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工會一向積極重視中華電信的民營化過程。中華電信前任理事長張緒中所領導的中華電信工會於一九九七年十一月成立民營化研究室,深入研究中華電信的民營化是否會造成公司與員工權益的受損,而過去這三年工會確實在釋股案的討論與中華電信、交通部、立法院互有拉扯。
工會無法充分認同民營化,他們一直質疑政府進行民營化不精緻,其中包括了電信三法的改制。行政院版電信法修正條文將電信管理局一分為二:負責行政監督的電信總局與事業經營的中華電信。針對民營化部分,行政院欲將電信第一、二類業務開放民營,但是工會認為第一類業務(根據新電信法第十一條規定,第一類業務乃指設置電信機線設備,提供電信服務之事業。多指實體網路服務)具公共服務特性,不宜開放。工會認為應只開放第二類業務(指第一類電信事業以外的電信事業,多指加值與轉售的虛擬網路服務),也能達成自由化的目的。
順民營之勢而為
工會終究不敵行政院與立法院勢力。電信三法終究還是於一九九六年元月五日通過,十天後,總統李登輝公布三法,短短五個月後,七月一日中華電信奉令改組為公司,工會的第一場戰役寡不敵眾。
電信工會發現勢不可挽,遂將重心移向監督民營化過程的研擬,並積極與國外經驗交流,「我們反對政府粗糙的民營化政策,絲毫沒有通盤規劃,」中華電信工會民營化研究室主任陳靜雲說。
目前整個中華電信釋股案的規劃顧問由中華開發來擔任,也是工會與立法院長久以來韃伐的對象。由於中華電信釋股案屬國內國營事業民營化中吸取資金最龐大者,在釋股過程必須有完善規劃,然而中華開發在一九九七年與一九九九年皆遴選為中華電信民營化釋股的財務與執行顧問,這個結果頗受立法院懷疑,「我們發現由中華開發所組成的評選委員會成員幾乎都是官方及國民黨人士的代表,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一連串利益輸送的規劃,」立法院委員蔡煌瑯表示。
張緒中認為中華開發的介入是部分事實,「有利益相關業務者,早該利益迴避,但是他們並沒有,」他說。
面對工會質疑,中華電信副總經理藍龍波就氣溫辭嚴地說,「這個想像的確很豐富。」
而中華開發公關經理方鳳山更說,「這樣講很不公平,中華開發十幾年前就成立專案組處理國營事業民營化的案子,具有豐富的專業顧問經驗。」方鳳山指出,幾乎每次技術競標都會得第一名的中華開發,光是擁有這套昂貴的精密規劃民營化的「know-how」就比別的競標者多加幾分。
工會將監督釋股承銷過程
此外,工會在監督過程中,更發覺釋股過程政治考量甚多。張緒中更指出,仔細觀察歷任交通部長對中華電信民營化的說法都不一樣,連釋股的比率,也是一變再變。「中華電信釋股案的政治考量明顯多過於對國營事業的改革,」張緒中強調。
工會質疑國內承銷權由中信銀標得是由於政商複雜的關係,但是投信界卻有比較細膩精闢的分析,「傳聞中信銀把手續費壓得很低,」某投顧研究員說,「不過,承銷這麼大的案子也有風險。」
「中信銀拿到標,我們也跟外界一樣不意外,但是千萬不要忽視中信銀本身優勢,它的業務承受規模遠比其他承銷商還要大,這確實是其他承銷商比較弱的部分,」中信證券襄理吳嘉明說。
中華電信董事長陳堯也很讚賞中信銀。三月五日奉交通部長林豐正召開的記者會中,他說,「手續費低,又從未犯過規、出過錯,還具有聯電五合一大型承銷的經驗,中信銀的優勢足夠說服評審委員會。」
想要搶食大餅者不只是台灣本島內企業,就連國外銀行也急欲參與。「美國波士頓銀行也透過某前立委,詢問從什麼角度可以拿到標?」張緒中說。
