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明天可以更好-蔣碩傑‧康寧祥‧林懷民的殷望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7-12-01

瀏覽數 12,000+

明天可以更好-蔣碩傑‧康寧祥‧林懷民的殷望
 

本文出自 1987 / 12月號雜誌 1987年遠見人物──本刊歷史性專訪蔣經國總統

蔣碩傑/有了政策更要落實

我希望蔣總統能拿出辦法來,讓國際化、自由化的經濟政策貫徹到底。

現在正是大家在徬徨徘徊的時候,說是要自由化、國際化,但並沒有真正朝這方面走,很多人舉棋不定。一定要讓大家建立共識、有共同的目標,才可能快速前進。

經濟自由化的政策沒有落實。要是問政府官員,為什麼進口不開放一點,他們說通通開放了;但若再問:那麼大的出超怎麼辦?他們也拿不出一點辦法。也許就限制對美國的出口吧!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出口是對我們比較有利的工業,對有利的事還人為的去限制,反而保護對我們比較沒有利的工業,這跟自由化、國際化的觀念完全相反。

現在我們大量出超,是過去的工業政策--一面發展出口、一面儘量保護--進口替代造成的。國內只管今天的生產,能生產就停止進口,希望能夠獨立而不依靠外國人。

事實上,海島經濟不可能如此,應該順應資源的限制,挑適合我們生產的去生產,不適合我們生產的就用間接的方法,不在國內直接製造,而是拿我們生產的東西去換回來,這樣可以便宜很多。樣樣都靠津貼直接在國內生產,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假如台灣還是不能具體地朝自由化、國際化的方向走,出超會給我們國家帶來很大的麻煩,惹起國際上的不滿。因為要想維持我們的出超,就使別人有很大的入超,難免因此造成外交上的摩擦,以及國內資源的浪費。維持出超等於對外投資一樣,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對外投資對國家有益,還是把錢投資在國內有益?

國內現在急需要投資污染的防治、防水計畫的改進、河川的疏導……,急需的為什麼不做?把錢都存到外國去做什麼?其實我們並不算太有錢,卻把錢都存到國外,自己國內的空氣、河川那麼髒,淹水、交通擁擠,為什麼不用這些錢來投資公共設施?

不要怕預算失衡

也許財政當局是怕預算不平衡。其實有些公共投資不能跟平常預算一起算,有收益的投資應當當做投資看。如果怕麻煩不願意做,政府可以一個錢不出,讓民間來做。如果一直擱下來,國內生活環境就永遠不能改善。

政府也可以借錢來做,因為為人民做投資,利益將來可以使全體民眾一起分享。辦教育,民眾將來可以得到益處,辦衛生掩埋場處理垃圾,將來大家可以享受乾淨的環境。

現在政府如果要做公共投資,應該走發行公債的路線,儘量避免增加貨幣供給。目前的貨幣供給已經因為外匯存底而快速增加,應該想法子把它吸收起來,趕快消化掉。消化外匯最重要的就是開放進口,不要嘴裡說開放,可是暗地裡阻擋。

(溫曼英訪問整理)

康寧祥/建立永生不息的制度

面對變局,蔣經國總統這一年多來在兩個層面做了因應。第一是人事,他把一些可信的人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像全力支持俞國華做行政院長。俞國華上任以後發生了很多事,受到很多有形無形的挑戰,但到最後蔣總統還是強烈的支持他。

此外,他選李煥來執掌黨務,要他對整個黨務的推動全權處理。在公開場合裡,他則對副總統李登輝相當的支持跟禮遇,要讓公眾都知道,他很支持李登輝,讓他能順利的繼承。在這個層次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他用了很大的心。

第二個層次,這一年來從解嚴的政治宣示到黨禁、報禁開放的宣示,受到國內外相當的注目。但我們知道,這兩方面的問題如果不落實到整個制度的建立,則他在位的時候可能繼續發展,一旦人不在位,效果可能會消失。

訂定政黨競爭規範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期待在他能夠強力支配跟處理政局的現況當中,完成兩件事:第一,讓政黨政治的制度建立起來。第二,期望能面對政黨的組成、發展、功能和條件等問題;目前在非常時期人民團體組織法修正條例中沒有清楚規定,這種做法不但沒辦法建立政黨政治制度的基礎,反而可能讓整個政黨的發展,陷入混亂與小黨林立的局面。

