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溝通往往是模糊、消極和傷人的。很多事情沒有說出來,或說了一半;而說出口的事情可能是帶著批評的口吻。令人驚訝的是,當家中某個人一開口說話,就會有其他的家人受傷。
你無法獨自改變這種互動狀態, 但是你可以成為改變的工具。等待家裡其他人開始好好溝通,這是行不通的。
如果你等待孩子能主動透露他的想法,他可能只會繼續隱藏他的恐懼、挫折和問題。如果你等待伴侶希望他能讓溝通順利,你可能只得慢慢地等。
雖然每位家人都有義務好好溝通,但是必須有人先開始;而,改變由你開始。
你要直接說出簡短、簡單、明確的句子,這一點很重要。說話拐彎抹角或囉囉嗦嗦,通常只表示你站不住腳,所以你的訊息才會彼此矛盾,或者你根本只是以言語暗藏真實意圖。在你說話前,最好想清楚:你想說什麼;你有權溝通,然後簡單直接地傳達你的訊息。
以下是一些明確直接的例子:
•「你花了很多時間加班,這是否代表我們之間的關係有問題?」
•「你今年的作業似乎比去年少得多,是這樣嗎?還是,你今年比較沒有學習的動力?」
•「我想辭職,然後成立個人工作室。我知道這樣做,影響很大,但是我希望我們能談談。」
•「我們最近很少做愛,我想知道是怎麼了。」
•「你和妹妹最近一直在吵架,你能告訴我怎麼了嗎?」
•「我覺得我們需要去度個假,但是我知道我們沒有這筆預算,可以談談關於度假的事嗎?」
「說話直接」不等同於「直言不諱」或「苛薄」,在言談當中總是要留出善意的空間。透過你的口氣、聲調、肢體語言,以及用字遣詞,你可以傳達一件事:你有話要說,但你並不是要傷人、侮辱或批評他人。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表達直接和善意,你會成為更有效的溝通者,還能把更多的愛帶進每次的家庭互動當中。
練習 釐清事情當你覺得家庭生活裡有某些令人搞不懂的情況,請在紙上寫下:「有些事我不明白。」閉上眼睛,規律地呼吸一兩分鐘。不要為了釐清事情或搞懂情況而把自己搞得緊繃。放輕鬆,睜開眼睛,寫下你的第一句話,「我認為發生的事是___」,看看你想如何完成那句話。如果想不出什麼,或是想出的東西似乎不是很正確或完美,請重複這個練習。再次閉上眼睛,規律呼吸。幾分鐘後張開眼睛,再次寫出這句話:「我認為發生的事是___」,然後看看你想如何完成這句話。如果想不出什麼,這個練習再試一、兩次。如果你覺得想清楚了,那就太棒了!如果還沒有,也為自己勇於努力的精神打氣,然後繼續努力,把問題看透。
避免訊息前後不一
人們總是發出前後不一的訊息,特別是在家中。前後不一的訊息會將兩個相互矛盾的想法巧妙奇怪地連接在一起。以下是一些典型前後不一的訊息:
•「請把所有的功課寫完,然後早點睡覺。」
•「我今晚真的很想和你做愛,我只是沒心情。」
•「爺爺,我很想在春假去拜訪你,但是學校只放一週的假。」
•「工作讓我痛不欲生,順便一提,我已經要求接下幾件新任務。」
•「媽媽,我真的覺得我們應該要吃得更健康,不過,晚餐可以吃起司漢堡和薯條嗎?」
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出這類前後不一的訊息,不合邏輯或矛盾的地方在哪裡;有時我們看不太出來。但是,我們一定會覺得怪怪的。
我們之所以傳達前後不一的訊息,是因為心口不一。我們無法接受前後不一的訊息,原因也完全相同:講話的人敷衍地在講場面話。請避免說出前後不一的訊息:要勇敢地說出實話;也避免接受前後不一的訊息:展現你的智慧,並要求真相。
傳送明確的訊息是你的責任,但是,如果你收到的訊息不清楚,怎麼辦?你的責任是要求澄清。如果有不懂的訊息,一定要詢問。但是要小心,因為我們很容易衝動地批評對方沒有把話說清楚,或是因為我們不喜歡收到的訊息而開始抨擊對方。
我們最常見的回答如「你是什麼意思?」,這樣的句子通常只是攻擊他人,根本不是要求澄清。這句話翻譯起來的意思就像是,「你竟敢這麼說!」
以下所有內容都是要求澄清時,更好的替代說法。
「我想你的意思是_____,但是我並不確定。我的意思接近了嗎?」
「有一部分我覺得我不懂,當你說_____ 時,你的意思是什麼?」
「我有點不懂,我想你說的是_____,但是你也說_____。我的理解正確嗎?」
「我想我懂你在說什麼,但是我不是百分之百的肯定。你能再跟我多說一些嗎?」
本文節錄自:《親情,也需要界限:認清10種家庭問題╳8種告別傷害的方法,找回圓滿的自己》一書,艾瑞克.梅西爾著,黃庭敏譯,大好書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