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永續經營

嚴定暹
user

嚴定暹

2001-02-01

瀏覽數 14,700+

永續經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1 / 2月號雜誌 第176期遠見雜誌

一、配套措施

韓信擺下「背水陣」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法,以少勝多、死裡求生,成為戰爭史上的經典之戰。

三國時代不少英雄豪傑見賢思齊;只是,翻開《三國演義》可以發現,凡是應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略作戰者幾乎都死了,原因何在?

井陘之役,韓信於開戰前一夜,命兩千士兵攜帶漢軍的赤幟,埋伏於井陘口北方的山區,命令他們第二天看到城中空虛之時,即進入城中,拔掉趙國的旗幟改插漢軍的赤幟。戰爭開打之後,城中之趙軍見韓信擺出背水陣的蠢陣仗,開戰不久,韓信又假裝打不過,棄旗鼓奔向背水陣,趙軍一看,遇到這樣的敵人真是不贏白不贏,因此,出城打仗,人人想得戰功,但兩軍一接戰,趙軍發現背水陣中士兵驍勇力戰,趙軍不敵,想退回城中,卻發現城上已滿插漢軍的赤幟,以為城已被韓信攻占,二十萬大軍驚惶潰逃。

韓信攻城未用弓箭刀槍,乃是兩千多支漢軍的軍旗;兩千多支漢軍的軍旗怎能勝過千軍萬馬?那是因為「善用形勢」,軍旗不過是造勢的工具而已。只是,井陘之戰,韓信豈是僅僅以背水陣取勝,尚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一招半式豈可闖江湖?更何況擺陣仗打仗。

所以,《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地形篇」)。

二、短路

諸葛亮在博望坡和新野殺敗曹兵之後,曹操惱羞成怒,親自率領百萬大軍,鋪天蓋地掩殺過來。劉備勢孤力薄,且戰且退,在當陽一帶陷入了曹軍的重圍。經過一番血戰,劉備只帶一百餘騎突出重圍,卻不見趙雲等人。

這時,張飛自告奮勇,帶領二十餘騎原路殺回,尋找趙雲,當張飛來到長板橋前,「見橋東有一帶樹木,(張)飛生一計,教所從二十餘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沖起塵土,以為疑兵。(張)飛卻親自橫矛立馬橋上,向西而望」。(《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

《孫子兵法》「行軍篇」有一段「相敵三十三術」,即觀察敵人的三十三大原則,迄今被視為陸軍行軍之時觀察敵情的金科玉律;日本名將德川家康即將此三十三術奉為偵察敵情的圭臬。「三十三術」中有一術是「塵……卑而廣者,徒來也。」——塵土不是飛揚得很高,但是分布得很廣,是敵人步兵來了——這是《孫子兵法》中藉由塵土的多寡及飛揚的狀況以偵測敵軍行動的原則,張飛秉此原則而策定以馬尾栓樹枝激起塵土虛張聲勢。看來猛張飛粗中亦有細,能活學活用兵法矣。

張飛此一計有沒有用?看來是有用的,據《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板橋」所載:「卻說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板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便勒馬不敢近前。

張飛在長板橋前,兩聲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吼得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曹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逃奔!

且說張飛見曹軍一擁而退,不敢追趕,喚回原隨二十餘騎,解去馬尾樹枝,令將橋梁折斷,然後回馬來見玄德(劉備)具言斷橋一事。玄德曰,『吾弟勇則勇矣,惜失於計較。』

被兄長責備,張飛忙問原因,劉備告訴他,『曹操多謀,汝不合拆橋梁,彼必追至矣。』

張飛不服氣地說,『他被吾一喝,倒退數里,何敢再追?』

劉備只好向他說明原因,『若不斷橋,彼恐有埋伏,不敢進兵;今折斷了橋,彼料我無軍而怯,必來追趕。彼有百萬之眾,雖涉江漢,可填而過,豈懼一橋之斷耶?』

卻說曹操使張遼、許褚探長板橋消息,回報說,『張飛已折斷橋梁而去矣。』曹操說,『彼斷橋而去、乃心怯也!』

遂傳令差一萬軍,速搭三座浮橋,只今夜就要過。」

張飛拆斷橋梁,等於暴露了劉備力量的空虛和內心的膽怯。張飛只看到斷橋可以阻止曹軍,但卻沒想到區區漢江豈能擋住曹操的百萬大軍。果不其然,當曹操聽到張飛斷橋的消息時,毫不猶豫,「傳令差一萬軍,速搭三座浮橋,連夜率領大軍渡過漢江。」

看來,曹操、劉備兩人的旗鼓雖不相當,但是智慧勢均力敵,夠資格做敵人;張飛嘛,桃園三結義居於老三,恐怕非關年齒,見識亦是有差,腦筋短路,智力不能持續發電。

至於「一波才動萬波隨」如諸葛亮之縝密的謀略規劃,在張飛的記憶體中,看來是從不曾有。

三、一波才動萬波情

《孫子兵法》的應變策略絕對不是一招半式的短線操作,而是宏觀主、客觀環境,慮深謀遠、知己且能料敵,在既定的長程規劃下因應不同的突發、偶發狀況——因為目標清晰、布署周詳,因此,狀況再複雜、情勢再混亂也不致於目迷腦昏、自亂陣腳而能穩操勝算,這也就是「地形篇」所強調的:「 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而「兵勢篇」對於肆應多方更有一段很美的描述:「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什麼叫做「奇」,不是一招半式,而是一奇又一奇,層出不窮,如同天地運行,無有窮盡!又如長江大河之奔流,雖是晝夜不息,卻是源泉滾滾,永遠流不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