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選一位女作家,作為中國古代文學代表,你會選誰?我想,不出意外的話,多數人會選李清照。中國歷史上恐怕沒有哪個女性文學家的盛名,可以和李清照媲美。當然,如果把武則天也算進是女性文學家,可能比李清照更有名氣,但武則天畢竟還是因為政治而出名,不是因為文學。另外還有幾位女詩人,像蔡文姬、薛濤、魚玄機、朱淑真等,也都算有文學成就,不過和李清照比,名氣還是差得遠。
我們可以接受一部中國文學史著作不介紹薛濤和魚玄機,但很難接受隻字不提李清照。為什麼李清照能在文學史上如此出名?特別是人們提到宋詞時,必然想到她。這個人的一生可謂傳奇。
李清照的父親是李格非,是和蘇軾關係很好的一位北宋文人。蘇軾能欣賞李格非,說明他的文學水準有多高了。
家學淵源的女詞人
李格非生了女兒李清照後,不是一般的喜歡,而是非常喜歡。他把李清照當男孩培養。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女孩是不怎麼接受教育的,李清照之所以能有後來的成就,就得益於她父親的培養。後來,李清照又嫁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丈夫,那就是趙明誠。李清照和趙明誠兩個人,惺惺相惜,志趣相投。大家如果讀過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就知道,李清照和趙明誠非常恩愛。趙明誠能娶到李清照,也確實幸福。據說趙明誠還沒結婚前的一個晚上,做了個夢,醒來之後,只記得三句話,叫作「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就去找他父親問是什麼意思。他父親就給他解夢,說「言與司合」,言和司合在一起,不就是詞人的詞嗎?「安上已脫」,安的上面脫去,不就是一個女字嗎?「芝芙草拔」,芝和芙上面的草字頭都給拔掉,那不就是「之夫」嗎?三句話合一起,就是「詞女之夫」啊!看來你要娶個女詞人了。結果他真的娶了李清照這個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
李清照的文才比丈夫趙明誠還強
李清照經常寫詞贈給趙明誠,一次重陽節,李清照填了一首《醉花陰》,其中有「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之句。趙明誠覺得寫得真是太好了,但又心有不服,他就廢寢忘食寫了整整三天,一口氣另外創作了五十首《醉花陰》,然後把他寫的五十首《醉花陰》和李清照的那首混在一起,給他的朋友看。趙明誠的這個朋友也是老實人,認認真真看了半天,說這五十多首詞只有三句寫得最好。趙明誠就問是哪三句,朋友說的正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恰好是李清照寫的。可見,在文才上,李清照還勝出趙明誠一籌。在古代中國,這是非常難得的。
趙明誠要出差,李清照也寫了《一剪梅》送給他: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大家讀過這首詞沒有?鄧麗君曾經翻唱過一首《月滿西樓》,就是這首詞。丈夫出門,妻子用這麼動人的詞句送別,哪裡還捨得在外面待太久。但是,李清照的詞都是為趙明誠而寫的嗎?李清照寫了那麼多表達男女相思之情的詞,都是寫給趙明誠的嗎?這還真是個問題。
我們說這是個問題,不是說李清照除了趙明誠之外,還喜歡別的男性,而是說詞這種文體很特殊。我們前兩講就講過,詞這種文體,常常是代言體,是男子用女子的口吻寫給歌女唱的歌詞。因為作者是男性,而詞裡的語氣是女性,所以我們很容易就區分出詞裡的「我」、真實的「我」以及作者,不是同一個人。例如歐陽修的詞裡有一個女子想著遠方的男子,那這個女子肯定不是歐陽修自己。一男一女,很容易區別。但是,如果寫詞的人也是個女子呢?那麼,這首詞裡抒情的那個女子,就一定是作者本人嗎?這就很難說了。
開篇連用七個疊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唱
讀李清照的詞,就會遇到這個問題,究竟是她在抒情,在想趙明誠?還是她在模仿一個女子說話呢?許多時候我們分不出來。不過,更多的時候,我們讀李清照的詞時,總是傾向於那是她在抒發自己的情感。例如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開篇連用七個疊詞,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唱,沒有哪個詞人敢這樣去寫詞。
後來有個現代大文豪,叫郭沫若,他模仿這首《聲聲慢》寫了一首《聲聲快》,「轟轟烈烈,喜喜歡歡,親親熱熱密密」,這是郭沫若在「大躍進」時期寫的,用來歌頌大躍進。這首詞從藝術上來說,簡直就是個笑話!
李清照的《聲聲慢》,開篇就用了非常特殊的筆法,塑造了一個非常淒涼的畫面:一個女子,在冷冷清清的屋子裡,等待尋覓著什麼。接著寫「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一會兒暖和,一會兒寒冷,這種天最難調養休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因為最難將息,所以想用幾杯酒暖暖身子,但根本無法應付這一早就吹起來的涼風。我們很多人讀到的這句詞都寫作「晚來風急」,其實這個「晚」,應該是「曉」之誤,晚是晚上,曉是早上。如果已經是晚上,那後面她說「到黃昏、點點滴滴」就不對了,開始都說是晚上了,怎麼後來又說到黃昏呢?所以,這裡應該是「曉來風急」。
一大早就吹著冷風,所以才會等到黃昏,一直等,冷冷清清的等了一天。「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自己正傷心的時候,看到大雁飛過,那大雁正是為自己送過信的老朋友。但是,現在這信,估計大雁也送不到了。所以詞的下片接著寫「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些菊花被風吹落滿地,沒有誰去欣賞它們,詞人只好「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怎生得黑,不是說怎麼就自己一個人皮膚長得這麼黑,而是說無人陪伴哪,我一個人怎麼去面對即將到來的黑夜,怎麼捱得下去。「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首詞結得也很淒婉,而且又用了疊詞「點點滴滴」,和開篇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形成了呼應。一種無法排遣的難過情緒,充滿整個世界。這若說是代別人抒情,我總覺得不太可信。我還是願意相信,這是一個面對著絕望的女子,在真摯的傾訴她的感情。這個女子,就是李清照本人。
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寫的就是自己
為什麼說是一個絕望的女子?大家要知道,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妻關係很好,但是,趙明誠在一一二九年去世了。在趙明誠去世的前兩年,也就是一一二七年,爆發了靖康之難,北宋滅亡。所以從那時開始,李清照就處於國破家亡的生活狀態,這個狀態持續了將近三十年。她在戰亂中,還要背負至親去世的痛苦。這還不夠,李清照在趙明誠死後,她改嫁了。很多人不能接受李清照改嫁,但這是一個歷史事實。而且,不需用後來明清道學家的標準來看這個問題,也不需用道德標準來看。在宋代,改嫁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很正常的。改嫁如果找了個好人家,也許還是那個「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快樂女子,但是,李清照真是不幸,慘遭騙婚。她找了個丈夫,名叫張汝舟,是個無賴,覬覦著李清照的財產。
李清照折騰了半天,把張汝舟告上法庭,終於離婚成功。雖然脫離不幸婚姻,但李清照的心情與處境是可以想像的。
一個有著無限甜蜜回憶的李清照,面對著這樣的人生磨難,想像著那個曾經國家太平、夫妻和睦的過去,怎麼能不感慨萬千?所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晚年的李清照實在有著太多的無奈,太多的痛楚。
本文節錄自:《精英必修的人文課:復旦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站著也要聽完,從詩經到紅樓夢,讓視野與氣度不同》一書,一条課堂著, 任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