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吃豬肉的消費者大概不知道:豬妊娠期長達四個月,出生到宰殺需要半年時間。
不過,此刻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學家來說,豬的成長期關鍵無比。原因是在剛結束的夏季,大陸境內豬肉價格在一個月中上漲了23%,寫下單月豬肉價格上漲的紀錄,這種漲勢,就連文革物質缺乏的時期,都不曾出現。
民生小問題,不小心可會激起龐大民怨。從經濟學界到政府高官,中國大陸上下謹慎以對,就怕豬肉變成政治問題。
今年4月,豬價上漲曾帶動一波物價震撼,豬價年增14.4%,帶動了當月食品價格年增6.1%。如果4月的漲勢讓人心驚,今年7到8月這波上漲更叫人心臟衰弱:跟一年前相比,這波價格足足飛升了47%。迄今仍沒有緩和跡象。
在過往,豬肉價錢變好,養豬戶馬上投入增產,豬肉價格也會慢慢回穩。不過,由於近年來大陸養豬戶大幅減少,再加上非洲豬瘟肆虐以來,大陸已撲殺了境內1/3的豬隻,雖然政府以補助的方式鼓勵養豬業增產,但效果仍緩不濟急。
豬肉是大陸最重要的食用肉類來源,大陸人每年吃掉5500萬噸的豬肉,相當於世界其他國家加總的一年消耗量。北京官方統計,2019年大陸短缺的豬肉約1000萬噸,比全世界豬隻交易的總數還多,許多飯桌等不到豬肉。問題怎麼解?短期內仍將是中國大陸的一大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