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心中有顆父母悄悄種下的籽,在她失去人生重心時,破殼而出

〈我的人生誰來做主?〉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6-20

瀏覽數 16,350+

圖片來源:flickr
圖片來源:flickr

媽媽過世之後,我常常看到一個景象。我一個人站在一片荒原裡,四周霧茫茫,什麼都看不見。我往霧裡走去,想要找出口,霧卻越來越濃。我看不到前途,也看不到走來的路。

我彷彿明白了,原來一向自以為是的自己,其實背後完全為媽媽所操控。讀好學校,追求好成績,做個乖學生、好小孩,都只是為了滿足、討好媽媽。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做什麼。即使稍稍萌生意願,也往往受到打擊。在媽媽眼中,我好像做什麼都不夠好。寫作不夠好、畫圖不夠好、英文不夠好、長得不夠漂亮,就算考上台大,沒有拿到書卷獎也是不夠好。

但,忽然間,再沒有人會批評我了,我卻反而失去了方向感。

媽媽過世那年我大四,原本想和好友報考社會學研究所的計劃,變得意興闌珊起來,甚至根本想不起來初衷。後來,又因為當時的男友在美國念博士,也興起去美國念書的想法。之前對動畫很有興趣,也參與過一些製作,或許可以拍個作品申請美國的動畫研究所。我在房間裡搭起了攝影棚,買來黏土製成偶,摸索著拍攝逐格動畫,前前後後拍了好幾千張照片,可以剪出一分多鐘的動畫片段。但,這時爸爸也走了。我萬念俱灰,拿了一個黑色大垃圾袋,把所有材料統統掃進去。沒多久也和美國的男友分手了。

大學最後一個學期了,剩下的學分也不多,我常常早上兩節課結束後就沒事了。回到家,煎一片冷凍蔥抓餅加蛋,然後看YouTube的英國達人秀。蘇珊大嬸在選拔賽上唱“I Dreamed a Dream”的影片我重複看了不下百次,每次看每次哭。那時候,素人參賽的故事特別容易觸動我,尤其那種原本不被看好,卻在台上一鳴驚人的選手。也許因為我剛好相反,學習過程一路順遂,想必就要成功了,一夕之間卻崩解。

備受期待、在父母注目下長大的我,現在已經不需要為誰證明自己了,不是應該鬆一口氣嗎?想不到竟如此空虛。既然如此,倒不如軟爛的生活吧。

那陣子看了好多影集,《花邊教主》、《宅男行不行》、《追愛總動員》,從天亮看到深夜,再出門買鹹酥雞當晚餐,接連好幾個月。好友看不下去了:「你不想念書也總得做點事吧!」逼著我練車,陪我考機車駕照。不料駕照考到了,隔天馬上出車禍,於是順理成章又在家裡躺了一陣子。

當時我在外文系修的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這節骨眼每次上課都覺得火大。這些英國人真無聊,不過就是一些花草樹木山川河流,有必要囉哩八唆寫成一堆詩?詩有什麼用?美有什麼意義?文學是幹嘛的,可以當飯吃嗎?這些都沒辦法減輕我的痛苦,只會讓我妒恨,我在受苦,這些人居然還有閒情逸致寫這些廢文!

那時候的我,滿腔憤世嫉俗,只有揮霍金錢救得了自己,報復性消費,感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恨意,唯有在消費中可以得到舒緩。命運不可捉摸,物質才是真真切切。我大力使用父母留下來的保險理賠金,買了專櫃上萬元的衣服和保養品,也曾一個下午買了八雙鞋,然後一個人去五星級飯店吃日本料理。既然爸媽拋棄我了,我就花光你們的錢。

我看到一則網路文章,說一隻貓失去了主人,每天無時無刻不叫著,誰也制止不了,後來透過動物溝通師才知道,原來貓以為這樣叫著,主人就會像以前一樣出現,即使罵牠也好⋯⋯我心底知道,其實我也是在等,等爸爸媽媽前來阻止我虛度自己的人生,即使他們不會再回來了。

