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醫療水準舉世聞名,因此,各縣市在醫療衛生亦表現不俗,平均有70.7%的滿意度,但各縣市的民眾觀感落差甚大。第一名的桃園市,好感度達80.1%,但最後一名的金門縣卻只有47.6%,甚至負評48.6%還高於正評,顯見台灣的醫療資源有極大的城鄉差距。
榜首的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桃園一直努力強化院際轉診網絡合作,降低急診滯留率,讓醫學中心林口長庚急診,超過48小時的滯留率,逐年下降,自2012年的8.2%降至2018年的5.06%。
至於台東的醫療,則是縣民在八大面向中最不滿意的。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她一上任就感受到台東醫療人力不足的窘境,一如綠島衛生所從去年8月起只有一位醫生24小時待命,南迴線各鄉鎮更是亟需各項醫療資源。因此她已積極尋求外援,先後拜訪高雄醫學大學及義守大學醫學院院長,今年2月1日起,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已開始提供大武鄉衛生所固定專科門診,由心臟、腎臟內科、骨科、肝膽腸胃科醫師支援,3月起更增設兒科、精神科。
至於醫療面向滿意度最低的金門縣,因應之道是辦理「金門、連江、澎湖三離島地區救護航空器駐地備勤及運送服務計畫」,統計今年1到4月,緊急醫療後送執行32趟次,任務完成平均時間為181.7分鐘,相較於內政部空勤總隊直升機執行緊急醫療後送,可減少一半以上時間。
至於苗栗縣為了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縣長徐耀昌已爭取衛福部挹注1億多元,輔導一家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希望能在四年內達成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