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本入住率第一高齡住宅:為什麼七成入住者,選擇在這裡臨終?

不著痕跡,就是最好的照顧

50+
user

50+

2019-11-15

瀏覽數 43,950+

圖/銀木犀官方網站
圖/銀木犀官方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文/蔣德誼

圖片來源/銀木犀官方網站

陽光灑落在木造的走廊,一旁的雜貨店裡,一群孩子正興高采烈地挑選著喜歡的零食,坐在櫃台的阿嬤一邊微笑招呼著,一旁的則是悠閒喝著茶邊聊天的媽媽們。

彷彿是商店街或街坊鄰居的聚會,看來再稀鬆平常不過的情景,令人難以想像,這裡其實是一所附帶照護服務的高齡住宅。

2011年創立,如今在千葉縣、神奈川縣等地共有12處據點的「銀木犀」,儘管每個月平均2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約6萬元)的收費並不便宜,卻擁有98%的超高入住率。

理由很簡單:在這裡,高齡者們不會被種種規範限制和束縛,而是可以自由地決定如何生活、如何終老。

擺脫照護邏輯,隨心所欲的第二個家

銀木犀的創辦人下河原忠道,原本是經營鋼鐵產業的第二代,2005因為接下了高齡住宅的營建案,讓他有了參訪國內外照護機構的機會。

「這些設施完全沒有醫院或老人之家那樣的感覺,而是像普通住家一般,令人放鬆、自在的環境,爺爺奶奶們在院子裡悠閒地喝著紅酒邊聊天,一時興起,就跳起舞來。」目睹這一幕的他極為震撼,心想:為什麼日本不能有這樣的地方?

在銀木犀,無論是公共區域或是入住者的房間,都大量使用木質建材與家具,搭配雅致的家飾與照明,讓人感覺舒適溫暖。「我不想要一走進設施只會聞到消毒水味,或是為了清潔方便,使用金屬、塑膠這些冰冷沒有人味的材質。」下河原忠道說。

銀木犀的地板以素面檜木鋪設,一般高齡設施大多顧慮滑倒風險而鮮少使用,但也就失去了赤腳踩在木地板上的美好觸感,還有淡淡飄散的木質香氣。這裡也不到處設有扶手,而是運用家具或擺設的巧妙設計,讓行動不方便的長輩們能不著痕跡地使用。

這裡也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不必按表操課,喜歡吃什麼、想要什麼時候用餐,都隨自己喜好決定,甚至偶爾想要聚在一起小酌幾杯也沒問題。

這一切設計,都是要讓高齡者居住空間脫離「設施」的概念,而更接近於與平常人無異的「住宅」樣貌。

在日常交流與玩樂中,成為社區的一分子

日本入住率第一高齡住宅:為什麼七成入住者,選擇在這裡臨終?_img_1圖/孩子們最愛光顧的零食雜貨店,由爺爺奶奶擔任收銀工作。

每間銀木犀都有設置,位於入口處的古早味零食店,則是這裡的另一個招牌特色。由入住者擔任「店長」,每天到了傍晚,從中小學或幼稚園放學回家的孩子們,就會來這裡買點心、或是在一樓的開放空間內玩耍、休息或是閱讀書籍,簡直就像是課後安親班。

雜貨店旁則設有餐廳「金木犀食堂」,除了同樣對一般人開放,食堂供應的菜色也和入住者所吃到的餐點完全相同。

「有這些接觸交流的機會,大家就能自然地和附近的居民們打成一片,和孩子們的相處,被賦予工作任務、都會讓人感受到生存意義,而愈來愈有活力。」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日本入住率第一高齡住宅:為什麼七成入住者,選擇在這裡臨終?_img_2圖/多樣類型的休閒活動,既能培養休閒嗜好,也增加與他人的互動交流。

從卡拉ok、陶藝教室到小型農場,每間銀木犀都有應入住者希望所開闢的獨特空間,並不定期舉辦各種才藝課程、團體活動,或是邀請附近的鄰居一起參與年節搗麻糬、夏天辦祭典等時令節慶活動,「真的就像到朋友家裡玩一般的自然愉快。」

能自己完成的,就不要假手他人

在銀木犀,約有近九成的入住者有著程度不一的失智症,然而,這裡的大門卻是24小時不上鎖,任由人們出入。「這樣不會發生危險或是走丟嗎?」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

下河原忠道說:「為什麼要因為人老了、或是有失智症,就必須忍耐著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一旦因為顧忌而設下限制,只會沒完沒了,我絕對不要這樣。」唯一的「管理」,只有每天早晚會由工作人員與入住者聯繫,確認是否平安。

日本入住率第一高齡住宅:為什麼七成入住者,選擇在這裡臨終?_img_3/在可能範圍內,讓長者有自力處理生活的能力。

在平日的生活起居當中,銀木犀也盡可能讓入住者自行外出購物、從食堂拿取餐點等日常活動,體力狀況較好的人,還能自己做洗晾衣服、清掃等家事。

「到了設施之後,什麼生活大小事通通交給看護人員來做,只會加速老人家們癡呆的程度而已。能自己完成的事,我們就不應該剝奪。」

直到最後一刻,都擁有自主選擇權

此外,令人驚訝的是,在銀木樨有超過70%的入住者,選擇在這裡度過臨終時刻。相較於日本有8成老人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幾乎是讓人無法置信的數字。

例如癌症末期的患者,即使身體狀況惡化,只要本人表示意願,就可以委由安寧醫療的專業醫師,進行居家治療。往生之後,銀木樨也會舉辦「送別會」,由同住在一起的「室友」們,送上最後一程。

根據工作人員表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以及重要的家人、好友環繞之下,絕大多數的臨終都顯得安詳而平靜,家屬對於親人的逝去,也更能收拾悲傷的心情,以豁然的態度面對生死。

衰老和死亡,都不過是生命中自然必經的階段,在信賴與相互支持中,讓老後生活保有選擇的自由與尊嚴,看來簡單,卻又何其珍貴。

資料來源/MAG2NEWS、認知症ONLINE、soar world、MIRA TAKU、テレ東プラス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pse.is/K3FBX

➡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資訊不漏接!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數位專題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三防世代」來了!現在30~50歲的青壯族群,如何建構防窮、防病、防詐騙的財務安全網?確保「老後三本」已經成為即刻要思索的必修課。只要正視問題、提早因應,你將更有機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晚美人生」。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