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上海遠見文化高峰會》專題論壇與演講精采片段摘錄

沈瑜
user

沈瑜

2019-09-08

瀏覽數 22,250+

知名作家余秋雨於閉幕演講。
知名作家余秋雨於閉幕演講。

9月7日在上海市金山區假日酒店舉辦的《上海遠見文化高峰會》下午場,共有七場專題論壇與演講,包括知名作家余秋雨也到場。以下即為精彩片段節錄:

專題論壇(二)科技世代下的跨界創生

這場論壇由《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擔任主持人,邀請台達電品牌長暨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廣州時間網絡科技總裁向熹對談,兩位原本都非科技人,卻都進入科技界,並將文化帶入科技業,展現長才。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1圖/左起向熹、郭珊珊、楊瑪利。

郭珊珊以台達電與日本NHK合製8K環境教育片《水起.台灣》為例,說明在最新投影技術8K下,拍攝水的春夏秋冬變化,以及氣候變遷帶給水資源及生態的困境。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2圖/郭珊珊以環境教育片《水起.台灣》,喚醒大眾對生命起源的重視。

8K技術能捕捉到比HD高清16倍的畫質,但拍攝也格外辛苦,為了拍一顆從綠葉落下的水滴,需要三位人員操作,分別負責掌鏡、檢查對焦等工作,團隊花了一年,號召50位成員,斥資超過700萬人民幣(約3000萬台幣),記錄每個微觀世界的美,儘管微小卻壯麗,以喚醒大眾對生命起源的重視。

廣州時間網絡科技總裁向熹,過去擁有豐富的媒體經驗,現在投入VR領域,「2019年發生了一件大事,」他一開始演講就語出驚人,他說6月30日公布互聯網的統計,中國使用者規模已到達頂點的11.38億,用戶數不升反降,說明中國互聯網紅利消失,未來流量在哪裡?沒有紅利,依賴互聯網的產業發展未來在哪裡?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3圖/廣州時間網絡科技總裁向熹擁有豐富的媒體經驗,現在投入VR領域。

後來,他們找到了解答,發現中國的博物館未來潛力驚人。儘管中國有5000家博物館,每年有1億的新增人次,但每年進出人次僅有約11億人,等於每人每年進出博物館不到一次,反觀美國將近24萬家博物館,每人每年卻進博物館參觀14次,若中國未來20年,每年都有1億人次的增長,努力推廣後,就會有很大流量的空間。因此廣州時間正針對博物館研發數位化五大科技系統,包括體驗系統等,讓人們對文物展品有更親切的感觸。

專題論壇(三)文學人生・文化記憶

「文學人生・文化記憶」由中華新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渡主持,他指出,台灣與大陸有深厚文化鏈結與創造力,因此許多大陸朋友到台灣來,都能感受到台灣強烈的中華文化底蘊。對談的來賓則是當代畫家胡軍軍與詩人作家羅智成。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4圖/楊渡指出,台灣與大陸有深厚文化鏈結與創造力。

無論在任何時空、人種,信仰是許多人的精神寄託,胡軍軍寄情於佛教,透過畫作,讓信仰具象化、綻放美感。她以作品呈現對佛理的熱愛。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5圖/胡軍軍寄情於佛教,透過畫作,讓信仰具象化。

色彩斑斕、甚至帶點童趣、一臉慈祥的佛陀涅槃像,好像超脫出生命,達到了禪學解脫的最高境界。胡軍軍一張張展示去甘肅莫高窟、印度、斯里蘭卡的石窟藝術,每張看似相同,她卻能傳神地說明一二,「我最常被人問為什麼要畫那麼多涅槃像!」胡軍軍說,她從小就著迷於生存等課題,加上對佛教的熱愛,又是虔誠的佛教弟子,很自然地將創作與信仰合而為一。

羅智成同樣也有自己的精神寄託,他說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心靈故鄉」,一首詩、一首歌、一本書、甚至是建築,當在心中深刻觸動時,往往同時也被療癒,像他看了威爾・杜蘭特《世界文明史》,希臘部分寫得很好,讓他有種前世好像希臘人的錯覺,所以有時候經過省立博物館的希臘式建築就覺得好熟悉,抬頭望天,連遠方星空都變得非常希臘。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6圖/左起胡軍軍、羅智成、楊渡。

無際的想像,讓他出了以桃花源為奇妙發想的新書《問津:時間的支流》,從現代人為出發點,以詩的形式,探問為何漁人找不回桃花源等疑惑,「我喜歡具體現實想像與找尋解答」,為了寫出到位的詩,他不是只會天馬行空,而是查找原始資料、研究中國古音發音,解構又建構出他心目中的桃花源。

專題論壇(四)文化新人種・清創新世代

身為成功創業家的競衡集團執行董事張簡珍,擔任這場論壇主持人,她首先分享自己的成功心法,就是認真工作,像她工作日都一定穿西裝,嚴以律己,而對談者則是幸福果食共同創辦人簡家旗,以及美的專業主義創始人李蕾。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7圖/左起李蕾、簡家旗、張簡珍。

