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的副校長Dr. Harvey Fineberg是哈佛醫學院的畢業生,專精醫療政策。他十一年前曾以專家的身分,被邀請到台灣來為全民健保獻策;最近,則是以副校長的身分被哈佛校友會邀請來台,我有幸在他兩次訪台時與他聚餐。這回,話題很自然地就轉到台灣全民健保實施後的情形。大家談到國內門診量不斷成長,一診百人的現象已是國內醫療的常態時,他馬上反應,「其中九十人根本就不必看醫師。」他的話一針見血,點出了國內醫療問題的癥結所在。
在國內,很多人都說國人衛生常識低落,愛看病,愛逛醫院,所以,病人那麼多。然而,衛生常識的傳播是醫師的責任。國人衛生常識低落的原因,其實是長年以來,國內的醫師在門診時,多半只開處方,做治療,忽略了教導病人如何自我照顧,所造成的後果。譬如,一般傷風感冒、肚子痛、頭痛、腰酸背痛等,大多是不必看醫師的病。以傷風感冒為例,如果醫師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病人,為他好好做完整評估:若健康情形很好,就指示他再有同樣症狀,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必要時,自行到附近藥局買普拿疼之類的藥,緩解發燒或肌肉酸痛的症狀,即使是緩解咳嗽也一樣。一般情形下,過幾天就會康復。同時,醫師也要教導病人,若不見好轉,或有愈來愈嚴重時,就必須看醫師。那時醫師就要好好地問病史,做完整的身體檢查,追根究柢,找出原因,以便對症下藥,問題多半可以解決。今天國內的亂象,是因為不管需不需要看醫師的病人,一律都只得到兩、三分鐘的時間,其中九○%不必看醫師的病人去看病,其實得不到什麼好處。而一百個病人中卻常隱藏著十個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因為在兩、三分鐘被打發掉而延誤了病情。這樣的病人就遊走好幾家醫院,不斷地找醫師,往往都症狀很明顯時才被診斷出來,這不但是門診量增加的原因,也影響了醫療品質。
近日受邀到台中為二○○一年全國醫學生年會演講,與新一代醫師做這方面的討論,約有一百位各醫學院的學生參加。當我問他們有多少人認為傷風感冒必須看醫師時,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舉手,認為不必看醫師的人約為三分之一,不舉手的人大概有點猶豫。談到醫師看門診時,對從未看過的病人,不應只看一眼就開處方,而應取得完整病史,做完整的身體檢查時,有位學生竟認為這麼做是「貴族化」的醫療。她這樣的反應雖令我驚訝,但不能怪罪她會有這麼深的誤解。因為她是這個畸形醫療環境下的產物,以為兩、三分鐘的門診是正常的醫療形態。而國內現況又是病人愈多的醫師愈有名,自然就相信看病愈快的醫師,功力愈高。所以,她認為花時間與病人溝通、做體檢是多餘的,是騙錢的噱頭。
我本來認為國人多看病,是醫師怠慢了為病人做衛生教育的職責,以至病人缺乏分辨疾病輕重緩急的能力,也沒有自我照顧的常識。我現在才發現更深層的問題是,未來的醫師本身就有很多錯誤的觀念,我們又怎麼期待民眾有正確的觀念呢?(本文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