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慎選餐桌上的海鮮拯救海洋生態

林季蓉
user

林季蓉

2000-06-01

瀏覽數 17,650+

慎選餐桌上的海鮮拯救海洋生態
 

本文出自 2000 / 6月號雜誌 第168期遠見雜誌

這是海產科學家薩非納(Carl Safina)在《TIME》雜誌發行的「二○○○年地球日」全球特刊當中,為我們所描繪的海景天堂!因為人類的介入,信天翁的親子關係出現了極其殘酷的扭曲現象。信天翁習於吞食魚卵附著的小浮石;問題是,他們把這套求生策略轉移到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於是我們看到信天翁試圖餵食牙刷給幼鳥的超現實畫面。

每當信天翁死去,原本在牠們肚子裡的塑膠碎片就成為最現成的七彩墓誌銘。天地之大,為什麼信天翁必須在地球的彼端接受人類文明的負面干擾?我們不敢斷言,甚至指控,將垃圾丟棄到大海裡的行為是惡意的;然而,即使是不經意的,卻還是人類的行為。

究竟我們的海洋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還是人類與海洋之間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

過度捕撈危及海洋生態

從外太空看來,整個地球是一片深邃的藍,像極了一顆深藍色的寶石。地球表面有七一%覆蓋在海面之下,而海洋孕育的植物和動物種類遠超過於陸地。我們經常用「無邊無際」來形容海洋永無止境的寬廣和深遠,人類也一再地在海洋裡尋求食物、原料和廢棄物的處置場所。其實,看似無窮的海洋所能提供給我們的資源和空間還是有限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廢棄物以及油污外洩帶給海洋生命的傷害最為嚴重;事實上,專家告訴我們,以漁業為主的海洋活動才是頭號殺手。拖網漁業一網打盡的做法,經常讓不必要的魚群、海鳥、海洋哺乳類動物和烏龜白白送死。通常,這些「誤上賊船」的動物屍體會被任意拋出船外,葬身海裡。

全球每年產出超過八億公噸的漁獲,同時則有另外兩億公噸被錯撈的海洋生物必須陪葬。無限制的過度捕撈導致北大西洋鱈魚業的崩潰——三十萬名加拿大人因此失業,七百個社區的經濟活動亦隨之停擺;同樣情形也發生在美國的新英格蘭地區。根據報告,全球捕漁船隻總數超過海洋支7能力已達四○%;說穿了,我們正在預支後代子孫的福祉。

除了過度捕撈之外,專家也針對引進外來魚種的做法提出警告。以非洲的維多利亞湖為例,一年產出三十萬立方公噸的尼羅鱸魚和去利慈鯛(tilapia),相當於三億美元的出口總值,確實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利益。問題是,這兩種魚並非當地土生土長的品種,結果造成維多利亞湖裡原有的大約三百五十種品種的原始魚類(cichlidfish)慘遭排擠。八○%的「原住魚」消失之後,再加上捕撈鱸魚的設備昂貴,不但使得原本仰賴捕魚為生的漁民生計困難,附近村落的居民也出現了營養不良的現象。缺乏原有魚群的移屣和游動,某些湖泊層已經地層化,導致氧氣供給的枯竭。就像生命的輪迴一樣,喧賓奪主的外來品種也開始遭受維多利亞湖不穩定狀態的威脅。

沿海養殖漁業也不見得能夠舒緩野生魚群的壓力。許多魚池使用大量的野生魚類做為飼料來養殖少數幾種高獲利的魚蝦;而大規模的沿海養殖不僅污染海岸線的水質,同時也破壞了當地的紅樹林和沼澤。將近三分之二的漁獲必須仰賴沿海濕地,海草或是珊瑚礁,才能生長。

然而,這些自然資源全部都在快速消失當中。

海洋生命是人類經濟的動脈

海洋提供生命、資源和氧氣。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所需要的氧氣當中,高達七○%來自肉眼幾乎無法察覺的海藻。海洋的重要性,就像她的遼闊一樣,遠超過人類的想像力可及。然而海洋的前途,就在人類過度的汲取與漠視的態度下,變得十分險惡。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其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海洋,乃至於整個地球,或許可以喚醒更多和更具體的生態保護意識。地球當然是我們的家,但是,地球本身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可以提供我們物質原料和服務的經濟資產。

如果地球的產能繼續衰竭下去,一定會威脅到我們的經濟利益,甚至我們的生存空間。試問,沒有健康的環境,又如何能維持經濟的成長?環境生態的保護絕不只是替瀕臨絕種的動物找到棲身之地,或是維持物種的多樣化以確保生態平衡。

地球的未來確實握在你我的手中。

吃對魚也可以救海洋生物一命

長久以來,有關生態保護的問題,幾乎都只是科學家,立法機構,以及少數積極人士和熱心團體的職責。光靠相關法令以及國際公約的努力,其實是不夠的。除非人類的行為和態度開始改變,而且落實在主流的生活方式當中,生態保護才不會淪為空洞的口號。

美國蒙特婁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的館長派克(J.Packard)提出一個極為簡單的方法,讓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參與海洋生態的保護。派克在水族館的網站上特別張貼了名為「海鮮特報」的布告,隨時提供消費者有關常見海鮮生存狀況的資訊。

如果我們選擇食用仍在持續成長的海鮮種類,不但可以幫助海洋生命的延續,也不至於使得某些受歡迎或是高售價的魚類絕跡,而造成漁民的經濟活動斷絕。

「海鮮特報」將海鮮分為三個等級:最佳選擇、小心選用以及避免食用。今年二月底公布的最新特報摘要如表一(見一一六頁)。

少丟棄一些垃圾、少破壞一些棲息地、少捕一些魚

本身也是一位海洋生物學家的派克曾經相當感慨地表示,「因為我們是哺乳動物,所以我們比較關心哺乳動物。究竟人類會不會有興趣去救水母或鮑魚,仍然不得而知。我們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如果消費者願意去認識和關心餐桌上的海鮮,也算是在海洋生態保護的道路上跨出一小步。對於那些瀕臨絕種的魚群而言,人類的一小步卻可能是海洋生命的一大步。

海洋生態的保護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原來用嘴巴也可以拯救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占地最廣的動植物棲息地,絕對值得我們去認識和瞭解。蘊藏豐富的海洋提供給我們的不只是具體的養分和實質的經濟利益,她更帶給我們形而上的精神啟發和美學體驗。騷人墨客持續對海洋抒發雋永的讚頌和詠嘆,環保人士的努力和任務也不曾片刻停息,平凡的我們,不妨享用一餐「最佳選擇」的海鮮,參與這場盛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