0902蕭菊貞空中沙龍|《造山者》親自與你分享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今天執政黨既然有心開放民主政治--政黨政治,就應該讓政黨政治有一個建全的基礎。第一,要把政黨的組成、條件、功能,政黨跟政府、國家的關係,清楚的訂出來。第二,訂定政黨的競爭選舉罷免法,這是規範。第三,政黨競爭需要的政治資金。,競選經費,來源要很清楚,去處要非常透明,而且要讓共同競爭的政黨都有同樣公平的政治資金的來源。

這套立法體系健全建立起來以後,就讓政黨政治自然運作,人才在當中自然而然會被培養出來。

第二個重要的是,怎麼樣能夠真正重建國會,能夠在台灣社會裡創立一個真正具有民意基礎的民主政府。

目前的國會已經不合乎時代的需要,希望蔣經國先生運用政治影響力處理這些問題,徹底改造國會。

如果政黨政治的制度、國會徹底改造都能夠落實的話,蔣總統就真正為我們這一代,甚或下一代,建立了一個永生不息、大家都能享福的制度。將來他也會在歷史上佔一個重要地位。

(溫曼英訪問整理)

林懷民/文化扎根永遠不遲

過去三十多年來,由於台灣對文化建設關心不足、成效不彰,而同時並進的是經濟掛帥、消費導向,結果造成功利主義的抬頭,文化和經濟的平衡全盤盡墨。城市裡色情泛濫,一切脫軌的現象都發生了,連住宅區也有色情、賭場,而全國瘋狂迷上「大家樂」、飆車。

台灣的經濟成長是仰賴台北以外地區發展起來的,首先是農業養經濟,導致農村破產、人口外流,問題在於,台北以外的地區原本是台灣經濟和道德規範的根本、社會穩定的基礎。今天大家樂風靡全國,中南部三、四萬人口的鄉鎮也有地下舞廳、賭場、妓院,顯現出舊社會秩序的解體,道德價值觀念的改變。

文化建設要有誠意

農村經濟的破產也許可以挽救,道德的破產即是動亂的根源。中南部以前不僅提供農產品和比較廉價的勞力,同時提供中國人人性厚實的基礎,乃至於人情上的溫暖、社會秩序的穩定,來支持著遠離農村到台北的年輕人。當這些東西破滅的時候,台灣跟香港之間就僅有一步之隔。

過去的文化政策往往徒有口號,沒有真正誠意的思考、學習與籌備;沒有從民間、草根開展,而只是空降了一些硬體。空降硬體、喊出口號之後,也沒能從法令、規章、組織條例來策畫、預算。

我期待蔣總統出面講一句話,交待主管機構,要腳踏實地的致力文化建設。

第一,要經過客觀的調查,重新把文化中心、國家劇院的體制、預算,根據其功能、專業性質和希望達到的目標做重新的調配。因為組織條例不對、預算不足,這些文化硬體根本沒法發揮功效。國家劇院七十四億的房子,第一年至少要有十億的活動經費,結果國家劇院提出六億,又被削到只剩三億。

文化這東西,本來就是要消費的,政府要丟錢進去。政府政策也應該重視台北以外的地區,不應因地域上的歧異,剝奪了其他地方民眾文化休閒活動的可能性。

所有的工作不應該以表面化的展演為主,應透過展演,帶動長時期的、比較有精神生活的休閒活動。如果今天開始從頭做起,也許八年、十年之後,到現在的國中生長大,才能略略平衡當今社會呈現的混亂;今天再不做的話,將來絕對是變本加厲。

此外,我期望在教育上也能有更大的革新。大家有目共睹,台灣是一個排隊上不了車的社會,這是未開發國家人民才有的作為。教育必須擔負起更大的責任,來把人的行為改好。

給人民安穩的感覺

這當中牽涉兩個問題,第一,在政治上要給大家安穩的感覺,如果政治上沒有給人民安穩的感覺,人民就會像「永遠的難民」一樣。遺憾的是,當今社會的許多動作,正像「有錢的難民」般惶惶然。第二,先要能徹底執行反貪污,像色情、逃稅這樣的事情才能徹底消弭。做好這兩件事情之後,談學校教育的改革才有意義。

當國民平均所得將從四千美元逐漸接近五千美元的時候,我們看到小學的校舍仍然不夠好,看到教室座椅才慢慢在改……,大學裡的學術發展也是在相當低預算的情況下進行,如果文化和教育都沒有健全的發展,社會的混亂是必然的。

(溫曼英訪問整理)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