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聚焦英語、程式、國際化 元智要做未來20年人才搖籃

特色私大2〉綜合大學第15名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19-07-01

瀏覽數 21,000+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

本文出自 2019 / 7月號雜誌 供應鏈下南洋

「台灣的大學很辛苦,對比排名接近的國外學校,經費卻可能只有別人的1/5,」曾擔任中正大學校長、2016年接任元智大學校長的吳志揚,一談起國內外及公私立大學的資源落差,有感而發。

他認為,當資源有限,就必須花在最具價值的地方,「用未來20年的思考,為學校找到差異化」。

元智大學前身是元智工學院,過去多半培育資通訊(ICT)人才,但元智從工學院轉為大學後,增加了管理、人社學院,如果要發展差異化,是要繼續招收更多ICT學生、強化工科基因?還是讓每個學院的學生,都有與科技接軌的能力?

「我的答案是後者,」吳志揚說,未來是AI的世界,任何領域都要AI,與其招收更多工科學生,不如把所有學院的數位能力升級。

「未來是『新雙語時代』,每個人都必須具備『英語』與『程式語言』能力,更要具備國際移動力!」這正是他對元智未來20年的策略。

不打造國際學院 是把學校變國際校園

不過,強化英語、程式,不是許多學校都宣稱的嗎?元智有何不同做法?

近年各大學廣推英語學分學程,大多是成立「國際學院」,將所有英語授課的課程集中,但有意願、有能力開設全英授課的教師其實有限。

元智是全台唯一大學部每個學院都有全英學程的學校。元智的老師都得具備「開設全英課程」的能力,讓本地生與國際生在各系所都能修到全英課程,甚至通識課程也不例外。「我們不做國際學院,而是把整個學校變成國際校園(international campus)!」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讓台生及早與外籍生接觸,不只是會英文,還能從語言理解國際化。

隨著AI興起,元智2017年開始將程式語言列為全校通識必修,連中文系都不例外。更以學院為核心,設計「核心→進階→應用」三階段課程,培育數位跨域人才。

吳志揚指出,不少大學推動AI課程,最大困難在「信任問題」,程式語言能力只是AI的基礎工具,真正能讓AI產生價值,靠得是其中的「大數據資料」以及「產業Domain know-how」,「但這些企業內部的營業機密,誰會平白無故開放出來,提供給學生訓練?」

但元智有遠東集團當後盾,涵蓋百貨、金融、醫療、傳產、航運等產業,超過200家公司,老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有機會拿到真實業界的數據資料,來讓學生分析,讓「學生所學從『玩玩』,真正進階到『玩真的』!」吳志揚強調。

帶學生習得未來人才的必備能力,正是元智差異化的關鍵。

>>2019台灣最佳大學完整排名看這裡!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