忙碌現代人心中的桃花源,恐怕是那綠油油、青草味的鄉村生活,台灣有一群創業家,想到將餐桌搬到稻田中間,讓人們感受在自然間品味當地食材的恬適,簡家旗說,他們還想透過這樣的方式,幫助農村經濟,「因為我們都是農村長大的孩子。」一來透過文化旅遊,讓都市人認識鄉村,二來創造當地的就業機會,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8圖/簡家旗想到將餐桌搬到稻田中間,讓人們感受在自然間品味當地食材的恬適。

近年,他們拓展到大陸,希望提煉每個村落文化特色、展現創意,而這樣的想法也獲得張簡珍大力支持,希望以這樣的形式,打造幸福又有創意,讓鄉村振興永續的方式。

李蕾的聲音動聽,一開口就令人陶醉,原來她是大陸知名主持人,10多年前與金庸在華山上論劍的節目,拿到許多獎,沒想到10年過去,談話性節目式微,她必須尋找出路,有人建議她聲音那麼好聽,不如教授聲音課程,爾後開始做線上課程,2016年創辦微信公眾號「美的專業主義」,2017年推出知識付費產品「李蕾聲優課」,至今累積13萬位學員,帶給許多人自信。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9圖/李蕾的聲音動聽,為大陸知名主持人,知名教授聲音課程,爾後開始做線上課程。

專題論壇(五)文化紮根・未來教育

這場論壇由未來親子事業體社長兼總編輯許耀雲擔任主持人,與談人是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秦文君,許耀雲提到現在華人社會與家庭最重視下一代,因此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成立《未來少年》《未來兒童》等刊物,事業群取名為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因為孩子是共同的未來。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10圖/許耀雲提到現在華人社會與家庭最重視下一代。

秦文君40年來深耕兒童創作,但她卻坦言,前20年寫作很艱困,並沒有選擇放棄,直到後來才有暢銷書。

不放棄初衷理念,她以代表作《男生賈里全傳》《女生賈梅全傳》為例,堅持撰寫兄妹之情,即使編輯勸說,在大多是獨生子的中國,描繪兄妹情沒有市場,果然第一版才賣了2000冊,然而經過孩童傳播,從5000冊、1萬冊、10萬冊到現在100萬冊熱銷,在在證明她的想法,「兄妹之情即為人類之情,而我這本還有提到男生追求勇敢,女孩追求美的路程。」

她解說,兒童文學最高境界是,寫出成人能夠理解但被遺忘的情懷,寫出兒童可以理解但不能表達的狀態。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11圖/秦文君40年來深耕兒童創作。

專題演講:哈佛帶給我中華文化的覺醒

哈佛大學藝術獎得主、旅美音樂家尤虹文,15歲就赴美就讀音樂學院,在白人世界裡,她曾排斥中華文化,儘可能不說中文,直到大三參加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的「四書五經」讀書會,接觸到儒家思想:什麼是天命?什麼是君子?怎麼盡其性?怎麼行中庸?就在定期的讀書會,她有機會開始理解中華文化,讓她深思:「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而後定居北京,又接觸了道家思想,尤虹文對過去傲慢無知感到羞愧,反而以中華文化是世界最高貴的文明而驕傲。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12圖/尤虹文在國外留學時,一度排斥中華文化,直到大三參加哈佛大學教授的讀書會開始改變想法。

但她在西方世界留學時,也困惑自己的身分認同,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思」就是我嗎?在道家思維眼裡:「我思」,不是我。

尤虹文從道家無我的精神看到音樂家的境界,曾經她看到知名指揮家David Zinman,寫意地往臺上一站,美妙音樂自然流瀉,她覺得,這就是道家思惟中的道,是最高明的指揮,「和自己的身體在一起,在你在的地方,你獨一無二,你就是世界級,不需要再往外求。」

閉幕演講:迎向文化新脈動

本次峰會特別邀請知名作家余秋雨做閉幕演講,他首先挑戰「科技腦・人文心」標題,科技腦往往追求淨利,比較過去成績,然而文化是不分新舊,只有高低,「沒有說誰能超過《紅樓夢》,《紅樓夢》就是安靜的存在。」《紅樓夢》不需要跟誰比較,而後人之作即便超越它,它還是《紅樓夢》。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13圖/余秋雨指出文化是不分新舊的。

他舉4月23日做為世界讀書日為例,是當年西班牙以賽萬提斯去世之日,在聯合國提出的,出席的英國舉雙手贊成,因為他們自家國寶莎士比亞不僅是同日去世,當天還是他的生日,「這兩個國家在過去是世仇,卻因為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他也指出,自己所開的線上文化演講課,聽眾逐日暴增,從2074萬人到昨天(6日)的5500萬人,代表不管多麼混亂局勢下,不論年齡學歷,人總會想聽文化,文化只要經過講解,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的美麗。

台北市前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為高峰會做閉幕致詞,他認為,科技確實能幫助民眾理解文化,當年他當台北市長時,在上海市博會看到電子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感到震撼,便安排在臺北展出,很短時間就有40幾萬人參觀,造成轟動,讓民眾能貼近古人,甚至跟古人揮手、跟古人買菜等趣味性互動,獲得美國「GLAMi Awards」的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s)

余秋雨:世仇因文學家而化干戈為玉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_img_14圖/郝龍斌為高峰會做閉幕致詞。

他覺得文化是美好的,經過時間淬鍊,能吸引人學習並產生質變,這便是文以載道,改變一個人,就能改變城市、國家,讓城市有氣質,讓國家更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