中華電信隨著民營化而釋出的股份商機,讓國外的承銷商摩拳擦掌莫不屏息等待,坊間也對這件事多有臆測。
面對坊間的揣測,陳堯忍不住生氣地說,「幾大承銷商每家都自信滿滿說他們會拿到標,可是我們連評審委員都還沒找出來,怎麼知道評審委員會選誰呢?」
工會藉由釋股還富於民
不僅承銷商為承銷權搶破天,連社會大眾都對中華電信股票充滿濃烈興趣。中華電信即將釋放的股份,讓大眾覬覦垂涎不已,每個單位都想爭取到所屬單位的最大權利,大家更為股價炒翻天,媒體更是三番兩次不斷質疑中華電信的股價如何計算。
中華電信喊出「全民釋股」,而不少國、民兩黨的立委也堅持釋股過程的唯一原則,就是「還富於民」,主要是為了幫全民看緊原屬全民的資產,防止特定財團或政黨進行利益輸送的行為。「所以民進黨要求全民釋股要放在第一階段、海外釋股比率應下降,及釋股過程必須全程公開透明化等訴求,便是基於這樣的立場,」蔡煌瑯說。
在兩階段的釋股中,「全民釋股」總共占了中華電信釋股比率的三三%,「還富於民」大可徹底執行。工會希望參照東歐國家進行民營化方式,對全民採取無償配股,這樣才可以真正還富於民。
釋股的隱憂
但是這個機會同時也是危機。工會一方面期望能從全民釋股與員工釋股來落實還富於民,但是全民釋股占了三三%也是工會的隱憂。
自從台灣國營企業進行民營化之後,不少實業發生弊病,中華電信又高喊全民釋股,給了中華電信工會擔憂的線索,「民間的力量是可以透過股票操縱董事會,只要一○%就可以操縱經營權,」張緒中說。
為了確保中華電信所釋出股份不會被有心人士或特定財團操控,「我們促使他們在電信法設立黃金股(Special Share),意思就是交通部一股就可以否定九十九股民股,」張緒中說。
中華電信工會憂心的還不只於此。他們更擔心中華電信有賤賣國產之嫌,中華電信在全台灣的不動產就像陳堯所說,「太雄厚了,」中華電信的房舍大都在市中心,價值實在超乎想像。
民營化固然確定會替政府增加不少收入,中華電信也得以經營鬆綁,但是仍有許多相關配套措施尚未被充分討論,「全民釋股之後,將來的股東大會如何召開?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陳靜雲說。
最關心的反對者
工會關心的議題不僅扣住民營化釋股歷程,連民營化之後的公司企業體也是工會關心所在。外界對工會的印象多停留在「反對者」,但是工會代表們仍說出他們的真心話,「我們對中華電信冀望多於苛責,每一個員工都認為中華電信就是自己的家。」
然而中華電信長久以來流動鮮少,一直沒有新的力量進入,組織層級涇渭分明,尤其公司改制之後,「就遇缺不補,羈留大量業務,造成這幾年年資不斷上揚,」一位中華電信近四十歲員工說。
中華電信平均年資維持在四十四、四十五歲,與民間業者的年輕化有相當差別。
就連陳堯也說,現在電信事業多強爭霸,香港電訊(電信公司)才剛被盈科數碼動力(網路公司)購併而已,如果大家還是偷懶、不做、不積極,這樣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張緒中也承認有些員工只會蹲在牆角盡說些很有氣魄的話,偶爾吵一吵、鬧一鬧,相較董事長、總經理時常出國吸收新資訊的學習成長的確有差別,「對於這種員工,我們也無法給與合理的保障,」他說。
張緒中又說,「立法院在乎的是政治利益,中華電信要的是經營體質的鬆綁,我們要的是對員工的保障。」
新任理事長陳潤洲雖是親公司體系,但在對員工保障的議題也強調整個環境的改變太快了,「所有員工過去幾乎都是公務員的心態,面對新技術的挑戰與改變,大家的心態都還沒有調適過來,員工的心態都是一動不如一靜,」陳潤洲說。
民營之後,中華電信的員工顯然也要有「脫胎換骨」的決心。