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解碼疾病、對抗老化 生科人才更受矚目

學群導覽:生命科學學群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9-09-25

瀏覽數 50,450+

生科學群被譽為未來最重要產業;圖為中興大學生科學院。
生科學群被譽為未來最重要產業;圖為中興大學生科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20研究所指南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曾公開表示:「基因檢測,讓我能活到120歲。」古代煉丹求長生不老,如今科學解答:長壽與基因有關。生命科學家探討生命起源,試圖解開遺傳、演化的奧祕。

生命科學研究對象可不只是人類,還擴及地球上的蒼生萬物,小自細胞蛋白質,大到生物的生命機制運作。生命科學屬於基礎科學,所學涉及生物,還包含物理、化學、微積分等學科,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數理基礎。

後基因時代 解碼DNA蛋白質

上世紀末最熱門的生物議題是「基因組解碼」,科學家根據人類身上30億個鹼基對一一解碼,找出他們各自在人體機制扮演什麼角色。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楊嘉鈴說,分子生物學近年著重在分析哪一段鹼基對有缺陷,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或部分功能失常會誘發癌症。

人體就像是微縮版的宇宙,其複雜精密程度,不單仰賴生命科學家的智慧,也需要借助資工、醫學、電子電機、人文社會等領域知識。

楊嘉鈴表示,以神經科學研究來說,要觀察神經元如何傳導訊息,需要應用電子電路設計原理;解構基因密碼,則仰賴雲端、大數據,提升資料整理的速度與準確性。

從學院派轉向應用科學,清大開設「生技產業博士學程」不過五年,以碩博士五年一貫、兩年的產業實作後媒合就業,欲吸引就業導向的研究生,打破生技碩博士學用落差。

「台灣ICT產業占全球領先位置,能與生技產業相互借力,」楊嘉鈴說,這是生技與資工的大好年代。全台最早創立生命科學系的清大,多達700多名校友形成堅實的業界後盾。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照雄指出,疾病研究分為三大塊:預防、檢測及治療,醫學從治療端切入,生命科學則從基因的角度預測疾病誘發的機率,提前檢驗出來,往前推進到預防端。

他說,基因檢測是未來生技發展的重點,可協助科學家推測某種疾病未來有沒有可能發生。

2013年美國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先後切除乳腺及卵巢,引起軒然大波。她正是透過基因檢測發現BRCA1基因突變,加上母親、外婆及阿姨都死於癌症,才決定進行預防性切除。

生物醫學科系前仆後繼地加入研究人類健康與疾病的行列。長庚大學生物醫學所所長陳景宗曾帶領口腔癌、大腸癌研究團隊,加入2016年「美國癌症登月計畫」。他認為,生物醫學雖隸屬於生命科學學群,但研究方向包含微生物、神經醫學、細菌與免疫、癌症等議題,與醫學密不可分。

陳景宗表示,長庚醫院提供大量的癌症數據資料庫、臨床檢體,有全國最完整的疾病研究平台,長庚生醫所在基因體、蛋白質及代謝體等「體學」研究位居翹楚。此外,病毒研究中心在腸病毒等手足口病病毒研究及疫苗研發也頗負盛名。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高齡社會 生技產業新機會藍海

根據國發會統計,台灣將在八年內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速度是世界之最。全球對老化研究的後繼力道已逐漸追上疾病研究,近幾年生命科學家致力尋找導致老化的基因。

林照雄表示,老化研究尤需借助科技大數據,例如預測老化程度,要從一定數目的人群資料中觀測基因、蛋白質、代謝物、腦部影像,分析與老化相關的多重因子,再透過AI檢驗出這些數據的關聯性。生命科學家的未來野心是做到告訴人們「生理年齡」,而非「出生年齡」。

林照雄強調,生命現象舉世皆然,更是全球面臨少子化浪潮後,接踵而來的一大衝擊。生技產業沒有飽和一說,讀生命科學學群應放眼世界。生科系所透過大量的實驗,累積學生凡事以科學驗證的慣性思考,以及邏輯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科系所不盡如大家想像只是在做實驗,課堂中閱讀表達占1/3,」他強調口語表達能力也相當重要。

陳景宗則認為,研究生要加強產業知識,像是涉獵專利法規、供應鏈管理等商管知識,未來在職場工作更能駕輕就熟。

•  適合就讀對象:對自然保育有使命感、關切自然生態與環境議題,喜歡跨領域學習者

•  可能就業產業:政府公職、教職、工程顧問公司、海事產業

•  主要職位:地理教師、地球科學教師、研究人員、測量師、製圖人員、都市計劃師、環境工程師、水土保持師等

【2020研究所指南】帶您找方向!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