排下,構成一齣動人的歌劇。「尼克森在中國」已於十二月移至紐約公演。此劇無論就主題、音樂、演出各方面均難免引人爭議,但賣座卻可預期。

(取材自時代雜誌)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