雖然我對藝術、文學反感,但不能否認最終也在文學中得到療癒。讀了幾本川端康成,可能是作品中那些無疾而終的戀情,那些頹廢與徒勞無功的美學,讓我深感共鳴。人生在世,做什麼努力都是無用的吧。成績好又有什麼用,畢了業一樣不知道做什麼。盡力討好父母,父母還是離我而去,談戀愛到最後也只是分手,人生在世倒不如耍廢,至少多睡點覺,還能多做幾個美夢。

心中有顆父母悄悄種下的籽,在她失去人生重心時,破殼而出_img_1

於是,我從那時候開始,成了一個厭世之人。

即使厭世,還是得面對生活。大學同學紛紛上了研究所,或出社會工作。當初為了照顧媽媽休學一學期,爸爸過世後又再休學一學期,我原就比同屆晚畢業,既然不想讀書,不如趕快找工作。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因為領保險理賠金的關係,和做保險的小學同學接上線。對方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賣保險,我沒多想就答應了。

剛進入保險業,一切都很新奇。那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產業,每天晨會都有同事分享「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小故事,同事間也會傳閱心靈雞湯之類的文章。我參加了教育訓練,學習勞健保計算、公司產品內容、幫客戶規劃保單,各種新的知識佔據腦袋,讓我無暇多想自己的事情。

公司讓我覺得自在,因為我的經歷成了一則「保險故事」,而不只是一個悲慘的、令人同情的故事。大家會說:「雖然你的父母過世了,還好他們當時有遠見,早早就買了保險,讓你還能完成大學學業,不需要擔心學費與生活。」我將這套說法牢記在心,逢人便說,把父母的死變成推銷保險的話術。

我不再覺得自己可憐了,我把自己變成一個活生生的理賠案例。

保險公司的正能量,讓我短期成了一個積極、正面的人,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穫,即使做了一年,業績並沒有特別突出,前輩也都只是叫我「再努力一點」、「要相信自己」。只是,漸漸的,那些精神喊話越聽越空虛。

有一天我又突然發現,常被表揚的年輕同事其實是襄理的女兒,她承接了媽媽的客戶,因此有了亮眼的業績。這些內幕,主管們當然不會說破。就說嘛,再怎麼努力,不同起跑點的人,就是很難擁有一樣的成就。

我決定遞上辭呈,結束一年的保險業務員生涯。

我靠著母親的庇蔭,進了出版社當編輯。說起來,我仍是個靠媽族。媽媽年輕時曾當過編輯,她當時的主管後來開了出版社,我厚著臉皮和那位長輩見面,求他給我一份工作。

童書編輯,那是媽媽二十幾年前曾經做過的工作,我居然也踏上同樣的道路。而我編輯的繪本、故事書、兒童小說,小時候媽媽也買給我一整屋,每天媽媽去午睡了,我就把架上的書搬到地上,一本一本讀。某種程度是書代替了媽媽,陪著我長大。不禁要懷疑,或許媽媽冥冥之中有某種感應,提早為我做好準備,以便我一當編輯就上手。

工作過程讓我懷念起媽媽來。二十幾歲當編輯的媽媽,也像我這樣,用紅筆把錯字一個一個圈起來嗎?媽媽教過我,修改文章,刪除的字不要畫掉,而是圈起來畫一個豬尾巴。修改過的地方如果想改回來,就在旁邊畫一個三角形。這些在我編輯工作上,每天都會用到。

我的工作表現良好,好到總編輯說要讓我接班。但是出版社薪水實在很低,加上房租差不多就花掉薪水的三分之一,每個月我都是名副其實的月光族。更慘的是,當時的男友不僅會情緒勒索、言語暴力,還會拚命跟我借錢。回想起來,真不知自己當時是怎麼活過來的。只記得有一天,夢到爸爸問我:「你過得快樂嗎?」我暴哭的醒來,告訴自己,夠了!已經夠了。隔天,和男友分手,接著搬家,辭掉編輯工作,轉職到一個全新的領域。

是時候往前走了。

圖片來源:flickr

心中有顆父母悄悄種下的籽,在她失去人生重心時,破殼而出_img_2

本文節錄自:《厭世女兒:你難道會不愛媽媽?》一書,厭世姬著, 大塊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